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窄巷街巷改造设计分析

2018-04-25董华琳

城乡建设 2018年8期
关键词:街巷巷子历史

■ 董华琳

如何将保护区打造成既体现当地文化、生态、经济和地域特色,同时又能满足当代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今后保护区建设的改造规划开设出一条可持续性的开发模式,应是设计师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一、宽窄巷街巷的发展概况

(一)宽窄巷街巷的历史文化传承

康熙57年(1718年),准噶尔部扰乱西藏。清朝廷派兵平息后,留兵千余人驻守在成都,后来被称为“少城”,宽窄巷是少城的一部分,起初宽窄巷子并无此名,在当时分别是“兴仁胡同”与“太平胡同”。所以宽窄巷不仅凝聚了历史最原真性的一面,也成就了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南方孤本。宽窄巷是清代遗留下来较为代表性的古街巷,分为“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延展的街道,街巷之间由中国典型的民居四合院进行衔接,整个平面规划呈现“鱼脊骨”的造型特点(见图1)。宽窄巷不仅承载着“千年少城”的原始街巷布局,还寓意财运昌盛。如今这条说宽不宽的宽巷,说窄不窄的窄巷,保留了一个老城最初的模样,成为人们记忆里最深的回忆。

图1 宽窄巷平面

(二)改造设计前的宽窄巷

改造设计前的宽窄巷街巷基本保留着清代格局,建筑布局各具特色,建筑结构主要以木结构与砖木结构为主,其沿街传统建筑立面保存基本完整,但街区内很多原有的民居建筑因久无人居,已破败不堪。辉煌一时的宽窄巷子,在历经百年的动荡沉浮后已褪尽铅华,破败凋零随处可见(见图2~图5)。

图2 破旧立面

图3 破损砖柱

图4 破败的屋

图5 糟朽的木柱

图6 改建后的摄像头

(三)改造设计后的宽窄巷

宽窄巷作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改造设计中始终坚持“三态合一”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一个文化、经济、自然、社会相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宽窄巷在改造设计后,约20%的老建筑得以原真性修复,其建筑布局和建筑立面基本保留。约40%的老建筑进行了改造更新,主要将建筑形式进行保留。宽窄巷改造更新后,分为三个院落文化主题:“闲”生活宽巷,以休闲怀旧的人为主;“慢”生活窄巷,以精致生活为主;“新”生活井巷,以体现现代新生活为主。

这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虽然改造设计中力求“整旧如旧”,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冲击下,宽窄巷子建筑肌理不断地被改造更新,特别是井巷子为迎合新生活文化主题,在街道商铺屋顶的檐檩与墙体交接处安置了很多现代摄像头(见图6),从整体上破坏了传统建筑的美感,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在经济利益的压榨下,古城的古风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古城的情韵依旧。如果说上海有新天地,那么改造后宽窄巷可以说是成都的老天地,改造终究是利大于弊的,它将一个老城的历史记忆、生活形态、文化风俗与商业氛围有机结合,既传承了历史文脉又与时俱进,使得老城文化变为一种可居、可观、可体验的历史资源,同时实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再利用(见图7~图9)。

二、宽窄巷街巷的改造设计原则

(一)保护性原则—街巷原建筑的修缮保护

对于街巷的保护区是基于整体的商业形态来进行保护,注重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由于原真性的老建筑自身沉淀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又承载了历史文脉的延续空间,只有对原建筑和和周边环境进行修缮保护,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保护。针对不同形式的居民建筑被改造更新实施不同的保护策略,进行真实有效的保护,最终实现老城街巷的原真性保护。

(二)更新原则—街巷建筑空间功能置换、商业化包装

图7 改造设计前后街道

图8 改造设计前后的门头

图9 改造设计前后的门头

宽窄巷改造前其主要功能是居住,对改造后的街巷建筑空间功能进行置换,街巷的建筑空间主要作为商业文化体验区,对建筑的主要外轮廓进行了商业化包装,例如一些沿街老建筑墙面改造后作为商业宣传使用。以宽窄巷餐饮店为例,在改造建筑外立面时,将以前的砖墙面上开橱窗,并用落地玻璃进行镶嵌装饰,使得游客在经过店面时可直观店内的餐饮模式,而被吸引至此(见图10)。另外,宽窄巷的啤酒商店在外墙上改造的陈列窗洞,既装饰了墙面又展示了产品(见图11)。建筑外立面的商业化包装不仅是运用玻璃和金属等一系列现代新材料,更多的是注重与老建筑周边环境的相融合,体现了传统的经典与现代的时尚完美结合,为传统建筑增添了现代感的趣味性(见图12)。

图10 改造后餐饮店

图11 改造设计后

图12 改造设计后

(三)可持续性原则—空间环境与生活形态重构

宽窄巷子作为千年少城遗留的一部分,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格局,是我国较为典型的都城空间形态。宽窄巷子由三条老街道平行并联在一起,并由街巷胡同串联在一起,其道路网格围合成别具特色的“鱼脊骨”形。在改造过程中街巷保留原有的民居四合院的空间结构,丰富庭院与街道的多渡衔接,不仅满足了商业开发的需求,还留存了历史文化的底蕴。改造中保留的原有建筑约占20%,改造的建筑约40%,其余均为新建。改造与新建的街巷建筑运用的新材料多以青水砖、灰瓦、木材等材料为主,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协调了建筑的周边环境,实现了双重效益。街巷空间在改造后也变化不一,在街巷两侧商铺之间增添了休息桌椅的布置,一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整齐有序的摊位进行展示,从而避免了因街巷商铺之间的雷同而产生的呆滞感(见图13)。在生活形态上宽窄巷也有了进一步的延伸,融入了新的文化、美食、商业等诸多现代元素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这充分体现了城市发展建设的多样性与可持续性。

三、宽窄巷街巷的改造对策

(一)政府的支持与倡导

图13 改造设计后

宽窄巷街巷改造主要是以商业开发模式为主,其开发模式以上海新天地、云南丽江古城作为参考,开创出以“政府支持,商业化运行”的模式。宽窄巷子在改造过程中政府承担了拆迁和统筹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协调与周边核心区域的统筹规划。政府对于街巷改造中功能上的规划,主要是将原有的单一居住功能转变为商住、文化展示、旅游体验的多功能街区。宽窄巷的成功改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倡导。脉的传承转变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在改造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原有的建筑形式和庭院空间,赋予其不同的文化主题来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宽窄巷改造设计保留了传统街巷的原有肌理,打造出一张属于老城的历史名片,从而吸引了全球各国的游客到此体验和参观,实现了双赢。

图14 星巴克

(二)民居参与性

在宽窄巷改造设计中,虽然政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可忽视居民的建议与意见。过去由于人们没有足够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历史建筑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在宽窄巷改造规划中居民的参与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街巷的改造设计中让居民也参与到其中,一方面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历史文化保护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建筑技术人员专业规划对策

任何一个建筑项目都是通过建筑技术人员施工来实现的。如果仅有良好的设计、材料,没有好的施工技术条件,也难以达成理想的效果。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与修缮的施工队伍要有专业的施工人员,在改造设计中能熟练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新材料进行结合。总之,全面实现宽窄巷街巷的保护与改造的成功,最终是以高水平的管理、专业的施工团队和科学的规划设计作为保证。

四、宽窄巷街巷的设计启发

(一)注重历史文脉传承与商业开发同步

通过宽窄巷的商业开发过程可以看出,如何将历史文

(二)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互补

从宽窄巷街巷保护改造的成功可以看出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同等重要,商业市场化运作是促进文化旅游业的根本手段。而政府的指导与街区规划建设也尤为重要。宽窄巷项目是由成都文旅集团负责招商引资、管理运作的,由政府对整个项目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政府的资金主要用于市政管网建筑和缓交街区的土地使用权让金等。

(三)维护建筑原真性与个性化开发相结合

宽窄巷改造对街区的老建筑进行了原真性的保护和修缮,将原有的建筑结构进行还原修复,改善室内设施条件,并进行功能置换。改造中部分建筑是进行拆除和改造再利用,但在其开发过程中尽可能保持了建筑形式、风格、材料的一致,对于残损部分进行修缮和改造,以满足现在生活需求。个性化开发体现在街巷改造中将中国传统风貌与西方现代元素的结合,引进星巴克咖啡、西餐厅、摄影展等(见图14)。实现中西合璧的同时又融合了传统经典与现代时尚。

宽窄巷街巷的保护与改造是一种全新的开发模式,虽然通过人为的保护修缮不能实现历史风貌的真正还原,但改造设计后的街巷依旧成功保留了老城街巷的古韵。宽窄巷的改造手法不管是“保护性开发”还是“整旧如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来讲都是适宜的决策。宽窄巷的改造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从客观上改善了传统建筑没落的问题,并挖掘出传统建筑社会价值的长期生存价值,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为避免历史传统建筑消失在现代建筑发展的洪河里,设计师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在这个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设计师应不断努力探索,让更多优秀的传统建筑与历史文脉得以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街巷巷子历史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Arabica成都宽窄巷子
边走边唱
雨中的街巷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
游成都宽窄巷子(外一首)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