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缓肝理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8-04-24潘存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腹痛综合征实验组

潘存学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四川遂宁 62900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胀、腹痛,大便性状以及排便习惯有所改变,典型的症状为腹泻[1],并在腹泻过程中出现腹部疼痛,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为了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该院将2015年4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缓肝理脾汤进行治疗,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将在该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66例患者就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33例给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并确定为对照组,剩余33例患者使用缓肝理脾汤治疗并确定为实验组,实验组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 23~68岁,平均年龄(45.5±2.2)岁,病程 1~3 年,平均(2.0±0.2)年;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5.5±2.2)岁,病程 1~3 年,平均(46.5±0.4)年,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国药准字H20093601)治疗,温水50 mL冲服,口服3次/d,1袋/次。实验组患者给予缓肝理脾汤治疗,组成为桂枝9 g,炒白芍15 g,人参10 g、炒白术、白茯苓、陈皮、山药以及炒扁豆各12 g,炙甘草6 g,大枣3枚和煨姜6 g,按照中药常规煎制方法煎制,1剂/d,分3次服用。

1.3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1.4 评价标准

临床腹胀和腹痛程度评价:0分:无任何症状;1分:在提示后有症状感觉;2分:在不主动提示情况下有症状感觉;3分:患者主诉存在不适感。腹泻频率评分:0分:无症状;1分:每天低于 3次;2分:3~5次/d;3分:每日6次及6次以上。治疗有效率评定:临床症状完全改善可评定为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可评定为有效;腹泻、腹痛以及其他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可评定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验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 t检验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析对比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腹泻评分为(2.51±0.21)分,腹痛评分为(2.49±0.20)分,腹胀评分为(2.52±0.23)分,对照组治疗前的腹泻评分为(2.48±0.19)分,腹痛评分为(2.50±0.18)分,腹胀评分为(2.50±0.3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腹泻评分为(0.87±0.03)分,腹痛评分为(0.67±0.02)分,腹胀评分为(0.82±0.34)分,对照组治疗后的腹泻评分为(1.87±0.84)分,腹痛评分为(1.68±0.46)分,腹胀评分为(1.82±0.71)分,实验组患者腹胀、腹泻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从中医来讲属于腹痛、腹泻范畴内疾病[3],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情志失调、忧郁恼怒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受到影响,所以中医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健脾和胃和疏肝解郁[4]。在该次治疗中应用的缓肝理脾汤给予治疗,结果发现其临床效果较好,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缓肝理脾汤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腹痛、腹胀以及腹泻频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缓肝理脾汤能够在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由于方剂中的炒白芍具有养血柔肝、平肝止痛的作用[5];其中的山药具有健脾和胃、固肠止泻的作用[6],陈皮具有理气健脾和燥湿化痰的作用,能够明显缓解腹胀症状[7],尤其与炒白芍合用后,其止痛止泻的功能体现更为明显;而生姜能够驱寒,大枣和人参具有补气补血的作用,明显改善患者气虚的症状,同时也减轻了患者腹泻的症状[8]。缓肝理脾汤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从疾病的根本进行治疗,不仅仅是单纯的止泻,减少了患者反复发作的次数,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综上所述,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可使用缓肝理脾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痛苦,并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乐义,王巧民,姜彬言,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1):86-89.

[2]李湘力,蔡敬宙,林泳,等.腹针治疗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552-5554.

[3]黄柳向.痛泻安脾汤联合肠胃散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56 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3):164-165,167.

[4]黄丹,梁列新,方秀才,等.精神心理因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9):599-605.

[5]陈寒昱,孙志广.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2):243-245.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15(7):1062-1605.

[7]马腾飞,王业秋,张宁,等.菝葜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109-114.

[8]杨颖,赵俊爱,杨桂云.疏肝健脾安肠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32 例[J].陕西中医,2014,35(7):847-848.

猜你喜欢

腹痛综合征实验组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