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泰山书院对东平府学的影响

2018-04-23董叙彤

新一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儒学

董叙彤

摘 要:作为北宋初期的著名书院之一,泰山书院尽管存续期只有八年,但仍旧不失为宋代思想文化的策源地,并且对当世及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创建于同一时期的东平府学虽然在泰山书院的存续期间尚且处于萌芽阶段,但最后发展成为跨越北宋、金、元三代的北方文化教育中心。在地理位置相近的泰山书院与东平府学之间,泰山书院对东平府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与儒学传承两方面。

关键词:泰山书院;东平府学;儒学

泰山书院创始于景佑二年(1035)孙复赴泰山讲学,结束于庆历二年(1042)石介、孙复入仕,其存在的时间相对有限。但作为宋代思想文化的策源地,泰山书院对当世及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创建于同一时期的东平府学,在泰山书院存续期内尚且显露端倪,但东平学府则发展成为一个横跨北宋、金、元三代的北方文化教育中心。

作为北宋初期著名书院之一,泰山书院原为唐朝道士周朴庵隐居之地,名为“栖真观”。北宋景佑二年(1035)孙复应石介邀请赴泰山讲学,景佑四年(1037)在东岳庙创建信道堂学舍,后并入岱庙。康定元年(1040),石介撰《泰山书院记》,始称“泰山书院”。庆历二年(1042),石介、孙复先后离开入仕,泰山书院后继无人,于是宣告停办。泰山书院虽然存续时间有限,但其应时代而而生,应时代而发展,是宋代思想文化的策源地,在整个中国书院史、学术史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民间书院之一,泰山书院不但促进了泰山及山东地区的人才培养、士风转变、儒学复兴,而且对当世及后世亦是影响深远。

与泰山书院的民间私人性质不同,东平府学是闻名于宋、金、元三代的具有官办色彩的东平教育基地,也是宋金元时期北方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北宋景佑年间,王曾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出任郓州(东平)通判,在任期内,他奖士人,置学田,立学校,始建府学。金朝时期,东平府作为山东西路的首府,其沿袭北宋文化传统,成为山东地区的科举文化中心。金明昌元年(1190)之前,东平是山东东西两路的科举府试中心,一度是金国南部地区唯一策论进士府试的地点;明昌元年(1190)之后,东平及周遭地区增设大量州学,使其教育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随着蒙元结束分裂格局,政治社会秩序趋于统一,遂使汉地世候成为妨碍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加之李璮的叛乱,从而结束了严氏家族在东平执政的时代,使得东平府学向地方官学回归。同时,从东平府学中出来的士人逐渐向蒙元统治集团回归,如阎复历任元世祖、武宗、成宗三朝,长期任职于翰林院。徐琰历任中书省左司郎中、浙西廉政廉访司,官至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李谦为翰林文字,“一时制诰,多出其手,深受器重”。这些人在翰林院、中书省与礼部等机构的任职,“今内外要职之人才,半出于东原(东平)府学之生徒”,使得东平府学在元代政治、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成为关系元代学术文化走向的重要团体。

北宋景佑年间,孙复、石介于泰山讲学,创建了具有民间性质的泰山书院。但泰山书院因石介、孙复于庆历二年(1042)先后出任国子监直讲而停办。尽管泰山书院存续时间仅有八年,但作为北宋初年著名的书院之一,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与泰山书院同一时期建立,而又临近泰山书院的东平府学,它虽是贯穿北宋、金、元三代的著名文化教育中心,但在创建伊始必然深受泰山书院的影响。而这一影响具体可总结为两个方面: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泰山书院的影响不仅仅在泰山书院的存续期间,而且在泰山书院停办之后,泰山学派通过师承传递着对东平府学的影响。在金元更替时期,李世弼从外家研习孙复《春秋》之学,被《宋元学案》归于“泰山续传”,可视其为泰山学派孙复的传人。后被严实招募为东平府学的教授主讲,其子李昶、李昶门人李谦、马绍、吴衍等均与东平府学有所交涉,但他们均以泰山之学为宗,足以显示泰山书院一系对东平府学的影响。

二是在儒学传承方面。贯穿泰山书院与泰山学派的主流是儒学及儒家文化,宋初三先生均强调儒家道统,力辟佛道两教与异端学说,重视《春秋》等经学典籍的解读。故此,在泰山学派与东平学派交流时,泰山学派强调儒学的本质特征使得东平府学从最初便具有鲜明的儒学倾向。

结合上述,对泰山书院与东平府学而言,它们虽然称谓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人才的培养与儒学的传承。因此,尽管泰山书院在北宋时期业已停办,但作为它的继承者东平府学,其相当程度地集成了泰山书院重人才、重儒学、重士林学风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南宋)朱熹.晦蓭集[M].四部集刊景明嘉靖本.

[2](金)元好问.遗山文集[M].四部集刊景明弘治本.

[3](元)苏天爵.元名臣事略[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明)宋濂.元史[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5](清)张骢.光绪东平州志[M].清康熙十九年刻本.

[6]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40-41.

[7]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宋明理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1.

[8]孔帅.宋元时期山东书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18.

4.学术期刊

[9]仝晰纲.泰山学派的缔结及其时代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73-74.

[10]曲凯、梅焕钧.泰山书院及其影响[J].岱宗学刊,2009(4):54.

[11]趙旗.宋代书院的兴起与意义[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5-68.

[12]常大群.元初东平府学的兴盛及其原因[J].齐鲁学刊,2000(6):27-28.

猜你喜欢

儒学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经学还是子学?——对政治儒学复兴之路的一些思考
有效备考之经典考点的深挖——以儒学为例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从儒学领悟经营之道
2010年出土儒学文献研究综述
制度儒学中的孝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