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力改变与妊娠影响因素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4-24徐明丹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甘孜626300
徐明丹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甘孜 626300
盆底性功能障碍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主要是包括盆腔支持结构缺陷以及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所造成的一种疾病现象,该病常常伴随着盆腔器官的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生殖道损伤的一种现象,该病主要发生的原因为盆底肌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盆底性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此该院针对此病进行研究并调查,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为怀孕以及分娩引起的骨盆损伤。该院对初产妇进行了盆底肌力的检查,筛选了一些初产妇患者,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分组统计研究,经过一定的治疗后,产妇的身体得到恢复以及缓和,下面将分析盆底肌力的改变以及妊娠的影响因素及康复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10例产妇在产后的6周内进检查盆底肌力并筛选,纳入标准的范围有:①其产妇的年龄要大于18岁;②正常分娩且为单胎的产妇;③阴道分娩的产妇正常分娩不使用任何器械进行辅助分娩的产妇。排除标准:①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使用了任何的器械辅助分娩;②产妇患妊娠合并症;③产妇患有肝脏等疾病;④产妇还有任何的慢性病史。
1.2 分组方法
根据该院选取的这510例产妇根据不同的分组方法标准进行分组,其根据新生儿体重进行分组主要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正常体重二组以及巨大儿组。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其主要分为阴道分娩组以及剖宫产组。其中新生儿体重分组中的低出生体重儿组主要为,平均年龄大致在(20.23±3.24)d,低出生体重的婴儿大致体重在(2.03±0.32)kg;而正常出生体重的婴儿年龄大致在(21.23±2.96)d,其体重为(3.32±0.27)kg;巨大儿组的婴儿平均年龄主要在(20.68±2.61)d,其体重大约在(4.79±0.21)kg,在阴道分娩组中其平均年龄主要在(20.79±2.21)d,其体重在(3.48±0.42)kg;剖宫产组的平均年龄大致在(20.61±2.28)d,其体重在(3.53±0.37)kg。
1.3 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其仪器主要是治疗产妇6周后盆底肌肉功能情况,检测的内容为盆底肌肉Ⅰ类纤维以及Ⅱ类肌纤维肌力的测定,根据产妇的分组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其产妇在分娩后的7个周采用Kegel并联合生物反馈以及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2次/周,1 min/次。每15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产妇再进行检查一次确诊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其观察指标主要参照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的方法进行观察并分析,主要根据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肉收缩持续的时间将产妇的盆底肌力分为6个等级,若产妇的肌力≤Ⅲ级则判定为异常现象。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体重因素对盆底肌力的影响
正常组体重组的新生儿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为36.5%,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为35.8%,而低出生体重组的Ⅰ类、Ⅱ类的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均为21.4%,正常组体重新生儿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产妇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为所有组最高,其异常率为54.2%、55.2%。巨大儿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均明显比低出生体重组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3组之间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新生儿体重因素的肌纤维肌力异常率的比较[n(%)]
2.2 分娩方式因素对盆底肌力的主要影响
阴道分娩组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8.3%、36.5%。而剖宫产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0.3%,39.6%,对比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不同分娩方式因素的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n(%)]
2.3 康复治疗临床疗效
对比产妇分娩完后使用Kegel训练的方式+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案对肌纤维肌力异常的产妇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510例产妇的盆底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治疗的过程中均明显高于产妇在治疗之前的肌纤维肌力,产妇在治疗之前的盆底Ⅰ类肌、Ⅱ类为(4.81±1.71)、(4.97±1.88)。治疗之后其数据为(7.96±1.53)、8.13。对比两组之间的电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康复前后产妇盆底肌力肌电压比较(±s)
表3 康复前后产妇盆底肌力肌电压比较(±s)
时间 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 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治疗前(n=510)治疗后(n=510)t值 P值4.81±1.71 7.96±1.53 27.456<0.001 4.97±1.88 8.13 25.067<0.01
3 讨论
3.1 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生率约为40%,其在临床中的表现主要包括盆腔器官的脱落以及尿失禁等,例如子宫脱落以及阴道后壁膨出肠膨出等现象。该病严重的影响了女性的生活以及健康。而诱发此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点,妊娠以及分娩。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中显示,有超过1/3的产妇在妊娠完后出现了尿失禁的现象,有超过1/10的女性出现了大便失禁的现象。而1/7的产妇则出现了盆腔器官脱垂,对此针对以上的现象,该文做了详细的研究。该文研究报告中显示,正常组体重新生儿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均明显比低出生体重组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表格中表明了随着新生儿体重的不断增加,导致提高了产妇的盆底肌力的异常率。根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分组,其阴道分娩组以及剖宫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说分娩方式对产妇的盆底功能没有任何的损害,但对产妇的及纤维肌力还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近几年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以及临床的研究相对比较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以及学说,对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展开了一些新的术式,对此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的重建外科是近几年妇产科学研究的热点。
3.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
目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的方式有Kegel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案,该文的研究对产妇采用了以上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产妇的Ⅰ类以及Ⅱ类型肌纤维的肌电压,510例产妇的盆底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治疗的过程中均明显高于产妇在治疗之前的肌纤维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数据表明了采用Kegel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案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甚佳。
综上所述,Kegel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促进产妇恢复健康,对产妇盆地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甚佳,能够恢复产妇盆骨肌力,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亚,刘惠姝,郭晓俭,等.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1):2129-2131.
[2]卢福泉,陈鹤,裴丽君,等.孕期体力活动与妊娠的结局[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9):1252-1255.
[3]张新圆,万晓慧,古丽娜,阿巴拜客力.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病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5):369-371.
[4]苏曰华,刘萍,崔福鸾,阴道正常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措施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446-447.
[5]李兆艾,王莉,傅葵,等.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康复训练的对比研究[J].使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0):609-610.
[6]陈月秀,刘彩金,陈小红.女性盆底肌肉康复效果评价[J].交通医学,2011,25(3):280-281.
[7]王晓光,斐兆辉.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使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