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部分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4-24张文皓张宏晨刘志琛曹宝花
张文皓,张宏晨,葛 伟,刘志琛,曹宝花
(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围绝经期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一般发生在40~60岁之间,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由生育期进入老年期的特殊生理时期[1]。约有2/3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前后会出现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综合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已成为重要课题[2],同时围绝经期妇女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对象。本研究聚焦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调查分析其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该类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6年1—3月在西安市9个行政区中选取5个城市核心区,每个区中再选取1~2个社区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40~60岁;②最近1年内月经周期发生变化,且根据定义[3]判断处于围绝经期;③具有正常的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或交流有障碍者;②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不能独立完成调查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共分为4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人口社会学信息。②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WHOQOL-BREF)。由方积乾等翻译成中文版并经过验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以及反应度等[4]。该量表共26个条目,包含4个领域以及2个独立分析的条目。4个领域分别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两个独立分析的条目分别用于评价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的总体主观感受。所有条目采用1~5级评分,包括3个反向计分条目。各领域得分通过计算其所属条目的平均分乘以4得到,并可利用公式[(领域得分 -4)×(100/16)]换算成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③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共12个条目,由姜乾金根据Zimet等编制的量表修订[5],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他人支持3个维度。社会支持总分为各条目累计得分,采用1~7级计分,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的状况越好。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5,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同时具有较好的效度。④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 Zung编制,每表各 20个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相应症状出现的频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1.2.2 调查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规范培训的调查员向被调查者介绍研究目的、意义及保密原则,征得其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研究对象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调查员对理解有困难的条目进行解释,问卷在30 min内收回。调查员当场核实问卷填写情况,遇有漏填或误填的项目及时进行补填或纠正,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共发放问卷510份,收回4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09%。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等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所调查的485名围绝经期妇女平均年龄为(50.13±5.93)岁。子女情况:无子女者21名,占4.33%,1个子女者323名,占66.60%,2个或2个以上子女者141名,占29.0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5名,占29.90%,高中或中专181名,占37.32%,大专及以上159名,占 32.78%。
2.2 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485名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总分为(55.81±9.20)分,与全国生命质量协作组提供的正常人常模[6]比较显示,除心理领域外,围绝经期妇女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生活质量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2.3 不同特征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体质指数的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运动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及是否患慢性病的个体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领悟社会支持、焦虑及抑郁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焦虑抑郁状况以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因素,可解释生活质量水平63.1%的变异量,见表4。
表2 不同特征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n=485)
表3 自变量名称及赋值方法
表4 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西安市部分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情况本次调查显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的得分低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可能是由于该人群卵巢功能逐渐退化,雌激素水平大幅降低,导致健康状况下降[7]。且处于这一阶段的女性大都面临一系列家庭问题,例如照顾老人、子女上学或结婚等负担,生活压力较大,更容易忽视自身健康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心理领域生活质量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被调查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问题不突出,可能与社区经常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及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因素有关;而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可能与所选调查对象均为城市居民,通信及居住等条件较好有关。
3.2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3.2.1 人口社会学因素 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婚姻状况是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与侯敏、贾庚等[8-9]的研究结果一致。有配偶的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较无配偶者高,说明婚姻家庭的和谐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高的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较高,可能由于该类人群更容易获取并掌握围绝经期保健知识,注重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并增加营养摄入,能从容面对生理和心理变化并及时调节自身状态,进而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升;而文化程度和经济基础较差的妇女可能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更容易导致健康问题。因此,在对社区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重点关注文化水平及收入较低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围绝经期的保健知识,增强其健康意识,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3.2.2 领悟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具有直接或间接缓冲生活应激事件的作用,可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多数学者认为主观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10]。本研究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更高。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能够使围绝经期妇女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缓解个人压力。
3.2.3 焦虑、抑郁 由表4可知,焦虑、抑郁是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围绝经期妇女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11],可能与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不稳定及抑制能力减弱有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兴趣减退、易激动等,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4 小结
被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的得分较低,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更加重视这一人群的生理健康状况。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焦虑抑郁以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应通过科学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12],尤其需关注文化程度及经济水平低、社会支持水平差及心理健康受损的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4-367.
[2]吕键.论深化医改进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6):1-3.
[3]吴丽萍,陈蓉,陈凤领,等.饮食运动干预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体成分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04-409.
[4]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1145.
[5]姜乾金.领悟社会支持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36-37.
[6]李芳,何育兰,陈武朝,等.住院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J].护理研究,2014,28(5):1703-1704.
[7]Wieder HS,Szkup M,Jurczak A,et al.Effects of sociodemographic,personality and medical factors on quality of life of postmenopausal woman[J].Int J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4,11:6692-6780.
[8]侯敏,唐茂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0,18(3):379-384.
[9]贾庚,王树越,李析蒨,等.长春市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090-6092.
[10]王志稳,徐春燕.北京市某部退休老干部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32-34.
[11]黄文欢,尹月娥,贾玉娥,等.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3):192-194.
[12]江长缨,顾联斌,施秀华.社区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5,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