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增加值贸易核算法看中美贸易失衡

2018-04-24马涛编辑孙艳芳

中国外汇 2018年5期
关键词:贸易顺差增加值价值链

文/马涛 编辑/孙艳芳

考虑到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分工模式,特别是运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进行统计,中美贸易顺差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过去几十年,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双边贸易更是得到快速发展,中美贸易顺差也由此不断扩大。中美贸易失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融入全球价值链,特别是深入参与亚太地区价值链,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后,才逐步由逆差演变为顺差的,且顺差不断扩大。借助于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 Added)核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测度中美贸易失衡的真实程度,使人们对于两国贸易利得产生本质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厘清中美贸易顺差的真实程度,也有助于中美经贸关系更加积极地向前发展。

传统贸易统计下的中美贸易失衡

近些年来,美中双边贸易赤字不断扩大,并成为十分敏感问题,也影响到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实际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一直是逆差。此后,随着中国深入参与亚太地区的供应链体系,加工贸易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中国逐渐成为美国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加工制造基地;而美国则成为总部服务的提供者和中国出口的最终商品的消费者。伴随美国与中国在供应链上下游经贸关系的不断演进,中美贸易盈余在1993年出现逆转,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超过其来自于美国的进口,中美贸易开始表现为顺差。特别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更是一路飙升,直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虽然危机后的2009年有所下降,但之后又开始明显递增。在这一进程中,中美出口贸易顺差从1995年的9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近2600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28倍之多。

图1 美国对中国的总出口及其国内、外增加值

对此,一个必须要加以澄清的问题是,中美之间贸易顺差之所以不断扩大,对跨境贸易的重复核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传统的对出口贸易的统计中,包含着大量第三国生产的可交易的中间产品。而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中,就包含大量这些中间产品的出口量。因此,只有把这些进口中间产品从中国的出口统计中剥离出来,才能还原中美贸易顺差的真实程度,看清两国贸易利得的实际情况。

增加值贸易核算下的中美贸易失衡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统计数据,2015年,运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仅占美国整体商品贸易赤字的16.4%。几年前,OECD和WTO推出了利用增加值贸易的方法来核算参与全球价值链国家的双边贸易额。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厘清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中的获利情况。图1给出了美国对中国的总出口及其对中国总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情况。从中可以看到,1995年至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总出口快速增长,而且美国对中国总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非常高,均在85%以上。相对应的,美国对中国出口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将近10%至15%。在此期间,中国对美国总出口同样也增长较快,但是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远低于美国的占比,约为60%至65%左右。相对应的,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则近35%至40%(见图2)。

图2 中国对美国的总出口及其国内、外增加值

在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中美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然而,考虑到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分工模式,特别是运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进行统计,中美贸易顺差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产品的一些不具比较优势的生产组装环节,通过外包或者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至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承接了大量的加工组装环节,但其中大量的高技术、资本密集的中间产品,则需要从上游国家进口,加工组装之后再出口给美国或者其他国际市场。这使得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加工贸易不断增加,并一度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加工贸易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的比重较低,中国从贸易中的获益并不像统计数据反映得那样庞大,从中获益最多的,还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母公司。而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则夸大了中国出口贸易的真实额度,在重复核算中形成了虚高的“统计幻觉”(Statistical Illusion)。

此外,还原中美贸易失衡的真实状态,对于廓清中国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中的责任至关重要。备受关注的中美贸易失衡,使得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政策等面临较大的国际压力。WTO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IDE-JETRO)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相对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如果用增加值贸易核算中美贸易顺差,2000年两国贸易顺差可减少20%,2005年减少27%,2008年则可下降约21%。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加工贸易的独特性,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更会缩减近53%,2008年下降约42%。此外,根据OECD的数据,用增加值贸易核算出的2011年中美贸易顺差,也比传统计算方法减少近502亿美元。这表明,在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内含有大量从别国进口的中间品或者零部件。而对于这些中间品或零部件,如果不借助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是很难甄别出来的。所以,只有还原中美贸易顺差的真实结构,才可以辨识清楚两国顺差和逆差的真实程度,以及两国在贸易中获益的实际情况。

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总基调仍应是互利共赢

中美贸易失衡已经严重影响到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朗普在参选总统之时,就对中美贸易持激进态度,声称当选后会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若真如此,处于同一价值链上的日本和韩国经济也会受到牵累,因为日、韩与中国的生产合作、经贸关系十分紧密。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贸易税,会影响中、日、韩之间,乃至美国与亚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价值链和生产格局,破坏亚太地区的贸易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受损的不仅是中国,参与亚太互联经济的美国企业也会遭受重创。道理很简单:特朗普的重商主义做法就是想重振美国的制造业,扩大美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而在全球价值链下,任何企业行为都是以成本最小化驱动的,包括美国的跨国公司把一些生产环节外包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同样也是出于以低成本获得高收益的考虑。因此,即便通过提高关税将部分产业转移出中国,也很可能流入比中国劳动力成本还要低的东南亚国家,而未必能回流到劳动力成本颇高的美国本土,也就难言实现“制造业回流”。

从2017年开始,尽管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有所改善,但此问题依然是两国经贸合作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是中国与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和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地位不同所致,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无法剥离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包含的大量其他国家乃至美国自身贡献的增加值,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包含有虚高的成分;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国内的储蓄率、消费习惯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差异,也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过大的重要原因。上述贸易结构失衡问题需要两国共同努力解决。其中的关键,是要扩大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包括高技术产品的进口),而不是刻意缩小美国从中国的进口。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要处心积虑地要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主要还是想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从特朗普想尽快取得政绩的角度分析,对中国贸易采取单边制裁,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从当选总统到现在,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一直“变化无常”。国内各派施压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有所举动,于是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对中国启动“301调查”,企图通过对中国采取贸易调查进行施压,以此获得中国在外交和国际问题上的支持与合作。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Caroline Freund所言,如果美国使用单边惩罚手段,在贸易问题上先发制人,其很快会发现自己将处于孤立状态。

笔者认为,中美关系在磨合中正不断向前推进,并日益走向成熟。中美都在借助已开通的双边谈判渠道,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正如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越南APEC峰会上指出的,“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客观来说,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总基调仍应是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贸易顺差增加值价值链
2021年越南农业贸易顺差64.4亿美元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价值链重构》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2015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