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象表现主义”到“具象表现绘画”
2018-04-23尤婉儿
尤婉儿
摘要:在1975年法国策展中,法国艺术评论家让·克莱尔首次提出具象表现主義(Figurative Expressionism)。具象表现主义这一称呼至今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且大多是站在相对的角度进行讨论的,其是否符合现今所认定的所属该艺术流派的艺术家,至今还在争论中。1993年,由华裔艺术家司徒立将具象表现主义传入中国,其定义受到更为模糊的界定,“具象表现主义”转化为“具象表现绘画”,它不再指示某一个具体的艺术流派,而是指一种艺术思想和一种艺术方法。
关键词:具象表现主义;具象表现绘画
一、与“抽象表现主义”相对的“具象表现主义”概念
“具象艺术”一词的概念是相对于“抽象艺术”一词产生的。而“抽象”最早随着20世纪初由康定斯基的作品《色彩音乐》而问世。随着抽象艺术的发展,“具象”一词被用来指示所有强烈引用真实世界客观形象的现代艺术。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康定斯基对印象派之前的具象艺术作出了定义,在此基础之上,康定斯基推崇强调主体、重视精神的抽象艺术。随着抽象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抽象艺术在主体的思路下,绘画的形式越来越趋向于自主,逐渐脱离于客观实在。当现代艺术越来越抽象,走到极致,无法和群众沟通时,能够使群众和作品产生有效偶合的具象艺术逐渐回归。
如今,经历过抽象艺术的具象艺术,是基于客观存在基础之上带有主观情感和精神性的创造性描绘,这构成现代具象艺术和印象派前具象艺术的不同之处。“抽象表现主义”推崇从主观角度呈现世界,为了唤起主观情绪或想法而从根本上扭曲客观世界已达到情感效果。与“抽象表现主义”相对,让·克莱尔用“具象表现绘画”形容欧洲一批“画家中的画家”,他们以纯视觉形式去记录客观存在,同时注重表现视觉和精神上所达到的真实,以期记录下绝对的真实。
二、“具象表现绘画”——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1993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讲座《现代具象表现绘画及其基础方法论浅谈》,由主讲人法国华裔艺术家司徒立将“具象表现主义”引入中国。但由司徒立介绍的“具象表现绘画”已不是一个艺术流派,而是一个相对空泛的概念。司徒立一再强调这是一种艺术思想方法,他所关注的是这些艺术家所的共同的艺术理念和方法,其中主要从贾科梅蒂的绘画思想和作品中综合而来。
三、共同的艺术理念:对现实世界真实性的无限追求
具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认为,世界的真实来自于客观实在,而非纯主观意识的抽象绘画。司徒立对几位艺术家的追求加以概括和归纳,提取出具象表现绘画的艺术理念。这些艺术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以一种纯视觉的形式去理解客观世界,而且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成为他们所关注的视觉焦点。他们认同存在主义先驱哲学家胡塞尔对“真实”的认识:我们的直观感受是真实的,即现象和实体是同一的,现象就是客观实体的本质体现。同时认同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生存筹措”:人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谈论真正的存在,因此更不可能追求到真实。
四、共同的艺术方法:现象学方法论
为真正感知到真实,这些艺术家往往需要一些作为起点的客观实体,这造成他们对写生这一绘画方式的再一次审视。他们认为写生和摄影所记录下的真实存在巨大的不同,尤其在于影像与主体知觉有本质的区别。而如何通过写生,达到真实?由于存在主义和具象表现主义的密切联系,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论被采取为艺术方法。胡塞尔现象学追求“绝对真实”,人们必须在不断排除各种先入之见,打破旧的观察方式,如艺术思维中常见的焦点透视、人体解剖等,这时,实物的存在不是通过人的主观观念显现出来,而是通过其本身存在显现出来,在这基础之上得到全新的视觉经验,观察到客观实物的真实本源,并通过对实物的存在方式的摹写,达到绝对的真实。
参考文献:
[1] 司徒立,金观涛.朱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
[2] 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