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神阙贴敷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
2018-04-24庄靖卿杨小妹
庄靖卿,杨小妹
(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3)
胸腰椎骨折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骨折后由于疾病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机体活动量减少,造成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易发生便秘等常见并发症。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发生率为40%~88%,一般于骨折后12 h开始出现,急性期可持续7 d左右[1]。便秘可致排便费力,腰背部负荷突然增大,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保持患者大便通畅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便秘的早期预防,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上常用果导、番泻叶等药物通便,但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常会干扰肠道的正常活动,形成恶性循环[2]。开塞露纳肛通便也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但由于开塞露插入直肠较浅,对胸腰椎骨折后便秘患者通便效果不理想[3]。临床上应用灌肠疗法来解除便秘,但患者药停复结,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且对患者损害较大。本院为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发生便秘,基于中医经络腧穴理论,采用腹部穴位按摩的同时予以大黄贴敷神阙穴预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
1.1.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①有外伤史;②症状主要为局部疼痛,站立困难,常有曲胸姿势;③局部肿痛和压痛,一般有后突畸形;④X线摄片、CT或MRI等辅助检查提示骨折。
1.1.2 西医诊断标准 ①有严重外伤病史;②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可伴有下肢脊髓神经症状;③腹膜后血肿刺激了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④胸腰段骨折常可触摸到后凸畸形;⑤X线摄片、CT或MRI等辅助检查提示骨折[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病程≤1周;③属于Ⅰ度、Ⅱ度骨折;④入院前大便正常,无习惯性便秘;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二便失禁、下肢肌力改变等脊髓损伤症状;②病理性骨折;③既往有消化系统病史;④对生大黄、乙醇有过敏反应;⑤患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⑥脑血管意外遗留有肢体偏瘫;⑦使用缓泻剂。1.4 临床资料 选取收治于我院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1~81岁;骨折部位: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21例,胸腰椎联合骨折3例;病程1~10 d,平均病程4.4 d。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9~76岁;骨折部位:胸椎骨折7例,腰椎骨折18例,胸腰椎联合骨折5例;病程1~10 d,平均病程4.1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1 观察组 患者入院24 h内予穴位按摩联合大黄贴敷神阙穴。先进行穴位按摩,再行大黄贴敷神阙穴。
2.1.1.1 穴位按摩 按摩前做好相关健康宣教,说明目的、意义和方法,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操作前嘱患者先排空膀胱,勿过饱。操作者修剪指甲。方法:责任护士站在患者右侧,患者取平卧位,腹部自然放松;取中脘、两侧天枢、气海、关元穴位,将按摩油涂于腹部,先将双手掌叠放置于腹部,采用摩法和推法顺时针按摩5 min,再用拇指用按法和揉法按摩中脘、两侧天枢、气海、关元穴位,每个穴位36次。根据患者的年龄、耐受性选择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用力均匀、柔和、渗透、有力,强度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操作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反应,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手法,如患者出现胸闷不适时及时停止操作。禁忌证: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盆腔包块、局部有皮疹、溃疡和瘢痕等禁此法。按摩于入院24 h内进行,每日1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
2.1.1.2 大黄贴敷神阙穴 操作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宣教,说明目的、意义及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方法:将生大黄打成极细粉末状,取5~6 g置于洁净容器内,加入75%乙醇10 mL调成干湿适宜的糊状。用温水毛巾清洁脐部皮肤,将调好的大黄粉团填入神阙穴内,高于皮肤1~2 mm,后覆盖专用穴位敷贴固定。贴敷时间一般为4~6 h,根据患者年龄和皮肤的敏感程度而定。贴敷期间询问患者局部有无瘙痒、疼痛等药物过敏现象,如有则停用。贴敷于入院24 h内进行,每日1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
2.1.2 对照组 患者入院24 h内予大黄贴敷神阙穴。大黄贴敷神阙穴方法同治疗组,每日1次,连用7 d为1个疗程。
实施措施后超过3 d仍未排便者,即根据医嘱予缓泻剂等药物通便。两组患者均由本科室护士操作,操作时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执行。
2.2 评价方法 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预防干预措施第1天起,持续7 d,每天观察并记录其排便情况,包括大便的颜色、性状、量及胃肠蠕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便秘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便秘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①大便间隔时间达3 d以上;②大便质地干结;③排便困难且常伴随不适感或未尽感;④排除器质性便秘。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如果从“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前者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剧本、人物传记、文包诗等;后者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不同,教什么怎么教也应该有明显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从文体出发,从大处把握好文本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下面以小说、剧本、人物传记三种文体为例,谈一谈不同文体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3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1周便秘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1周便秘发生情况
4 讨论
4.1 胸腰椎骨折患者便秘病机、病因和对机体的影响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创伤,居脊柱损伤首位[6]。中医学认为,胸腰椎骨折后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是骨折伤及督脉和膀胱经,经脉瘀阻,内传脏腑,导致脏腑传导功能失调,加之气血紊乱,淤血内聚,阻滞气机,瘀滞于肠中与燥屎相结,阻塞肠道,腑气不通[7]。现代医学认为,胸腰椎骨折后形成腹膜后血肿,刺激位于脊柱两旁的交感神经节和脊柱前方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紊乱,肠蠕动受到抑制,消化液分泌也减少,导致腹胀、便秘[8]。另外,患者因突然意外受伤,担心预后,忧愁思虑,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肠失濡润,全身气机不畅,腑气不通,浊气不降,致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排便方式及环境的改变,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也会引起便秘[9]。便秘可致食欲不振、腹痛,甚至烦躁、焦虑等,严重者可使膈肌上升,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下腔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直接影响到创伤的治疗及恢复[10]。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4.2 穴位按摩联合大黄贴敷神阙穴能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便秘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研究发现,穴位按摩能够疏通人体经络,调节阴阳平衡,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腹部穴位按摩经过经络传导反射,促进胃肠蠕动功能,从而促进排便[11]。现代研究表明,按摩中脘、两侧天枢、气海、关元穴可以理气通腑,促进胃肠蠕动[12]。大黄粉与75%乙醇调成糊状,可使大黄有效成分大黄酸蒽酮刺激肠黏膜,加强肠蠕动[13]。大黄其内含大黄素及大黄鞣酸,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14]。脐为“神阙穴”,是任脉要穴,脐为腹壁最晚闭合处,局部皮下无脂肪组织,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敷脐后,气味入血,形成较高药物浓度,在腹壁长时间储存,易于药物渗透、吸收,通过脐下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输送至全身,调整脏腑病态,从而发挥功能[15]。大黄贴敷神阙穴可刺激神阙穴周围的神经,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改善胃肠道功能,达到药物和穴位的双重综合叠加作用来恢复肠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用大黄贴敷神阙穴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便秘,具有一定效果,腹部穴位按摩联合大黄贴敷神阙穴,由于两者的作用相加,预防便秘效果明显提高,且具有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通便作用温和等特点。上述操作比较方便,护理人员只要通过培训就能实施,与传统的治疗便秘的方法相比,更突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司徒娇.艾灸联合腹部按摩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1039-1040.
[2]夏伟琴,沈小平,梅国丰.腹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11B):66-67,68.
[3]陈晓梅,贺玉兰.大承气汤配合指压按摩治疗胸腰椎骨折便秘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16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5]马帅,丁志国,张树泉,等.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及系统回顾[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7):1358-1359.
[6]欧敏芳,梁霞英,黄元龙,等.改良灌肠法配合穴位按摩在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7B):2489-2490.
[7]张鹏远,李现林.桃核承气汤与四物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8):100-101.
[8]张安桢,沈郭道.骨伤内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0.
[9]苏曼莉,辛玲芳.腹部穴位按摩对脑出血患者排便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6):1931-1932.
[10]陈婉婉,王靖鹏.腹部穴位按摩护理对胸腰椎骨折后便秘治疗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87.
[11]樊海英,李小红,陈代丽,等.郑氏经穴腹部按摩防治腰椎骨折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43-44.
[12]司徒娇.艾灸联合腹部按摩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1039-1040.
[13]胡喜燕,黄丽霞,王磊.大黄胶囊粉外敷神阙穴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腹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99-2000.
[14]陆金英.生大黄贴敷神阙穴联合红外线脐部照射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6B):48-49.
[15]万燕萍,欧国琴.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