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错误,你有过吗?
——一类漏解问题的剖析
2018-04-25唐华金
唐华金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会犯一些令人后悔的错误,有的是因为思维上的漏洞,也有的是因为“粗心”,很多同学考试过后都很自责.怎样减少甚至杜绝那些令人惋惜的错误的发生?老师建议大家首先要找出错误的背后原因,努力从自身内部增强“免疫力”,提高战斗力!下面通过几道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希望大家对照之后认真反思.
例1 已知△ABC∽△DEF,若△ABC的边长分别为5cm,6cm,7cm,而4cm是△DEF中一边的长度,则△DEF的另外两边的长度是________.
【典型错例】考虑到△ABC∽△DEF,所以其三边对应成比例,设△DEF的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x、y,则,解之得
【错因分析】看到条件“4cm是△DEF中一边的长度”,自问一下,它是哪一条边的长度?仔细一想,4cm的这条边可能是△DEF三条边中的任意一条,所以无法确定它与谁对应,需要分情况讨论.①当4cm与5cm对应时;②当4cm与6cm对应时解得:;③当4cm与7cm对应时解得综上所述:另外两边的长度是老师提醒大家:“当题目中的某个条件没有确定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例2 如图1,M是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定点,过M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 ).
图1
A.4条 B.3条 C.2条 D.1条
【典型错例】由于△ABC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截得的三角形应该也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考虑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过点M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交AC、AB于点D、E,则截得的△DMC、△EBM均与△ABC相似.
图2
【错因分析】如图3,若过点M作FM⊥BC,交AC于F,则截得的△CFM也与△ABC相似.很多同学只考虑了平行截取,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事实上,只要过点M作直线与另一边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公共角,再作出一个直角就可以了.在分类思想的指引下,过点M分别作三边的垂线即可截得,所以这样的直线共有3条.老师提醒大家:“找与已知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要能抓住关键的角.”
图3
例3 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0)、B(8,2)、C(6,4),已知△A1B1C1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1,3)、(2,5),若△ABC与△A1B1C1位似,则△A1B1C1的第三个顶点的坐标为____.
图4
【典型错例】如图5,将点A和坐标为(1,3)的点作为对应点,点C和坐标为(2,5)的点作为对应点,并分别以两组对应点作直线,确定其交点(-2,6)为位似中心,并求得△ABC与△A1B1C1的相似比为2∶1,连接DB即可确定第三个顶点的坐标为(3,4).
图5
【错因分析】只考虑了位似中心在两个三角形同侧的情况,而未考虑位似中心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情况.如图6,当位似中心在两三角形之间时,将点A和坐标为(2,5)的点作为对应点,点C和坐标为(1,3)的点作为对应点,并分别以两组对应点作直线,确定其交点为位似中心,并求得△ABC与△A1B1C1的位似比仍为2∶1,同样的方法求得△A1B1C1的第三个顶点的坐标为(0,4)(也可结合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求解),所以第三个顶点的坐标为(3,4)或(0,4).老师提醒大家:“遇到位似问题一定要考虑位似中心的位置,看是否有两种情况.”
图6
例4 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AD=2,DB=2,CD=23,求∠BAC的度数.
【典型错例】如图7,△ABC的高AD将其分成两个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ADB和含30°的直角三角形 ACD,∠BAC=∠BAD+∠CAD=105°.
图7
【错因分析】错例中只考虑了三角形的高在其内部时的情况,未考虑三角形的高在其外部时的情况,导致漏解.如图8,当△ABC的高AD在其外部时(垂足落在CB延长线上),∠BAC=∠CAD-∠BAD=60°-45°=15°,所以∠BAC的度数为 105°或 15°.老师提醒大家:“题目无图要当心,都是无图惹的祸!”
图8
我们在做任何题目时都不能掉以轻心,平时要多总结,多反思,查处每一次漏解的原因,养成认真审题、全面思题、严谨做题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