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视角下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陕西省为例
2018-04-23温海红马玉娟王怡欢
温海红 马玉娟 王怡欢 张 蓉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2016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有2308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6.7%,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数据来源于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预计2020年失能老年人将持续增长到4200万,2050年将突破9000万。随着老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化形势日趋严峻,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为了积极应对这种局面,国家大力推进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各类养老床位数从2012年416.5万张增加到2016年的730.2万张,*数据来源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可持续的日常照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部分省市的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总体维持在70%左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处于较低水平。养老机构的发展与老人入住率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而高的老人入住率又会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1]未来如何推动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运营,提高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是关键。[2][3][4]而老人入住率的高低受养老服务供需双方的影响。 从需求方而言,老年人的个人观念、自理能力、经济情况、家庭关系、文化程度等影响其是否入住养老机构。例如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老人对子女提供照顾的信任度更高,相较于养老机构的群居性生活,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5]从供给方而言,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收费标准、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老人入住率,其中服务质量是核心因素,因为介护和介助老人是养老机构收纳的主体,这些特殊老人群体因生理原因,其日常活动多依赖于护理人员的照顾。因此,护理服务质量决定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6][7][8][9][10]
如何提高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现有研究认为要多措并举:第一,加快养老机构护理团队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重视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第二,建立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为独居、空巢、失能老人提供经济援助,营造政府支持、社会认可的良好氛围。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床位补贴,拓宽用地范畴,降低机构建设难度,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事业。[11][12][13][14]第四,建立护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15]提高薪酬标准,促进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实施梯级收费标准,改善居住、饮食条件,提升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16][17][18][19]第五,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介的作用,开阔老年人眼界,改变传统养老观念,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发掘自身价值。[20]
上述研究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但多为描述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根据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现阶段应加强建立高龄及失能老人的经济补贴制度,大力发挥养老机构对老人的照顾服务功能。因此,本文通过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现状的分析,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对推动我国养老机构发展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城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路径研究”(17BSH123),项目课题组于2017年10月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共走访了11家养老机构。其中6家为公办机构,5家为民办机构,调研人员分别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入住老人进行一对一访谈。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9份,回收率达到95%。调查内容涉及养老机构基本设施和经营状况、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工作人员的基本特征等。
(二)理论模型构建
根据西奥多·W·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本是指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能够为本机构提供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和。[21]从人员配置和职能划分来看,管理与护理人员构成了养老机构的骨干力量,其中护理人员主要负责老人的日常照料,其护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从而影响到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其职责是基础性的但又是决定性的。[22]护理人员的人员结构、专业技能及服务态度是影响养老机构发展的三大要素:人员结构包括养老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户籍、文化程度及工资水平等因素;专业技能主要受工作年限、工作职称、职业水平(有无养老护理员资格证)和职业发展等因素影响;服务态度是工作满意度及喜爱程度的综合体现。[23]因此,护理人员的个体特征决定了其护理水平,护理水平又决定了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从而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护理人员的年龄、户籍、受教育水平、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养老护理员持证率及培训情况设为自变量,将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设为因变量,构建养老机构入住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图1)。
图1 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三)研究假设
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特征与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间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1.年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年龄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重要影响。年长的护理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工作流程十分熟悉,相较于年轻的护理人员而言,其服务技能更加熟练。[24]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年龄对老人入住率有显著影响
H1(a):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年龄与老人入住率正相关
2.户籍。我国养老机构护理工作不设置年龄和户籍限制,护理人员队伍多以年龄较大的农村女性为主,该群体对城市环境的熟悉度和文化水平不高,且大多未经过养老护理专业培训,导致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偏低。[25]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城市户口比对老人入住率有显著影响
H2(a):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城市户口比与老人入住率正相关
3.受教育水平。一般而言,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文化程度的高低代表了其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护理人员的总体受教育水平高,有助于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进而推动养老机构的发展。[26]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受教育水平对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
H3(a):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与老人入住率正相关
4.工作年限。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越长,累积的经验越丰富,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就越高。[27]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对老人入住率有显著影响
H4(a):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与老人入住率正相关
5.工资水平。工资作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热情及潜能,提升养老服务效率。[28]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对老人入住率有显著影响
H5(a):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与老人入住率正相关
6.养老护理人员的持证率。养老护理员资格证是检验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技能的重要指标,是保证和提高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基础。[29]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持证率的高低对老人入住率有显著影响
H6(a):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持证率与老人入住率正相关
7.培训情况。培训作为养老护理服务标准化和技能提升的有效手段,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30]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培训对老人入住率有显著影响
H7(a):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是否定期接受培训与老人入住率正相关
(四)变量选取及赋值
根据问卷设计的内容,本文以养老机构为单位,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城市户口比、平均受教育水平、平均工作年限、平均工资水平、养老护理人员的持证率及培训情况作为自变量,对其进行变量赋值,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自变量观测变量汇总表
(五)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F检验和P值,找出显著影响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因素,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与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间的相关关系。
四、调查数据分析
(一)样本量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受访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共52人。其中,女性占71.2%,男性占28.8%;从年龄分布看,30岁以下的占17.3%,30~39岁的占30.7%,40~49岁的占36.6%,50岁及以上的占15.4%;从文化程度看,高中学历占21.2%,中专和大专分别占42.3%和30.8%,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7%;从专业划分看,管理学占35%,医学占30%,经济学、工学和农学分别占10%,教育学占5%;从工作年限看,工作1年或不满1年的占15.1%,工作1~5年的占62.3%,工作达5年及以上的占22.6%;从户籍看,农村户口占75%,城镇户口占25%;从月工资水平看,月工资不足3000元的占69.8%,3000元~3500元的占18.9%,3500元~4000元的占11.3%,受访者中没有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
在人员配置上,公办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和护工比例较高,医护人员不足。如在本次调查的某大型公办养老机构中,管理者、医生、护士及护工的配备比例为20 ∶1 ∶0 ∶93,护工占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一半以上;而民办养老机构中各人员配置相对均衡,如本次调查的西安市某民办养老中心的该项人员构成为1 ∶1 ∶1 ∶1。从床位数看,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公办养老机构中,床位多在100~300张,而民办养老机构床位相对较少,多限于100张内。
(二)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公办养老机构规模较大,护理型床位比例较高,平均达187张/机构,入住率多达90%以上。其中,一些条件较好的公办养老机构还出现了床位不足、人员轮候的现象。而民办养老机构规模较小,床位设定大多不足100张,入住率不高(60%~80%),与公办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存在差距(表2)。
表2 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情况
说明:入住率=入住人数/床位数。
(三)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1.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文以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为因变量,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城市户口比、平均受教育水平、平均工作年限、平均工资水平、持证率及培训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F检验和显著性判定,找出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表3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基本情况与老人入住率的关系
注:*P<0.05。
由表3可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和城市户口比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这两项指标与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城市户口比是影响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因素。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平均工作年限、平均工资水平、持证率及培训情况五项指标的P值分别为0.000,0.026,0.007,0.001及0.000,均小于0.05,表明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工作年限、工资水平、持证率及培训情况是影响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可能因素,对其有显著性影响。因此,进一步将以上5个因素与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深入分析各因素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影响强度。
2.回归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
通过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和城市户口比这两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为了使模型更加准确,从原来的7个自变量因素中剔除这2个变量,因此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自变量有5个,分别是护理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平均工作年限、平均工资水平、持证率及培训情况。回归模型公式为:
ya=β0+β1x1a+β2x2a+…+βkxka+εa
(1)
式中:β0,β1,…,βk为待定参数;εa为随机变量。
如果b0,b1,…,bk分别为β0,β1,…,βk的拟合值,则回归方程为
(2)
式中:b0为常数;b1,b2,…,bk称为偏回归系数。
偏回归系数bi(i=1,2,…,k)的意义是,当其他自变量xj(j≠i)都固定时,自变量xi每变化一个单位使因变量y平均改变的数值。
其中k取1~5,X1、X2、X3、X4和X5分别表示5个自变量,即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平均工作年限、平均工资水平、持证率及培训情况,Y表示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即因变量。利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ENTER方法。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显著性水平为0.000,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表4)。
表4 显著性检验结果
表5 方差统计表
表6 系数求解
表5显示判定系数R为0.881,R方为0.776,拟合优度较好,不被解释的变量较少。由表6看出,本次回归模型的常量及自变量的系数分别为1.779,0.121,0.237,0.805,1.014,1.295, 且显著性水平较高,可建立线性方程。其中,护理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平均工作年限、平均工资水平、持证率及培训情况5个自变量均与因变量呈正相关关系,即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工资水平越高、持证率越高及后期接受培训等都有助于提高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根据系数大小可以推断,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贡献最为明显的因子是机构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持证率,其次是工资水平,而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影响相对最小。
将上述分析结果代入方程:
Y=0.121X1+0.237X2+0.805X3+1.014X4+1.295X5+1.779
(3)
(2)残差分析
残差分析是通过残差点的分布状况来判断回归模型拟合精度的直观统计方法。由表7和图2 可见,残差点沿对角线均匀地分布在水平区域内,其组成的水平带状区域平均较窄,说明本次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
表7 残差分析
图2标准化残差图
3.数据分析结果
由分析方程(3)可得出以下结论:
护理人员培训(X5)、持证率(X4)、平均工资水平(X3)、平均工作年限(X2)、平均受教育水平(X1)五个自变量和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均成正相关关系,且相关强度逐渐减弱。
(1)人员培训(X5)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影响效应最大。人力资源的培训、积累、利用是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的。不同年龄阶段,护理人员的服务效力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时效性。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养老服务的方式、内容、质量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简单的日常护理难以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面对需求的变化,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有助于提升其服务技能与质量,增强老年人养老服务满意度,促进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提高。因此,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有显著影响,验证了假设7。
(2)护理人员持证率(X4)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分工逐步细化,人力资源的专用性也不断加强。人们在自己不熟悉的工作领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容易造成很大的技术和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工作质量。一般而言,通过专业学习并取得资格证的护理人员,对养老护理的内容、程序更熟悉,服务质量及专业性也更强。因此,护理人员的持证率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验证了假设6。
(3)护理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X3)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之一,工资作为一种劳动报酬,具有强烈的激励性,能刺激人潜能的开发。一个好的养老机构除了拥有专业的服务人才,还要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而这些都要通过激励才能获得。合理的薪酬待遇,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上进心,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因此,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验证了假设5。
(4)护理人员的平均工作年限(X2)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源是劳动者的精力、技能、知识、经验、交际、信息等综合因素的总称,是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交往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积累性、长期性及可开发性。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越长,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越丰富,越能洞悉机构老人的需求和喜好,老人对机构服务满意度越高。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验证了假设4。
(5)护理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X1)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相对较小。受教育水平是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受教育水平较高,学习服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越强,有利于养老机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增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因此,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具有显著影响,验证了假设3。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护理工作多为简单而重复的日常照料,“重专而不重深”。因此,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影响较小。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目前陕西省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公办养老机构的老人入住率较高,平均保持在90%左右,而民办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偏低,不足70%,床位空缺严重。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目前影响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因素主要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护理员持证率、工资水平、工作年限和人员培训情况,且都与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员培训情况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护理人员持证率、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最后是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
(二)建议
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技能
(1)建立分层培训体系。继续完善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不仅要依据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年龄、专业、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等自身特征及所在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技能知识培训,还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定不同职称、等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时长、考核指标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最低比例,以提高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及科学性。
(2)创新培训模式。开发具有特色的养老护理培训课程,鼓励高校与企业实行联合培养,以企业项目为教学案例,发展新型数字化教学模式。地方政府统一在养老服务站点设立专业的培训基地,组织高等职校、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展专业培训,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养老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护理人员应开展互联网基本操作的学习,以便帮助不能正常利用互联网的失能老人进行操作,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来促进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提升。
2.发挥政策引导,吸纳专业人才
(1)吸纳专业人才。增加养老机构人员编制,继续鼓励、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目前大多数本科及大专院校都开设了社会工作等相关课程,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也开设了老年护理、老年心理、老年辅具配置等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因此,国家可以利用政策引导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养老服务领域就业,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文化层次和专业素质,以促进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提高。
(2)开展技能交流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老年护理服务理念,发挥老年协会、志愿组织、公益企业等重要载体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方面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技能交流等系列活动。同时,养老机构内部应建立协作机制,采用“师徒制”的合作模式,由资深及高职养老护理员向新入职的及低职养老护理员传授工作经验,将工作年限带来的经验效益最大化。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也应不断开阔视野,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和内容,满足新时代养老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机构老人的入住率。
3.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待遇水平
(1)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经济收入低是造成养老机构护理人才流失的关键原因。一方面,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区分不同岗位的性质、特点及技术要求,设置差别化的工资标准,实行“按岗取酬”;根据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发放专项补贴,鼓励“多劳多得”。另一方面,提高养老金水平,保障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国家应适当提高老年人的退休工资标准,尤其要保障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比例,从根本上缓解养老机构资金紧张与工作人员薪酬增长间的矛盾,充分发挥薪酬机制对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的带动作用。
(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除了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增加工资待遇,还可以采用职称认定、奖金补贴、带薪休假等多种待遇激励手段,尤其是对在相关竞赛和活动中获得优秀成绩的人员,应给予奖状或者公开表彰,增加其晋升的机会。这样既增强了养老护理人员的上进心和满足感,也有利于养老机构吸引并留住人才,使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于机构养老服务事业的建设中。
(3)完善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目前,外来务工群体依旧是养老机构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因此,政府除了应保证养老护理人员享受正规的社会保险和相应的福利待遇,还应给予来自农村的养老护理员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从根本上消除其后顾之忧,确保护理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养老服务业中,还有利于我国养老护理队伍稳定发展,并对提升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思瀛:《民营养老机构入住率研究及SWOT分析——基于厦门市的实证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Anna Amirkhanyan."Privatizing Public Nursing Homes:Examining the Effects on Quality and Access",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2008,68(4):665-680.
[3]崔炜等:《国外如何提高养老机构入住率》,载《中国社会报》,2015-11-02。
[4]宋金平等:《陕西省养老机构发展财政支持研究》,载《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2)。
[5]张曙:《基于工作分析的养老护理员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刘夏:《养老机构“低入住”现象研究——以芜湖市两个个案为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常金兰等:《宁波市养老机构入住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载《护理学报》,2016(19)。
[8]殷志伟:《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载《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9]章琦琴:《杭州市老年护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预测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0]张燕等:《养老机构照护者对老年人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载《中国临床护理》,2016(4)。
[11]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2]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13]黄佳豪:《福利多元视域下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思考——以安徽为例》,载《天府新论》,2011(1)。
[14]邵胜:《杭州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载浙江省民政厅:《浙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264页,杭州,杭州出版社。
[15]Unwin B K,Porvaznik M,Spoelbof G D."Nursing home care:part I.Principles and pitfalls of practice",AmericanPhysician,2010,81(10):1219-1227.
[16]张钰:《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青岛市某老年公寓及周边小区的调研》,载《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
[17]陈景亮:《浅析机构养老资源体系——以福建省为例》,载《南方人口》,2012(1)。
[18]刘建民:《广西养老机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载《传承》,2010(3)。
[19]邓淑英:《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现状研究综述》,载《人才资源开发》,2015(2)。
[20]Barnard Adam."Values and Ethics in Social Work Practice",BritishJournalofSocialWork,2015,Vol.45(5):1646-1648.
[21]范西莹:《人力资本视域中的我国民办养老机构效能与优化路径》,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22]Gary S.Becker."Health and Human Capital:The Inaugural T.W.Schultz Lecture",ReviewofAgriculturalEconomics,2006,28(3):323-325.
[23]许望纯:《养老服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疗养医学》,2014(1)。
[24]周龙:《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福建农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4。
[25]马晓宁:《基于护理员视角:民营养老院护理员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6]关信平、赵婷婷:《当前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27]苏吉尔等:《养老机构护理员岗位胜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载《护理学报》,2016(17)。
[28]庄梅宝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载《中国民康医学》,2012(19)。
[29]王欢:《城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研究——以河南省A市Z养老院为例》,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0]宁素荣等:《英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载《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