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佛系”的英译看网络新词的翻译方法

2018-04-23赵庆晶

新一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佛系英译方法

赵庆晶

摘 要:随着英特网的发展,汉语网络新词应运而生,随即也诞生出一系列网络新词英译版或外译版。但是由于网络新词的非正式性,英译版本也存在一定的误译。本文从“佛系”一词的英译出发,分析现存英译版本的存在问题,并对网络新词英译方法提出新的解读。

关键词:网络新词;佛系;英译;方法

网络新词大部分是指流行于互联网的非正式语言,大众普遍接受,通俗易懂。根据网络释义,它可以是谐音词、错别字改成,也可以是象形字、外来词。随着网络的普及,每年都会诞生一批新的网络新词,英译版本也随之出现。“佛系”就是一个典型。

一、“佛系”的概念

如要进行翻译,首先就得深挖一下词的来源。事实上,“佛系”一词最早出自2014年日本的Non-no 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一词瞬间爆红网络,成为年尾最热新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尤其在90后群体中流行。也有网友将其解读为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是“丧文化”的代表之一。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刊文谈“佛系青年”:事事随大流,只能迷失掉自我,文章劝诫年轻一代不能事事云淡风轻,处处不走心,这样只会淹没于人潮,迷失自我。由此看来,此“佛”并非真與佛教有关,反而与美国上世纪的the lost generation有点类似。与佛家真正的心如止水、无欲无求不同,佛系心态是求之而不得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从更深一层来说,是认识到自己欲望无法实现又无法排遣时,与世界的和解[1]。

相关的衍生词汇还有“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

二、“佛系”的英译

“佛系”的爆红,其英译版本也应运而生。通过网络搜索可以发现人民网英文版于2017年12月14日发文“‘Buddha-like youngsters becomes a new buzzword on Chinese social media”,其中“Buddha-like youngsters”就是“佛系青年”的英译,具体的解释是:“it claimed that some of the post-90s generations, who were born between 1990 and 1992,have seen through the vanity of life and kept a casual and calm mindset toward career and life”。 而聚焦中国的英文网站SupChina 把“佛系青年”译为“Buddhist-Youths”。具体解释为“People who identify as Buddhist youths yearn to be free of strong feelings. They avoid conflict, and try not to take anyone or anything too seriously.These attitudes in some ways resemble Buddhism thinking”。两个版本都把“佛系”与“佛教”挂钩,强调一种类似佛教教义的无欲无求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也有人译出“Buddha-style”“Buddhist like”,均与“佛教”脱不了干系。是否由此衍生出来的词汇就可以以此类推译作“佛系男子”(Buddha-like man)“佛系女子”(Buddha-like lady)“佛系子女”(Buddha-like children)“佛系父母”(Buddha-like parents)“佛系追星”(Buddha-like fans)“佛系生活”(Buddha-like/Buddhist lifestyle)“佛系乘客”(Buddha-like passengers)“佛系学生”(Buddha-like students)“佛系购物”(Buddha-like shopping)“佛系恋爱”(Buddha-like love)“佛系饮食”(Buddha-like diet)?笔者看来,以上译法有待商榷。从翻译技巧来看,主要是用了直译,字字对应,过分强调对等,没有对“佛系”和“Buddha、Buddhist”进行语义辨析,形对等而意不合,三者涵义并非完全一致。

为了更好的确认该词的译法,笔者分别查阅了维基百科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分别键入“Buddha-like”“Buddhist-Youths”“Buddha-style”“Buddhist like”。其中维基百科目前尚未收录上述词条,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有“Buddha-like”“Buddha-style”“Buddhist like”的相关语料,但内容是与佛像、打坐姿势有关,与当下所说的“佛系”并无关联。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着很深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教义深刻。佛教讲究万物皆有缘,万物随缘,诸事有因果,有缘起就有缘灭,经过个人的努力后,对命运并非是自我放弃式的不争取。佛教主张万物因缘反复,命运也是因缘而生,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是一种积极、主动选择的随缘。这与现在所说的“佛系”看破红尘,一切无关紧要,事事不走心的态度是有差别的。因此,如若采纳上述译文,个人认为是对佛教的一种错误解读,误导民众。亦有学者评论指出,今日对佛系的鄙薄与怀疑,代表了社会对佛教内在价值的误解与扭曲。而翻译作为文化大传播的重要一环,有责任对这样的曲解进行纠正。

三、解决办法

鉴于网络新词本身的创造性,为了保证译文的可靠,保守起见,笔者认为“佛系”一词的英译或外译,可以采纳音译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英语包容性很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陆国强, 2006),有来自法、意、德、日、中、俄、西班牙、阿拉伯等不同国家的词汇,耳熟能详的来自汉语的有“Mao tai”(茅台酒)“Kung fu”(功夫)“Tofu”(豆腐)“Tai chi”(太极拳)“kowtow”(磕头)“KungPo Chicken”(宫保鸡丁)等,此外还有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热词“给力”(gelivable)“土豪”(Tuhao)都采用了音译法,也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

因此,笔者认为,“佛系”可尝试译为“Fo-style”、“Fo-xi”,结合其内涵以及各个媒体的翻译,再对它加以描述解释:“an internet buzzword, which refers to a kind of negative life attitude prevalent in the Chinese post-90s generation. People of these kept a casual and calm mindset toward career and life, have no desires, no needs and no expectations, close to “slacker”。而其余衍生词汇也可尝试译作“Fo-style/xi man”(佛系男子)“Fo-style/xi lady”(佛系女子)“Fo-style/xi parents”(佛系父母)“Fo-style/xi fans”(佛系追星)等,加以说明即可,这种方法是介绍中国特色文化较常见的方式。

诚然,“佛系”译为“Fo-style”“Fo-xi”仅仅是译者的一种尝试,目前并没有认可度,但这并不矛盾。作為文化传播的重要一环,各类译本都要经历“创造—修改—再创造”的过程,需要经历时间及读者的检验,译者才能有更完善的产出。

四、结语

汉语网络新词是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状况,还折射出不同阶段人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意识形态。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网络新词也需要进行外宣,这也是外界了解我国年轻一代新面貌的窗口之一,因此网络新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译者要充分考虑网络新词的来源、内涵、语用者和语用范围。“在理论方面,我们应当发现汉语网络新词的独特之处,并分析其内在的文化因素;在实践方面,我们需要更加灵活地进行翻译创作与翻译创新,从而使得翻译质量得到提升,新词的活力得以体现。”[2]网络新词的翻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译者深入挖掘。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译者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努力成为增信释疑的桥梁纽带,传播自信的汉语文化。

参考文献:

[1]陈之殷.没有坚守的信条,佛系不如称之为懒系[N].中国青年报,2017-12-19(2).

[2]刘晓骏.汉语网络新词英译中的文化因素[J].语文学刊,2012(8).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佛系英译方法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法系妈&佛系爸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佛系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