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的大国工匠—记第二届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申斌学

2018-04-23/

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选煤厂矿井西安

文 / 何 蓉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此典故寓意不畏艰难、义无反顾、奋力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在申斌学大师的身上,这样的精神尤为凸显。

梦想破灭 与煤矿设计结缘

对化学专业抱有极大兴趣的申斌学,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当一名化学家。然而梦想终归是梦想,现实却让他与煤矿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5年,申斌学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矿业机械专业,起初对所学专业一知半解,进入大学后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他对煤炭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1989年大学毕业后,申斌学被分配到煤炭工业部西安设计研究院(现称“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院”)机选处工作。当时,处里有机制和选煤两个专业,主要承担选煤厂及矿井地面生产系统设计。刚参加工作的申斌学,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居多,而煤矿设计实践经验太少。为了能尽早适应新岗位,申斌学从施工图绘制学起,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自我。

西安院成立至今六十多年来,一直传承着“老带新”的优良传统。申斌学刚入职的那几年,有不懂的、不会的,处里的老同志总会耐心细致地给予讲解,每当给他分配设计任务时,总会把与这个设计任务相关的资料和条件详细讲清楚,并推荐几个相似项目的设计成品,供他参考。“从模仿到熟练,经过几年多个项目的磨炼,慢慢就适应了,也逐步有了自己的设计思想。”申斌学如是说。

当谈到年轻时是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申斌学说:“刚毕业时,谈不上什么职业规划,家里兄弟姐妹多、负担重,只是想努力工作,多挣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但是我有一个信条,就是想多挣钱就得多干活、干好活,想干好活就得有真本事,就得多学习、多吃苦。”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煤矿设计项目不多,项目负责人也大都是由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担任,看着他们指挥协调各个处室,十几个专业,几十号甚至上百号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设计,打内心深处佩服他们,看着他们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爱戴,那时候他就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当上项目负责人就满足了。如今看来,申斌学的目标早就实现了。他先后担任了神东榆家梁矿井及筛选厂设计、彬县下沟煤矿选煤厂工程总承包、甘肃华亭华砚煤矿、陕西澄合董东煤矿等项目负责人,组织完成了黄陵一、二号矿井,彬长矿区大佛寺、胡家河、孟村、文家坡矿井,山西平朔东露天煤矿及井工一、二、三号矿井,王家岭矿井、斜沟矿井,内蒙古高家梁、湾图沟矿井等设计工作。

潮起潮落 煤矿事业跌宕起伏

潮起潮落,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申斌学的煤矿事业也在起起伏伏中艰难前行。1995年到2001年正值煤炭行业发展的低谷期,1995年全国竟没有一对新开工的煤矿,那几年,西安院艰难到曾一度只发放60%的工资,几万块钱,甚至是几千块钱的小项目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那段艰难的时光,看着日益相处的同事一个个离开了西安院,离开了煤炭行业,申斌学的内心也有过彷徨,有过思索,长期处于一种低迷状态的他,也想过离开西安院,离开煤炭系统,更何况有更多的机会和机遇都在投下诱饵,等待接纳他的转型。但是,申斌学回想起上中学时对煤炭的认识,“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大学时,老师也曾慷慨激昂地告诉过他们,“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至少还可以再开采几百年。”申斌学判断,煤炭的低谷期一定是暂时的,工业要发展总不能离开“粮食”“血液”吧。再加上西安院有优良的传统、良好的工作氛围,自己在西安院也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申斌学咬牙挺过了最艰难的这几年。

如今看来,申斌学的坚守是对的,他的选择没有错,有低谷就会有高潮。后来,申斌学赶上了煤炭行业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看着一张张蓝图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一座座现代化矿山,申斌学的内心无比欣慰。

排除万难 成功让信念坚如磐石

在申斌学近三十年的矿井设计工作经历中,遇到的难题和难干的项目的确不少,其中有两个项目让他终生难忘,一个是榆家梁矿井,另一个是下沟煤矿选煤厂工程总承包项目,这两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都是申斌学。

榆家梁矿井隶属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原榆家梁矿井是神木县地方自筹资金建成的0.21Mt/a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后由神东煤炭公司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初期生产能力为8.00Mt/a,后期要达到12.00Mt/a。该项目的难点在于建设工期短、标准要求高。在当时,大型矿井的建设周期一般都需要四年左右,即使建井条件简单的矿井也要两年以上,而该项目只给一年时间。这么短的工期,对于矿井设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申斌学清楚地意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同时,该项目要求建成后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经济效益都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上世纪末,年产三四百万吨的矿井已经是非常大的规模了,而榆家梁矿井设计规模要达到8.00Mt/a,建设规模全国少有。再加上当时正处于煤炭行业低谷期,设计人才的流失,让项目设计难上加难。面对如此大的难题,申斌学没有退缩,而是精心组织,广泛调研,带领设计团队加班加点,如期完成设计任务,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

西安院设计的下沟煤矿生产能力为0.45Mt/a,1997年10月建成投产。经过技术改造,煤矿生产能力达到了3.00Mt/a。2003年投资建设选煤厂,鉴于矿方选煤技术力量薄弱,申斌学同志积极斡旋,促成了该选煤厂以EPC模式建设。当时,国内选煤厂EPC模式建设刚刚起步,而且完全由国外大公司垄断,想中标承建难度非常大。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西安院联合了美国赛吉满公司组成联合体投标,申斌学担任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克服全院第一次投标EPC项目的经验缺乏、人才匮乏、协作难度大等困难,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标书编制,并击败了多个中外联合团队竞争对手一举中标。该项目实施时难点多,最突出的有三点:一是该项目是西安院承担的第一个EPC总承包项目,没有成熟可靠的经验可借鉴;二是该项目与外国公司合作,缺乏国际合作经验;三是缺少既懂设计又懂现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申斌学作为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参与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当时是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逐步健全了各种总承包管理制度,学会了如何与设备厂商、施工单位打交道,同时从相关煤炭施工单位引进了一批有现场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很好地充实了项目管理一线,确保项目按时投产,为公司工程总承包积累了经验并开了一个好头。该项目2004年5月正式投产运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产品煤供不应求,出口市场也很看好。作为当时陕西省地方煤矿唯一的一座大型选煤厂,它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开创了西安院EPC工程总承包业务,也为彬长矿区、乃至陕西关中地区选煤厂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有付出可能会有收获,但没有付出绝对不会有收获。”申斌学坚定地说。2001年,榆家梁矿井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且荣获了2002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2004年,下沟煤矿选煤厂顺利投运。这些排除万难后取得的成功,让申斌学喜出望外,从而也更加坚定了他不忘初心、为煤炭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

在西安院的近三十年,申斌学是幸运的。参加工作的前十年主要是在专业方面打基础、作储备,随后十年正赶上煤炭市场复苏,他由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走上了部门领导岗位,“西安院给了我更多的机会,给了我锻炼自己、施展才能的平台。”申斌学说道。

西安院的主业是矿井设计,矿井所是院里最重要的部门,矿井所的水平代表着西安院的水平,2001年至2012年期间,申斌学担任了矿井所副所长、所长,公司副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兼任所长,正是因为处在这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岗位上,使得他不学习、不进步都不行。他为了能胜任,只有不断地自学和向老同志、老领导学习,向现场学习、向先进单位学习,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是申斌学一直坚持的信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申斌学的技术水平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和行业的认可,2016年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走上了他从不曾设想的企业管理岗位。

下沟煤矿全貌

传帮接代 尽显大国工匠风范

“‘传帮带’一词,简单从字面来理解,传是传授、传承,帮是帮助、帮教,带是带领、带动。传,既要传授技术、标准、规范,更要传承优良的企业文化;帮,既要帮助年轻同志快速掌握技术技能,更要在思想上生活中帮助他们成长;带,既要带领年轻同志勤奋工作,为企业做贡献,更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申斌学说,“‘大国工匠精神’正是在‘传帮带’的方式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向世界传递的一张名片”。

工程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锻炼,才能达到一定的业务水平。申斌学认为“传帮带”能够使年轻人少走弯路,快速地成长起来,因此,即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帮带的精神不仅不能丢,更要发扬光大。在申斌学的带领下,西安院各设计部门多年来一直坚持质量讲评活动,目的就是引领受帮对象开展行动式学习,在相互作用中获得共同成长,达到“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的效果。

猜你喜欢

选煤厂矿井西安
长平选煤厂降低介耗的生产实践
西安2021
Oh 西安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临涣选煤厂重介系统的改造实践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