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8-04-24刘俊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正常值常温血常规

刘俊杰

(沈阳市铁西区华康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6)

血细胞分析为血常规检查项目中最为常见的检查方式,其检查结果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参考价值极高[1]。但由于血常规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很多因素影响,造成结果不够准确,因此探究何种因素对血常规检查结果影响较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观察分析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24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按储存温度的不同分为常温保存组(n=120)与低温保存组(n=240),常温保存组中男64名,56名;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7.3±8.1)岁;体质量46~78 kg,平均体质量(62.5±7.2)kg。低温保存组中男62名,58名;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37.8±7.8)岁;体质量45~76 kg,平均体质量(62.2±6.9)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抽取所有患者的清晨静脉血在充分摇匀后送检,检验过程严格遵循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操作说明进行,具体方法如下:将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放于常温(20 ℃)、低温(4 ℃)下2 h、6 h、24 h及48 h后再进行检测并记录,同时将检测结果与立即送检的结果进行对比。

表1 两组血液标本保存24 h、48 h后各项血常规参数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血液标本保存24 h、48 h后各项血常规参数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正常值相比,①P<0.05,②P<0.05

组别 保存时间 RBC(×1012/L) WBC(×109/L) MCH(pg) Hb(g/L) PLT(×109/L) HCT(%)常温保存组(n=120)2 h 4.4±0.6 7.5±3.3 27.3±2.9 125.6±20.6 221.9±69.6 39.6±5.7 6 h 4.4±0.6 7.5±3.4 28.4±3.0 127.5±20.1 224.6±69.8 39.7±5.6 24 h 4.5±0.6 7.5±3.3 28.4±2.9 128.5±20.5 227.8±70.5① 41.2±5.7①48 h 4.5±0.4 7.1±3.0 30.8±4.7 138.3±25.6 238.7±75.0① 47.8±6.8①低温保存组(n=120)2 h 4.3±0.6 7.7±2.0 28.4±2.3 125.7±20.2 228.9±77.9 39.4±5.6 6 h 4.4±0.6 7.7±2.4 28.5±2.5 124.7±20.3 231.3±79.1 39.4±5.6 24 h 4.4±0.6 7.8±2.4 28.5±2.5 125.6±20.2 236.8±78.5 41.3±5.6 48 h 4.4+0.7 7.8±2.4 30.4±3.6 231.2±27.1 353.2±90.1② 46.2±6.2②正常值范围 - 3.5-5.5 4.0-10.0 24.0-32.0 110.0-160.0 100.0-300.0 36.0-50.0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在不同温度下保存24 h、48 h后RBC、WBC、MCH、Hb、PLT及HCT指标变化,同时和正常指标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常温保存组血常规参数中PLT、HCT在保存24 h、48 h后明显高于正常值;低温保存组血常规参数中PLT、HCT在保存48 h后明显高于正常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血常规为临床检查中最基本的检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检查工作中。临床发现,血液成分中主要包含有形细胞、液体两大部分,而血常规就是对血液内细胞具体情况的检查。从血液细胞功能差异可将其大致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临床检查中,不但可根据其数量变化与形态分布来判断出疾病类型与进展程度,还可判断出不同系统疾病。所以,血常规检查对疾病的防治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2]。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因时间、仪器、运输及供电等因素的影响常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保存待检,这就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造成检查结果不够准确,因此如何妥善保存血液样本以最大限度降低其误差值成为近年来广大检验医师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温保存组血常规参数中PLT、HCT在保存24 h、48 h后明显高于正常值,这一参数变化主要和血小板肿胀以及聚集血小板结构改变有着一定关系[3]。研究结果还显示,低温保存组血常规参数中PLT、HCT在保存48 h后明显高于正常值,结合上一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保存血液样本对血常规参数的影响更小。究其原因为在低温条件下,血液中红细胞代谢速度较慢,从而降低了维持红细胞渗透与形态的能量的消耗。综上,不同温度和时间均会对血常规参数的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相对而言,低温保存效果更好,但也需尽快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1] 王驹,蔡兴权,蔡坤.临床血常规检测误差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20-221,224.

[2] 艾卫军,彭金兰,徐霞.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9):1293-1296.

[3] 张龙,龚庆辉,银广悦,等.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2):101-105.

猜你喜欢

正常值常温血常规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常温发黑工艺在轴承工装上的应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贵州重晶石与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