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度螺酮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8-04-24程国强谭常赞程海燕
程国强 谭常赞 程海燕
广泛性焦虑症作为慢性焦虑障碍的一种,该病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过分警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为主要特征[1]。迄今为止,临床尚未明确该病的病理机制,病程可表现为稳定不变型,逐渐发展和波动,进而转变为加重或缓解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口干、恶心、腹泻、心悸、呼吸困难、眩晕、耳鸣、失眠、多汗等,具体症状较丰富,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影响[2]。目前临床治疗焦虑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要方法,而在药物治疗中,西药种类多样,虽然都能暂时性地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但不同药物均存在一定弊端,如药物不良反应较高、易产生依赖性等。本研究旨在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寻找一种适宜的临床治疗模式,因此展开研究,探讨坦度螺酮与艾司西酞普兰在广泛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治疗的80例广泛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脑血流变化、脑电图以及 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确诊为广泛焦虑症患者;经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研究,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有躁狂病史,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研究中采取药物过敏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40例。治疗1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27~76岁,平均(42.56±4.18)岁;治疗2组男女比例为18∶22,年龄 28~75岁,平均(42.49±4.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1组患者给予坦度螺酮(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328,规格:5 mg/粒)口服治疗,10 mg/次,3次/d,治疗持续6个月。治疗剂量可随着患者年龄、症状程度酌情调整,但每日最高剂量不可超过 60 mg。治疗2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548,规格:10 mg/片)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调整使用剂量,直至每日最大剂量20 mg,增量需间隔2~3周,治疗至少持续6个月。
1.3 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法,满分为80分,分数越低代表症状越轻,分别于3、6、9、12周进行评分。以患者SAS评分降低幅度为依据进行疗效评价,显效为分数降低≥75%,有效为分数降低为25%~74%,无效为分数降低≤2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便秘、嗜睡、性欲减低、肝功能异常、黄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轻度依赖为75~95分,中度依赖为50~70分,重度依赖为25~45分,完全依赖为0~2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依赖程度越低。评定两组患者的成人智残量表评分,20分为满分,智残程度>18分为极重度,14~17分为重度,8~13分为中度,3~7分为轻度,0~2为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对试验结果采用统计软件 SPSS 19.0展开分析,用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s,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百分比,当P<0.05时代表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 SAS评分比较治疗前组间患者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治疗1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比治疗2组高(P<0.05);但在治疗后 6、9、12周时,治疗1组SAS评分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周 6周 9周 12周治疗1组 40 22.75±2.37 17.69±1.52 15.41±1.79 12.33±1.45 10.22±1.32治疗2组 40 22.69±2.33 16.58±1.63 15.44±1.68 12.51±1.69 10.17±1.45 t值 0.114 3.150 0.077 0.511 0.161 P值 0.455 0.001 0.469 0.305 0.436
2.2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1组与治疗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2.5%、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1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4 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DL、成人智残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成人智残量表评分相比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成人智残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成人智残量表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ADL治疗1组 40 43.22±4.63 86.97±8.25 29.248 0.000治疗2组 40 43.21±4.57 87.16±8.17 29.693 0.000 t值 0.010 0.103 P值 0.992 0.918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成人智残量表t值 P值治疗1组 40 17.23±1.49 12.57±0.63 18.219 0.000治疗2组 40 17.27±1.53 12.25±1.17 16.484 0.000 t值 0.118 1.523 P值 0.906 0.132
3 讨论
广泛焦虑症可能与遗传、生活应激事件有关,尤其是生活应激事件持续存在下,思维方式也可使症状进一步增加,由于该病容易复发,因此临床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通常选择治疗时间不少于6个月。
我国在广泛焦虑症上的研究与发展相对较晚,于1981年才将此病单独列出,据早期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广泛焦虑症发生率远低于国外,但在近年来该病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经多年研究发现,广泛焦虑症发生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①躯体因素:当患者患有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等疾病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主管情绪变化的边缘系统。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清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这两个神经递质上,当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时,上述两种神经递质会发生急剧变化。②认知过程:具有焦虑症状的患者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事件危机化,认为将会有坏事发生。③发生应激事件:当患者处于应激事件中或持续处于应激事件中,压力过大易导致患者出现思维混乱,进而扩大症状。临床在治疗广泛焦虑症时常以坦度螺酮、艾司西酞普兰为药物治疗方案,坦度螺酮为新一代的抗焦虑、抑郁药物,属于5-HTlA受体激动剂,该药与地西泮有一定相似性,对其产生选择性脱敏作用,增加5-HT神经递质的释放,集中作用于海马、杏仁核等大脑边缘系统和中缝核,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延长和增加5-HT的作用,强大的选择性能够抑制5-HT转运体,从而实现阻断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作用,达到抗抑郁作用;同时,对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作用影响较小,不会影响一些诸如毒菌碱、苯二氮䓬类、组织胺类受体。唐颖等[4]研究表示,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 70%左右,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达20.0%左右。任列等[5]研究显示,坦度螺酮通过降低5-HTlA受体数量、增加5-HT神经递质的释放等机制,达到抗焦虑、抗抑郁的目的,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71.0%,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为探究上述研究的真实性,笔者特展开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3周SAS评分上,治疗1组显著比治疗2组高,而在之后的6、9、12周上,两组SA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治疗1组显著比治疗2组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DL、成人智残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ADL、成人智残量表评分相比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1组相比治疗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本研究发现,在治疗后3周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快,但治疗后6周时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一直持续到疗程结束均无显著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也无显著差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坦度螺酮显著较低,这与任列等[5]研究结果相似。但两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均在治疗初期出现,且程度较低,多数患者不良反应可自行消失。在生活质量上两组评分相近,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①样本选取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以 2015—2017年的患者为初始样本,虽然病例是按相应的标准进行了筛选,但所选取的标本是否合理有待商榷;②样本选取例数较少,临床可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数量进行多中心试验,以提升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选取药物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坦度螺酮与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疗效相当,虽然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速,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在选择药物时可根据患者不同特点酌情选择。
[1]李辰,韩柏.焦虑症在 microRNAs水平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24)∶4690-4693.
[2]范小冬,谢星星,张春燕,等.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系统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3)∶400-405.
[3]陈如梦,王琰,陈剑华,等.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草案)关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原发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5)∶345-347.
[4]唐颖,王丽萍,田悦,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焦虑症状的自身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6)∶806-808.
[5]任列,陆晓哲,耿松,等.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浙江医学,2015,37(10)∶871-87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