高校治理校园贷的措施浅析
2018-04-25李自立黄芬
李自立 黄芬
摘要:本文介绍了校园贷给学生、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已经上升到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急需解决;对校园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学生消费观念错误、校园贷陷阱和监管缺位等;继而提出高校在治理校园贷中应加强学生认识教育、消费观念引导和监控机制,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Absrt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m of campus loan to students, families and society, which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hat the whole societ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and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ampus loan, including including students' misconception of consumption, the trap of campus loan and the absence of supervision. Then it is propose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students' awareness education, guidance of consumption concepts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 in order to protect students'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關键词:校园贷;危害;对策
Key words: campus loan;harm;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2-0061-02
0 引言
近年来,部分活跃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瞄准大学生的强大消费需求,推出了称为校园贷的服务,向在校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高校大学生校园贷在给大学生日常消费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危害也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而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2016年因大学生校园贷而产生的“裸条”事件、多起因校园借贷而导致的自杀事件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1]。一些高校大学生因校园贷的高额利息费用,而还不起贷款,致使学生、家庭遭到恐吓、威胁等巨大压力,给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带来极大创伤,甚至少数学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鉴于此类事件的严重性,2017年6月28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7]26号),要求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在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虽然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校园贷已然暂停,但其中对一些大学生及其家庭带来的伤害极其深刻,给整个社会带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同样也给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对校园贷产生的原因分析,探索高校在学生出现法律风险时可以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1 校园贷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
一些大学生在接触到如新款手机、名牌衣服等产品,往往缺乏理性认识和情绪控制,特别是学生在受到他人比拼等影响下,购买的冲动会冲破一切,缺钱时,有校园贷快捷方便的贷款,至于自己是否有还款能力或者违约责任,并不去思考,及时行乐享受的观念加上校园贷的虚假宣传蒙蔽了学生的双眼,让他们走上了歧途,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同时,校园贷还给学生的家庭带来的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家长得知学生欠款时,学生的欠款金额已经相当大,家长需要拿出所有的积蓄、向亲朋好友借款、甚至卖房等方式来筹集资金,才能填平欠款。这简直就是毁灭了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家长对学生长大成人成才的期望。
2 校园贷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在高校校园里,大学生们本应该享受象牙塔式的安静、闲适的生活。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手一部能连上互联网的智能手机是大学生的标配,他们在开发的大学校园和互联网上,找到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一切事物。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与原来的中学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会经常性地冒出一些新的想法,而要实现这些想法的前提是资金,进而掉入一些校园贷设下的陷阱。
2.1 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错误,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差 大学生离开家庭后不久步入大学生活,其风险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比较弱,一不小心禁不住诱惑就会陷入其中[2]。另外,他们会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浸染,如受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方式的引导,很多大学生片面扭曲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概念,无视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选择超前消费[3]。他们逐渐认识到了物质享受,特别是对一些昂贵的数码产品、名牌化妆品、名牌衣服鞋子等物品产生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和同学等周围人的消费比拼中,加大了他们对远超自己消费能力的物品的追求力度。这逐渐扭曲的、不切实际的消费观念,促使他们想方设法去筹集资金以满足他们的超前过度消费欲望。校园贷的出现,给他们打开了快速获取资金的大门,这是他们开始关注校园贷的根本出发点,加上对昂贵物品的盲目追求,就会开始尝试使用校园贷。
但是他们原本是在受到家长、学校保护下,与真实社会隔离的条件下生活的,本就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识,一旦开始接触现实社会,就容易天真的认为所有的人都会向家长、老师一样对他们好。往往认为看到的、听到的就是真实的,这导致他们缺乏对一些人和事的安全防范思维,而不会有意识的去认真分析、思考这些任人和事是否有危害性或者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同时,他们接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真实的,或者是真实但不完整,还有其它的、对他们不利的重要信息不了解,或者是在全面了解这些信息后,仍然一意孤行的享受及时行乐的快感,对后续引发的灾难视而不见,这是他们消费意识扭曲和安全意识缺失带来的最严重的情况。
部分学生在陷入校园贷的陷阱后,不仅受到超出法定最高贷款利息的高利贷的盘剥,还遭受到威胁、恐吓等不法手段的侵害,但他们缺乏法律维权意识,或者是不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或者羞于告知事情经过等原因,使他们大多数默默承受非法侵害。
2.2 校园贷业务陷阱重重,防不胜防 在使用校园贷前,大学生一般会了解一些校园贷的申请条件、贷款额度、利息费用等内容,但他们了解到的内容往往并不全面。贷款平台一般只会介绍其门槛低、利息低等吸引眼球的特点,对其他不利的条款避而不谈,或者模糊带过,让大学生并不能清晰、完整的认识校园贷的真实面目。而大学生一旦通过校园贷贷款,特别是因逾期还款造成违约后,一系列的麻烦和陷阱就会接踵而来。
校园贷业务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监管缺位、审核宽松;②虚假宣传、过度诱导;③费用奇高、催收野蛮[4]。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缺失,使得他们难以认识校园贷平台的不透明规则、无法看穿他们的虚假夸大宣传。许多校園贷平台会以“利率低”、“额度高”、“放款快”、“无抵押”等幌子来吸引大学生,而实际上会以“手续费”、“服务费”、“逾期费”等各种隐形收费来欺骗、恐吓大学生,综合平台所有的收费,比之高利贷过犹不及。高额的费用支出,让大学生陷入违约的境地。一旦大学生还不上贷款和费用,平台首先会先通过微信、QQ、短信、电话等方式发出违约通知,要求还款,学生仍然不能及时还清时,平台就会前往学校找学生,或者联系家长还钱,威胁将通过群发短信、大字报等方式告知学生所有的同学、朋友欠款不还的情况,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强大的负债压力和羞辱感,导致学生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透漏,担心受到家长的责骂和债务带来的沉重负担,害怕同学异样的眼光,害怕学业受到影响,结果学生只能任其摆布,这也是校园贷平台有恃无恐的地方。而实际上,学生在受到高利贷裹挟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凭自身力量还清欠款的,结果只能是越滚越大的债务雪球,引发学生的心理、身体安全问题。
2.3 监管部门的缺失和相关法规的滞后 在2009年银监会发文规定,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如果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时,需要得到其父母作为第二还款源的书面同意。这在很大程度上让银行放弃了大学生信用消费市场。这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发现这块肥肉,他们开发了校园贷的服务,给大学生提供贷款,该项服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银行发展校园信用卡业务相比,校园贷并没有受到银监会、工商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新生的服务形式、特别是线上的交易模式使相关政府部门缺乏管理机制、不知如何监管。使校园贷在不受管控、监督的环境中粗放、野蛮生长。
同时,与校园贷相关的法规条文出现严重滞后,大部分都是在校园贷引发恶劣事件和集中爆发后才出台,如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6月28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的相继出来,校园贷业务被暂停,有力地打击了校园贷中的高利息、暴力催收等问题。然后,校园贷在这之前引发的风险和灾难已经形成,带来的社会影响持续发酵。
3 高校在治理校园贷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对于众多因校园贷引发的恶性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贷的治理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校园贷涉及的人员是学生,发生的时间是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地点也是在大学校园。因此,高校是应该是治理校园贷、特别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贷、远离校园贷的主要力量。高校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3.1 强化学生对校园贷的认识 首先通报各新闻媒体发布的因校园贷引发的案件,告诉学生校园贷可能带来的危害,告诫学生远离校园贷;其次是传达学习相关部门关于规范校园贷的通知,让学生了解校园贷已经因其产生的危害而被暂停,仍在开展的校园贷均为违规;最后让学生公开汇报认识结果,通过学生的角度去揭露校园贷潜在的丑恶。
3.2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接受校园贷提供的贷款服务,很大程度上是去购买超出自己实际承受能力的物品。“花明天的钱”这种超前消费的观念错误的诱惑了部分人,消费的攀比又在推波助澜,让缺乏自制力、消费观念错误的学生走进校园贷的陷阱。因此,高校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智、合理的规划日常消费行为。在面对诱惑时,能做到自我控制,不去攀比,丢掉虚荣心。
3.3 建立校园贷的监控机制 高校在日常管理中,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通知文件,加强对校园贷的管控。首先要拒绝校园贷进入校园,对校园贷的推广、广告等活动一律清除;第二是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精神,建立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严防产生新的校园借贷,对已经通过校园贷贷款的学生,及时跟踪和帮助,必要时提供法律咨询支持,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4 结语
校园贷在成立之初,可能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一些便利,但缺乏监管的校园贷逐渐演变出了欺骗、暴力,给参与贷款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学校在治理校园贷的过程中,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通知要求,教育学生正确消费、认清校园贷、远离校园贷,让学生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吴昀霖.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危害及解决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3).
[2]王雪云.互联网下校园贷的发展与规制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2).
[3]胡林娜.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的调查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7(5).
[4]吴再发.陷阱与跨越:校园贷视阈下的大学生消费引领[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