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中的价值探析
2018-04-24李超李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七医院四川雅安625000
李超 李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七医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病情大多较为严重,生命体征缺乏稳定性,同时还会伴随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因此,予以科学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支持,对于患者抢救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急救条件受限,所以通常予以简易呼吸气囊完成通气支持,但该方式的受使用人员操作技能影响较大[1]。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水平的提高,部分学者在实验研究中指出,将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收效显著。鉴于此,本文特此展开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选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25~49岁,平均(37.47±1.21)岁;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4~50岁,平均(37.51±1.19)岁。在基本资料的比对上,两组均借助SPSS软件完成,差异无明显性(P>0.05),实验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气管插管后给予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操作如下:连接人工气囊和气管套管,呼吸频率控制在16~20次/min,氧气浓度控制在1~6L/min,按压次数控制在20次/min,在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的同时,对其病情变化情况密切观察[2]。
观察组气管插管后给予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操作如下:①备品准备:对便携呼吸机的状态进行检查,择选状态良好的呼吸机进行备用。并依照相关的说明,将呼吸器和呼吸机的各管道正确连接。②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正确的设置参数,通气模式选择为(A/C、SIMV)。对于首次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而言,其使用的主要目的为对患者的低氧血症进行改善,因此,在模式的选择上应为纯氧模式,然后,再以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为依据,对氧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变化多端的呼吸状态下,借助于手动控制的方式对患者的呼吸进行协助[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效果、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其呼吸频率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和比对。
1.4 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评判依据:显效:首次通气和治疗3min后,∣SaO2∣>15;有效:5≥∣SaO2∣≤15;无效:∣SaO2∣<5。治疗有效率=(1-无效例数/n)×100%。
1.5 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的辅助下完成组间数据对比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表述方式分别为“%”、“±s”,检验方法分别为χ2检验和t检验,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治疗效果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1记载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对(n=38,n/%)
表2. 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其呼吸频率指标比对(n=38,±s)
表2. 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其呼吸频率指标比对(n=38,±s)
组别 心率(次/min) 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次/min)观察组 92.27±9.79 93.42±3.34 19.42±5.09对照组 120.35±8.77 80.40±8.54 27.84±5.64 t14.784 9.822 7.663 P0.001 0.001 0.001
2.2 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其呼吸频率
观察组在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其呼吸频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2记载所示。
3.讨论
在医院的众多科室构成中,急诊科是尤为特殊的一个,急诊科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在于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以此促进患者治疗成功率的提升。在以往的机械通气支持过程中,会予以患者简易呼吸器进行,这主要是因为该方式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但是,该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完全人工操作的方式,会使得其应用效果受使用人员操作技能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医学发展水平的提升,使得便携式呼吸机应运而生,并被广泛的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便携式呼吸机具有方便携带、耗气量小、参数准确等多种优点,并且可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使用。除此之外,从呼吸道建立至首次通气时间仅仅耗时2min,并且在通气模式的选择上,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因此,将其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收效显著,且受到了众多的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并被广泛的于临床治疗中应用。
在笔者的此次试验探究中,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实验研究所得数据结果后可知,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其呼吸频率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一试验研究所得数据结果充分表明,针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将便携式呼吸机于其临床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治疗效果和血氧饱和度的提升,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现状,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1] 罗朝汉,王海林,次珍.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23(6):65-66.
[2] 杜亚庆.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5):127-128.
[3] 周建新.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3):133-135.
[4] 蒋寒勇.便携式呼吸机对急诊科危重病人作用机制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1):5978-5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