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驻马店市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困境与出路问题研究
2018-04-23李安宁
李安宁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加强干部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党校“大培训、大教育”的格局逐渐形成。本文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对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级党校 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作为我国党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党校是我们党建立在基层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理论政策宣传研究阵地,担负着培训基层干部、党员和培养党的基层理论队伍的重要职责。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关系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1当前我市县级党校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培训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我市县级党校参与干部培训的组织统筹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干训计划组织部门拿,党校培训工作能否开展完全依赖组织部门是否有调训,存在“有调训就培训,没调训不培训”的被动培训现象,导致干部培训工作无法跟上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教育培训的时效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校作用的发挥。
同時,各县(区)党校制定教学计划时不能很好地根据班次的不同类别和层次,分类分级设计教学内容,不同班次之间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
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联系国际国内热点、难点问题多,联系本地热点、难点问题少;举例说明的二手材料多,调查研究本地的一手材料少;理论到理论多,用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少;同一专题通篇照讲的多,区分对象按需施教的少。空泛的材料和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2教育手段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县级党校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师讲学员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教师倦怠、学员疲惫、教学乏味。
实践证明,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因为这其中忽视了党校学员宝贵的实践经验。县级党校学员长期扎根基层,深入困难多、触及矛盾多、看到问题多,他们来党校学习,带来很多思想、工作方面的困惑和疑问,期待通过党校培训和学习,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理论、思路和方法论指导。这就要求党校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培训手段。
近几年我市部分县级党校也陆续推出了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式教学,试图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进而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但是受教学条件所限,再加上任课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造成创新教学方法进展缓慢。
1.3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教师教学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大多县级党校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有的虽制定了制度,但没能真正落实,形同虚设,造成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不明显,比如,教师开发更新教学专题不积极、授课效果好与不好一个样,甚至有的专职教师多年不登讲坛。
二是学员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要加强对学员培训轮训情况的考核,把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情况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相关部门并没有把干部在党校的学习表现情况作为考察干部的依据,出现训用脱节,对干部的选拔任用的考察缺少了一个应有的环节和内容,这必然会造成学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消极学习态度,伤及学员党校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培训效果。
1.4科研资政能力相对弱化
党校三大职能,其中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资政是支撑。
多年来,我市县级党校职能全部单一化为干部教育培训,淡化甚至漠视了科研资政对教学的基础支撑作用,造成县级党校科研水平低下,资政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在此情况下,地方党委政府在进行决策过程中,更多依赖党校外的专家学者意见或是机关内部的政策研究室、人大、政协等部门,基本上不会与党校交流,更不会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共享,党校自身的理论优势、人才优势、学员优势白白浪费,陷入“无为则无位”的恶性循环。由于科研基础不牢、资政支撑不足,县级党校只能发挥地方政策出台后的宣传解读作用。然而,由于自身没有参与政策的制定,对政策文件的出台背景、法理依据、主要内容、落实措施等理解不深刻、解读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县级党校的教学水平。
1.5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衡
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衡。年老的多、年轻的少,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讲理论的多、实战经验传授的少。
二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县级党校教学人员少,基本上没有相同学科的教师,很难进行学科分工,大多县级党校教师属一专多能,政治、经济、法律法规、领导科学、历史、公共管理等需要讲什么就讲什么,学科建设无从谈起。
三是教师继续教育落后。由于教师再教育和业务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少,参加学术交流和高层次的理论培训更少,导致教师知识更新缓慢甚至停滞,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越来越难以胜任新时期党校教学工作。
2新形势下提升县级党校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
2.1整合培训资源,坚持按需施训
一是大力实施全员培训。按照中组部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在县(区)委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制定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科级干部三年为一个轮训周期,股级干部五年为一个轮训周期,同时兼顾非党干部、妇女干部、工会干部、村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等干部群体,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培训班。
二是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以县级党校为依托,建立县域内培训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对县域内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使县域内干部培训机构、培训对象、师资力量、培训项目、培训经费等向县级党校集中,使县级党校成为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
三是主动延伸教学阵地。在县(区)各乡镇(办事处)和县(区)直单位,成立县(区)委党校分校,设立自己的教学阵地,把全县(区)各级各类干部、全体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培训范围。党校教师走出校门,到乡镇、县直部门去,到广大农村中去,进行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宣讲,推动形成全社会学习的良好风气。
四是做好学员需求调研。深入调研,梳理出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和普遍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在突出党校特色、聚焦主业主课的基础上按需施训,分层分类地开展差异化培训,做到学员在工作中需要什么,党校就重点讲授什么;干部期盼什么,党校就安排什么,让受训干部由“调训”向“申训”转变,让学员“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法走”。
2.2聚焦主业主课,创新教育方法
一是让理论教育入脑入心。党的理论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根本。新形势下,党校教师应该着重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等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讲清、讲透、讲实、讲活”上下功夫。
二是让党性教育刻骨铭心。在党性教育过程中,党校教师要注重突出互动研讨,通过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达到深入思考、相互启迪的目的;注重突出情感体验,通过情景交融、深度体验的方式触及学员的思想和灵魂;注重突出示范激励,开展“先进模范人物进课堂”活动,邀请全市道德模范、“感动天中”人物、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到党校作事迹报告,通过身边的榜样感染、激励、启迪、号召学员;注重突出警示教育,比如,组织学员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展,引导学员筑牢思想防线,组织学员深入高墙开展狱中警示教育课,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组织学员到检察院、法院现场观摩办案,举行现场体验课,让学员感受法律的威严……
三是让现场教育震撼人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党校要加强教学基地建设,规范基地管理。市委党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加强与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泌阳焦竹园革命圣地等党性教育基地协调沟通,与县级党校共建共享现场教学基地。同时,与县级党校联合组建研究团队,深度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并选聘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让学员了解和感受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诞生所做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洗礼,增强党性教育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2.3健全制度机制,改进培训学风
县级党校要充分发挥制度在教育培训中的保障作用,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省委20条意见和市委20项要求,针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特点,制定学员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从根本上杜绝不良学风。
同时,创新考评机制,针对不同学员、不同班次建立学习考核制度,建立班级评价、班主任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多元考核评估体系,让优秀学员脱颖而出。
最后,健全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制度,把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培训学习和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员学习动力。
2.4联合协作攻关,提升科研能力
市委党校要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利用自身的人才和专业优势,加大“牵头式”工作力度,与县级党校组成联合科研攻关小组,重点研究市、县(区)党委、政府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关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工作“重点”、群众“热点”和推进“难点”,精心选题,认真调研,推动科学研究在“面”上展开,在“线”上管理,在“点”上突破。
县级党校一方面要整合校内科研资源,以重点课题为龙头组建科研队伍,组织、调集各层次教研人员集中攻关,发挥整体科研优势;另一方面要搭建好外部协作平台,主动与县(区)委、政府政策研究室沟通,在课题论证、立项和社会调研等方面,强化“合作式”工作机制,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科研工作的基本取向,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的重点内容,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促使科研协作形成合力。
2.5加强人才培养,建强师资队伍
一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根据教学科研需要,积极招录符合学科要求的优秀大学生充实党校教师队伍,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面向全市引进高素质教研骨干到党校任教,逐步优化党校师资结构;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择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提高党校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在职进修、考察学习、参加研討等形式,完善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着力打造名师名课。以提升党校干部培训质量为目的,建立评价体系、搭建评比平台,通过持续不断的教学观摩、教学大赛、名课评比,打造一批深受学员敬重的名师、深受学员喜爱的名课。
四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在党校和乡镇、县(区)部门之间畅通人才交流渠道,为党校教师提供接触实践的机会,提高理论能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党校教学中存在的“空对空、两张皮”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良秋.县级党校改革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6(06).
[2] 方卫红.优化党校党性教育“修”的氛围的实践与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