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视角看高职精准教学
2018-04-23华春芳
摘 要 将霍夫斯塔德的五个文化维度应用于高职精准教学中,从精准教学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社会的男性化”、“产期取向-短期取向”的关系中看精准教学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从而挖掘精准教学实施的途径,让差异教学成为可能,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关键词 霍夫斯塔德 文化维度 精准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时代各种文化的不断普及,高职学生接受外来事物呈多样化趋势,使得高职传统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在恰当的教学时间,提供恰当的知识、技能、方法与观念,用恰当的方式,送到恰当的学生手中,实现四个恰当,称之为精准。因此,高职课程教学迫切需要精准地识别学生、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需求、精准地定位学生和精准有效地沟通交流。
荷兰马斯特里赫大学教授霍夫斯塔德构建了文化价值理论框架,提出了表现各国核心文化价值的五个层面: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社会的男性化和长期取向-短期取向。揭示了在家庭、学校和组织内部因不同文化价值观二体现出来的认知和行为差异。本文将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应用于高职精准教学中,提出了高职精准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都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1精准教学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霍夫斯塔德认为在个人主义的社会中人际关系松散,人人各自照顾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相反,在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人们从一出身开始就与强大而又具有凝聚力的内部集团结合在一起。集体主义文化的成员在人际交往中的高语境倾向和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的低语境倾向。高语境的交际方式是旁敲侧击,低语境的交际方式則是直截了当、不兜圈子。
现代高职生的个性化趋势越发明显,但是仍然有很强的集体主义观念。他们更喜欢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是很喜欢课堂上教师一对一的问答活动。但在课堂外,又希望教师能关注到自己。因此,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课堂外实施网络空间、自主学习、教师一对一辅助的学习模式,从而让精准教学落到实处。
2精准教学与“权力距离”
霍夫斯塔德认为权力距离是“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中),掌握权力较少的那部分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衡这一现象能够接受的程度。”在权力距离小的地区,教师应该是传授客观真理的专家,希望学生发挥主动性,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在权力距离大的地区,教师应该是传授个人智慧的导师,要自己发挥主动性,学生要尊重老师。
中国历来尊儒道,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高职生的培养。若教师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势必会使接受能力强的和基础薄弱的、富有创造性的和按部就班的高职生通通都在这统一的内容、方式、手段下强迫的“被统一”,学生的个性被忽略。因此,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他们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辅助;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真知,教师予以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外活跃,教师予以在线解答;教师在课堂内外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
3精准教学与“不确定性回避”
霍夫斯塔德认为“不确定性回避就是文化成员对于不确定的或是未知的情况所感觉到的恐慌程度。”在不确定性回避程度高的地区中,教师应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认为差异代表着危险;在不确定性回避程度低的地区中,教师可以说“我不知道”,对于差异表示出好奇。
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回避”的特征。一方面,教师不习惯在授课过程中被打断;另一方面,一旦任务要求不够明晰时,学生就难以实施,自信心受挫,慢慢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实施精准教学,必须要设计好任务,明确学生的角色和分工,并尽量创设实际的工作环境。此外,在课堂外,又要创设活跃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凸显出个性化和差异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空间中的主角,教师则需提供帮助、做好记录、研究学生,从而让精准教学得到升华。
4精准教学与“社会的男性化”
根据霍夫斯塔德理论,不同文化的成员有不同的性别意识;不同文化的成员对性别角色有不同的认识。在男性化社会中,金钱和物质很重要,男人应该自信,有抱负,而且坚毅,同情强者;在女性化社会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很重要,人人应该谦虚,同情弱者。
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呈现明显的男女比例特征,如机械、数控类专业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财经商贸专业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因此,在高职精准教学要求下,教学环境的创设、任务的设计都应考虑到男女性别比例。另外,中国自古崇尚“中庸之道”,学生更倾向于和谐关系,不习惯在公开场合突出表现个人才能。因此,要实现精准教学,教师还需要创设不公开的(或非面对面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空间中的主人公,凸显自己的才能。
5精准教学与“长期取向-短期取向”
第五维度是“长期取向-短期取向”。长期取向的文化重视着眼于未来的一些观念,包括坚持不懈、节俭、在人际关系中注重等级和羞耻感;短期取向的文化更关注过去,爱面子、尊重传统、保持个人的稳定以及互惠和相互关照。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偏向“长期取向”,但“面子”观又普遍存在。高职生也处于这种矛盾之中。因此,精准化教学还必须要有系统性,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特别是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策略的运用等;将课堂学习和网络空间学习有机结合,构建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生来自不同初中的校园文化,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也会慢慢形成各自趋于相同的班集体文化、专业文化。从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视角研究高职精准教学,在承认个性的基础上,主动采取差异教学,尽可能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对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其必要性和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华春芳(1982.3-)女,汉族,江苏人,硕士,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营销、电子商务教学。
参考文献
[1] 彭世勇.霍夫斯塔德文化价值理论及其研究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1):95-99.
[2] 彭世勇.跨文化研究理论透视[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