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医疗中心护士职业紧张现状与人格特征相关性分析
2018-04-24赵巧红练桂英吴定芳李秀雄彭涯利
赵巧红,练桂英,朱 敏,吴定芳,李秀雄,彭涯利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职业紧张是由于工作要求与能力或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负面心理反应[1]。随着我国居民健康观念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对护士的管理及要求也日趋严格[2]。特需医疗中心护士作为护理人员中尤为特殊的一类,具有工作内容广泛、护理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特需医疗中心护士的工作大都是轮班制,工作负荷较重,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若在工作过程中与患者、同事存在沟通不良或引发激烈矛盾,均可能导致职业压力或情绪障碍的产生[3-5],严重者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于特需医疗中心护士工作的特殊性,了解并分析该类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及特点,对相关人事部门制订防控职业紧张的对策将有积极意义。研究以佛山市3所医院的特需医疗中心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调查,旨在通过分析特需医疗中心护士职业紧张的深层原因,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对护理工作岗位进行合理的人力安排,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和顺畅的工作流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于2014年1—11月期间,对佛山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特需医疗中心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职业紧张量表。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翻译和修订的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进行调查。该量表由 Osipow(1981年)研制而成,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和应变能力[6]。量表由3个问卷14个因子及140个条目组成。3个子问卷分别是职业任务问卷(occupational role questionnaire,ORQ)、紧张反应问卷(personal strain questionnaire,PSQ)及个体应对资源问卷(personal resources questionnaire,PRQI);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2个问卷得分越高紧张程度超高,应对资源问卷得分越高对紧张的应对能力越强[6]。徐秀娟等[7]将该量表用于医院护理人员,显示量表整体结构比较合理,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3。②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采用戴忠恒和祝蓓里于1988年修订的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中文版(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16PF),该量表使用 16个因素测量个人的兴趣和态度等问题,所得的原始分再换算为标准分,1~3分为低分,8~10分为高分,根据受测者在各因素上的得分了解其人格特征[8]。
1.2.2 调查方法 调查之前向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取得知情同意,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具体完成调查过程。以医院为基本单元集中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28份,收回问卷120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81.25%。
1.2.3 质量控制 调查过程中,使用统一指导语,对不同被调查者所提的问题保持解答的一致性;问卷回收过程中,逐一检查填答的完整性,若漏项在3项及以上、答案不符合逻辑或呈规律性作答视为无效问卷剔除。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调查数据与相关研究所报道的国内护士常模进行比较,OSI-R量表各维度得分常模参照李淑艳[8]文中报道的相关数据,护士16PF人格因素常模参照黄志平等[9]基于对19篇文献(涉及3 096名护生及护士)分析得出的相关数据。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变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个自变量对应变量的综合影响通过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综合分析。检验水准α取0.05,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被调查护士的一般资料 所调查的104名特需医疗中心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28.53±6.28)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 43名,占41.35%,大专 34名,占 32.69%,中专 27名,占25.96%;婚姻状况:未婚 45名,占 43.27%,已婚 59名,占 56.73%。
2.2 特需医疗中心护士职业紧张现状 3所医院104名特需医疗中心护士OSI-R量表总分与全国护士群体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P=0.00),ORQ和PSQ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RQ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特需护士与护士群体常模16PF人格因素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特需医疗中心护士在乐群性、兴奋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及紧张性等方面与普通护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特需护士与护士群体常模16PF人格因素情况比较
2.4 特需护士16PF人格特征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与多数人格因素均呈现正相关(P<0.05),与 Lashinger HK等[5]研究结果一致,见表3。2.5 特需医疗中心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职业紧张反应为因变量,采取分层回归分析法,以职业任务及其各子项为自变量放入第一层,以个体应对资源及其各子项为自变量放入第二层,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其中任务冲突、责任感、任务模糊、高压工作环境进入回归方程,见表4。
表4 特需医疗中心护士紧张反应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1 特需医疗中心护士OSI-R量表各问卷得分与全国护士群体常模比较(¯x±s)
3 讨论
3.1 特需护士职业特点 特需医疗中心护士的职业具有服务对象特殊、工作压力大等特征。有类似研究表明,影响特需医疗中心护士的职业紧张因素包括任务冲突、责任感、任务模糊、高压工作环境,其中高压工作环境和任务冲突是引起职业紧张的最主要因素[7-8,10]。任务冲突的原因是特需护士工作高效、快捷,工作质量及服务要求高[11-12]。研究结果显示,特需医疗护士在工作中特护人员比其他群体有着更高的紧张反应与工作压力,ORQ和PSQ因子显著高于全国总体护士群体常模的平均水平;PRQ因子总体显著低于全国护士群体常模的平均水平,该结果与国外有关护士工作应激的研究[11,13-14]结果一致。
3.2 特需护士职业紧张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研究还发现特需护士在乐群性、兴奋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及紧张性等方面与护士常模比较差异显著。表明特需护士普遍存在职业紧张问题,同时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与多数人格因素均呈现正相关,这一结果与Lashinger HK等[5]研究一致。导致职业紧张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当客观工作、生活环境基本一致时,调查对象的主观人格因素则成为影响其职业紧张具体表现的最主要因素。以职业紧张反应为因变量,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显示,特需护士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任务冲突、任务模糊、责任感和高压工作环境4个方面,而个体的个性因素并不是引起特需护士职业紧张的原因。提示我们应该推广提高特需医疗中心护士的心理素质及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减轻特需医疗中心护士的职业压力,减轻其工作负担,从而提高护士群体的整体就业质量[14]。
4 小结
特需护士普遍存在职业紧张感,医院管理层应从外部因素着手,改善特需护士的高压工作环境,从管理角度优化工作及服务流程,减轻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同时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16PF量表与职业紧张量表问卷项目过多,填写耗时,两个量表同时施测给被调查者带来心理疲惫感,体现为问卷呈规律性作答及缺漏项过多现象,有待扩大样本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小芳.临床护士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3-5.
[2]王姣,罗冬梅,张英伟,等.长沙市临床护士职业紧张与心理安全感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职业与健康,2016,32(12):1623-1625,1628.
[3]朱陶,张树山,兰亚佳,等.南充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生命质量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2):151-153.
[4]邹艳艳,王旭.某医院护士职业紧张状况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6,31(3):359-360,363.
[5]Laschinger HK,Finegan J,Shamian J,et al.Testing Karasek’s Demands-Control Model in restructured healthcare settings:effects of job strain on staff nurses’quality of work life[J].JNurs Adm,2001,31(5):233-243.
[6]刘逍然,崔海华,朱丽君.专科与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及人格因素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86-88.
[7]徐秀娟,张岩波.OSI-R量表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3):270-272.
[8]李淑艳,石新山,姚红姣,等.国内护士职业紧张研究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4,30(13):1870-1873.
[9]黄志平,廖扬,张杰,等.护士人格特征的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42-45.
[10]刘芳丽,靳永萍.临床护士人格特征差异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1):52-55.
[11]Cohen-Katz J,Wiley SD,Capuano T,et al.The effects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on nurse stress and burnout: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y[J].Holist Nurs Pract,2004,18(6):302-308.
[12]李小芒,张平.护士核心能力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6):1425-1427.
[13]赵霞,王道先,贺志莉,等.232名医护人员16PF人格特征调查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2):139-141.
[14]周小红.精神科护士的情绪特征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4,(7):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