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变化及体重指数的影响
2018-04-24宋长虹
宋长虹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缺乏引起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占全部糖尿病的90%以上[1]。T2DM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认为与体力活动不足、高热量饮食等不良饮食生活方式导致的肥胖关系密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肥胖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2.6倍,肥胖已成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2]。利拉鲁肽可促使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延长胃排空时间,减少能量摄入,降低体脂量及体重。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瘅”“消渴”等范畴,如《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3]。参芪降糖颗粒属于中医处方药,可滋脾补肾、益气养阴,主治消渴症。本研究将利拉鲁肽与参芪降糖颗粒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观察对其血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水平变化及体重指数(BMI)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1~74岁,平均(58.94±10.15)岁;病程2~12个月,平均(7.63±3.57)个月;BMI 28~34 kg/m2,平均(31.03±2.29)kg/m2。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59.12±10.83)岁;病程3~13个月,平均(7.75±3.85)个月;BMI 29~35 kg/m2,平均(31.81±2.54)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西医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T2DM诊断标准[4],中医符合《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 T2DM 诊断标准[5],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其他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合并感染者;合并严重肾、心、肝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调整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利拉鲁肽(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10020)治疗,皮下注射,0.6 mg/次,1次/d,持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降糖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50075)治疗,餐前服药,1.0 g/次,3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清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ASAA水平及BMI值。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系列检测FPG、2 h PG水平,采用高压液相法检测血清HbA1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SAA水平,试剂盒购于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 疗效评价标准依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T2DM判定标准评估,显效:临床多尿、多饮、多食等症状改善明显,FPG及2 h P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40%或降至正常范围;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有所好转,FPG及2 h P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0%~40%;无效:FPG及2 h P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0%[6]。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血清2 h PG、FBG、HbA1c、ASAA水平及BMI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 h PG、FBG、HbA1c、ASAA水平及BM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2 h PG、FBG、HbA1c、ASAA水平及BMI值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2 h PG、FBG、HbA1c、ASAA水平及BM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3 讨论
T2DM 为糖尿病最常见类型,病因与胰岛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3.8亿人,其在我国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 9.7%左右,患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且受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DM 患病率处于激增状态,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受到临床高度重视[7]。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 h PG、FBG、HbA1c、ASAA水平及BMI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 h PG、FBG、HbA1c、ASAA水平及BMI值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2 h PG(mmol/L) FBG(mmol/L) HbA1c(%) ASAA(μg/L) BMI(kg/m2)对照组 36 14.21±4.15 10.95±2.25 9.86±3.17 7.98±1.36 8.21±2.53 7.52±1.71 18.42±3.87 16.98±2.78 31.03±2.29 30.45±2.06观察组 36 13.92±3.83 8.83±1.54 10.17±2.84 7.04±1.07 7.96±2.31 6.42±1.23 18.26±4.14 14.04±2.34 31.81±2.54 29.16±1.89 t值 0.308 4.665 0.437 3.259 0.438 3.133 0.169 4.855 1.369 2.769 P值 0.760 0.000 0.664 0.002 0.663 0.003 0.866 0.000 0.176 0.007
以往,传统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在于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但长期用药后发现,患者体重增加、骨折等风险较高,降糖药物在降糖之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利拉鲁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其与人体合成的GLP-1同源性高达97%左右,几乎保留了GLP-1全部的生物活性,不仅能够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模式刺激胰腺 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还能增加与白蛋白之间的亲和力,增强中性内肽酶(NEP)与二肽基肽酶IV(DPP-IV)的稳定性,延长其生物半衰期,每天皮下注射一次即可达到降糖的目的。利拉鲁肽除具有降糖机制外,还能延长胃排空时间,减轻人体饥饿感,减少能量的摄入,从而降低体重。
西医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同时中医也对糖尿病认识历史悠久,在不断的辨证论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瘅”“消渴”等范畴,认为阴虚导致内热,内热将进一步灼伤阴津,使患者出现口干舌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等症候是其主要病机,因此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基本原则。参芪降糖颗粒主要由黄芪、人参、麦冬、天花粉、覆盆子等中药制成,具有滋脾补肾、益气养阴之作用。其中人参、黄芪为君药,可相辅相成,补元气、生津养血;麦冬、地黄、天花粉共为臣药,可生津润燥、清热育阴,与黄芪、人参配伍,共同发挥清热润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作用;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共为佐药,可强阴补肾,与君臣相互协同,补肾摄精、滋养肝肾;茯苓、怀山药为使药,可固肾渗湿、健脾养胃;君臣佐使互相配合,共奏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人参中含有的人参皂甙可降低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同时促使胰岛素分泌释放,可双向调节机体糖代谢[7]。黄芪能增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吞噬、杀伤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黄芪可调节血脂、血糖代谢状况,降低胰岛素抵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2 h PG、FBG、HbA1c水平及BMI值低于对照组,提示利拉鲁肽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2 h PG、FBG、HbA1c水平及BMI。相关研究已经证实,肥胖时人体机体多处于慢性微炎症状态,而ASAA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相似,可用来评估急性时相蛋白反应过程,当人体处于微炎症状态时,血清ASAA水平升高较CRP更早[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ASAA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利拉鲁肽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可降低患者血清ASAA水平。
综上,利拉鲁肽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2 h PG、FBG、HbA1c、ASAA水平,并能改善BMI。
[1]王彩霞,胡曼云,武煦峰.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J].吉林中医药,2016,36(5)∶462-466.
[2]郭阳阳,陶晓燕,潘天荣,等.利拉鲁肽对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7,38(2)∶162-165.
[3]王平,马艳芬,张立民.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脾肾亏虚证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肾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195-197.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447-498.
[5]郑筱萸.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符兰芳,蒙绪标,熊青,等.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清脂联素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603-1604.
[7]裴智梅.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461-4462.
[8]安欣,孙媛媛.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8)∶1084-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