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的比较性研究

2018-04-24刘立志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刘立志

白城中医院骨科,吉林白城 137000

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头和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患者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为主[1]。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此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数量相等且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实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数量相同两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在49~7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7岁;病程范围在6~20 d之间,中位病程为10 d;从骨折原因看,18例坠落伤,11例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砸伤,7例摔伤。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 50~8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9岁;病程范围在6~21 d之间,中位病程9 d;从骨折原因看,16例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例,9例重物砸伤,6例摔伤。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性别和骨折原因构成比、中位年龄和病程等影响研究结果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置患者于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稍外展患肢并屈曲至45°[2]。在辅助透视下查看髋部正侧位是否成功复位,如果符合要求,常规钻入3枚直径为2 cm的导针来固定骨折部位。钻入成功后,利用透视机查看置入位置和效果满意后,在不伤及筋膜和其他组织前提下切开患处皮肤,用螺钉固定,之后拔出导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3个月查看患者股骨颈股功能恢复情况,指导进行正确锻炼和运动。

研究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采用全身麻醉,在手术台上固定患肢,在髋关节后外侧做切口,向内旋转患侧下肢,在大粗隆后短外旋肌群处进入关节后方。切除关节后方囊肿部位,处理多余关节囊,在视野范围内暴漏髋臼,清理髋臼软骨和软组织,露出软骨下骨。植入并精准固定非骨水泥型金属杯[3],连接假体与髋臼,安装假体柄,复位,止血、冲洗、缝合后完成手术过程。术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预防治疗,结合适当功能锻炼和活动指导,尽快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

1.3 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Harris分值[4],满分为100分,优秀指分值在90分以上,良好指分值在80~90分之间,合格为分值在70~80分之间,差指分值在70分以下。

1.4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和不同等级疗效的例数。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62.87±12.73)min、(222.73±26.98)mL 和(44.62±4.24)d;研究组患者的相应指标值分别为 (111.33±14.12)min、(486.36±30.14)ml、(11.78±3.86)d,见表1。

建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下床活动时间(d)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62.87±12.73 111.33±14.12 17.10<0.05 222.73±26.98 486.36±30.14 43.72<0.05 44.62±4.24 11.78±3.86 7.78<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骨折不愈合,4例假体,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研究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假体松动,1例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判定为优秀11例,良好13例,合格7例,差14例,总合格率为68.89%;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对应等级例数分别为18例、17例、6例和4例,总合格率为91.11%,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等级和总合格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2.51,χ2=6.94,P 均<0.05)。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以中老年人出现机会较多,原因在于此群体大多存在骨质疏松或组织器官生理功能逐渐下降甚或障碍,肢体活动灵活性差甚或受限,在外力作用下易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为降低疾病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应给予快速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其总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晓东,叶军,王俸武.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0):39-40.

[2]宋永枝.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8):65-67.

[3]李格当,王剑,曹磊光.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0):65-67.

[4]黄科,黄红君,刘德恒.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9):83-84.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