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的美术馆
——试论美国国家美术馆公共意识

2018-04-23李蕴慧

中国美术馆 2018年4期
关键词:画册藏品美术馆

李蕴慧

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简称NGA)是美国国家级美术馆,坐落在华盛顿特区中心,位于国会大厦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全年(除圣诞节和新年外)免费对公众开放。它的使命是为美国保存、收藏和展示艺术品,并以最高可能的博物馆标准和学术标准培养国民对艺术的理解。

美国国家美术馆始建于1937年,最初是为保管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威廉·梅隆和企业家、慈善家山缪·卡瑞斯的捐赠。这座艺术品宝库从最初梅隆捐赠的126幅油画和26件雕塑发展至今,已拥有超过14万件藏品,收藏有欧洲中世纪至现代、美国殖民时代至现代的油画、雕塑、版画、装饰艺术和素描等,其中不乏达·芬奇、拉斐尔、马奈、莫奈、凡·高、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展示了跨越十个世纪的欧洲和美国的重要艺术成果。全美唯一一幅达·芬奇原作就藏在该馆,美国著名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创作的最大的动态雕塑也收藏在这里。国家美术馆分为东西两馆,西馆(新古典主义风格)由建筑师约翰·卢梭·派普(John Russell Pope)设计,于1941年3月对公众开放;由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东馆于1978年开放,均由梅隆家族出资筹建,东西两馆由地下通道相连。1999年增设雕塑公园,面积达25,000平米。该馆是北美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美国国家美术馆西馆

由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展厅

美国国家美术馆主要收藏欧洲中世纪至现代、美国殖民时代至现代的艺术品

美国国家美术馆的运营模式非常独特。它的资金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美国国会拨款,主要用于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基础设施维护、水电费用、行政管理和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等,但政府对于美术馆的藏品并没有支配权和管理权,对藏品拥有最高权力的是美术馆的顾问团——国家美术馆董事会。美术馆设立伊始,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的财政部长梅隆就对美术馆的性质做了非常清晰的定义,美术馆是属于美国人民的美术馆。1937年,他将藏品连同收藏藏品的古典建筑(国家美术馆西馆)一起捐赠给了美国政府。在管理方面,董事会制定大的管理方针和政策,美术馆馆长具体执行美术馆的管理运营,并向董事会汇报。然而,美术馆购买藏品的资金则主要来自私人捐款,与政府资金毫无关系。所以说,美国国家美术馆是公私合办、半官方性质的美术馆,“国家美术馆”更多是从面向的服务对象和藏品最终所属对象来界定的。

馆内展览陈列

美术馆的这种成立模式在藏品所有权方面规避了政府支配的可能(这也许和梅隆之前从外国政府手中购买艺术珍品的经历有关),在“美国人的美术馆”的精神指引下,规定了即使是管理藏品的董事会也决不能出售任何一幅美术馆的藏品,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董事会可能会决定按照私人藏家的要求,将馆藏的某件作品置换另一幅即将纳入馆藏的重要艺术作品,而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荷兰] 安布罗修斯·博斯查尔特 《玻璃花瓶中的花束》 1621

[荷兰] 约翰内斯·维米尔 《称天平的女子》 约1664年

这种管理模式既考虑到国家美术馆的“国家”身份,也可获得美国社会和高收入群体的支持和帮助。在政府财政紧张的年份,美术馆还可以通过个人捐赠和捐助的方式获得一部分经费用于美术馆的相关支出,给美术馆运营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同时规避了创始人梅隆可能预见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智慧的选择,一举多得。该馆多年来的成功运转和较高的受欢迎程度(2017年美国国家美术馆观众访问人数达500万人次,在全球美术馆中排名第7)也是对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实际肯定。

在华盛顿为期一月有余的学习和了解中,除认可其展览和实操水准确实堪称国家级水平外,笔者对他们渗透上下的公共意识和在此精神指导下的各种方针和措施印象深刻,这是一个积极致力于为广大美国国民服务的美术馆,他们对广大公众的服务意识和公共精神值得我们国内美术馆的思索和深入学习。

美术馆的公共性溯源

“美术馆”的概念源自希腊文,意为“缪斯女神的神庙”,后引申为收藏、保管、展示和研究美术作品的场所。回顾美术馆或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始终绕不开“公共性”这个词汇。“公共性”是博物馆的立世之本和基本理念。历史上针对古代遗藏等珍贵艺术品的收藏和保管机构数不胜数,但是只有在化“私”为“公”的过程中才催生了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也就是说,公共博物馆的诞生萌发于公众民权意识的兴起。18世纪至19世纪的美术馆大多针对社会上层和权贵阶级,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封闭性特点。20世纪后半叶以来,美术馆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其作为公共文化资源体现出的巨大社会效益,极大满足了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同时承担了审美教育和知识传播的作用。

“公共性”的含义颇为丰富,它体现在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资源为社会公众所享有,包括对广大公众的开放、资源的免费共享、策划和实施服务于公众的各类教育活动、拓展观众的延展活动等等。公众是由个体公民组成的群体概念,可以理解为“公民大众”1,英语中的public更多是与“精英阶层”相对的一个称呼,代表普通大众。

美国国家美术馆的公共性在实操方面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源公开共享和尽一切可能服务公众的强烈意识,他们对于美术馆公益性和公共性的理解相当深入,且有传承,在建馆之初即有体现。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对国内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有所启示。

藏品数字资源的免费公开

美国国家美术馆通过“NGA图像”项目,将它们认为属于公众领域艺术作品的高清数字图像完全向大众公开,无论使用艺术品图像是为何种目的,商业的或是非商业的,仅是为了个人学习、观赏,还是为了盈利性质的生产制作,又或者是为了学者和教育家们的研究和授课,使用人都无须联系美术馆便可直接获得图像的使用授权。

美国国家美术馆官方网站下设“NGA图像”专栏(images.nga.gov),供网络使用者查找、浏览、下载馆藏作品的高清图像,并配有图像再次使用的标准说明和具体建议,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均可自由下载使用。到目前为止共有51,000件作品的高清图像在网站上完全公开,可免费使用。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内景

美国国家美术馆官网上可以免费下载和直接使用高清晰度藏品图片

该项决策背后的终极原因是美术馆的任务和宗旨——为美国保存、收藏和展示艺术品,并以最高可能的博物馆标准和学术标准培养国民对艺术的理解。美术馆认为,通过与大众分享艺术作品的高清图像,可以为研究、教授和丰富个人提供支持,推动跨学科研究,同时培养催生出所有伟大艺术作品的土壤——艺术审美。这种方式可促进知识的传播、研究和创新,持续改变我们欣赏和理解艺术世界的方式。

正如数字办公室(Media Office)主任艾伦·纽斯曼(Alan Newsman)所说,“一旦限制了正规高清图像的公开,民间就必然流行和充斥着低级、劣质的艺术作品的图像,其实这对大众审美的培养和艺术的传播没有任何好处。同时这些作品之所以藏在美国国家美术馆,是因为它们属于美国的公众,是纳税公民所有,美术馆只是负责保管、维护和展示,那么纳税人当然没有必要为了作品图片而再次付出费用。”

言语中出发点的纯粹还是让笔者吃了一惊。公众范围内的图像不应出售给公众,这是国家美术馆制定公开政策的出发点之一。

博物馆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近藏品,认识艺术,进而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因此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数字策略就是接近和公开,通过接近网络用户,向他们开放更多更优质的资源,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美术馆,同时也将藏品带入公众的生活,鼓励他们的创意使用。

当然,有些艺术作品的高清图像并不在对外公开之列,例如仍在版权保护期限内的作品或者对其所有权仍有争议的作品,与捐赠者或艺术家曾有约定不宜公开的作品,美术馆不完全拥有归属权的作品等,同时也要受到美国著作权和隐私权的限制。但美术馆希望能够对外公开更多的作品图像,例如某些在是否属于公众范畴方面还不甚明晰的艺术品。

研究一件作品是否属于公共领域是件非常耗时和复杂的工作,最后得到的结论经常也是模棱两可,无有定论的。但美国国家美术馆向公众承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确认所有作品的状况,只要属于公共领域,就适用于美术馆的公开政策,就可以公布作品的电子图像。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手段的迅速创新和普及应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动动手指,就可以欣赏到高清晰度的国家藏品图像,这也成为艺术博物馆扩大影响力、拓展目标受众、提高人们审美素养的又一手段,是美术馆为更好融入现代社会而重新调整的数字策略。

美国国家美术馆内正对外开放的商店。美术馆内有大大小小几个商店,分散在走廊和展厅外。

国际上诸多博物馆逐渐将馆藏国家作品的使用权交到观众手中。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7年2月,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其收藏的37.5万件藏品的高清图像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荷兰国立博物馆提供免费高清图片15万张,盖蒂中心共享四千余张,2017年8月哈佛燕京图书馆将馆藏的4200部、5.3万卷中文善本特藏免费开放。网上公开资源的机构还包括美国的库珀·休伊特博物馆、丹麦国家美术馆,以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等等。可以想见,这将是艺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将藏品高清图片的使用权交给公众,是博物馆的一个创新战略,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开了版权壁垒,让高质量艺术作品更加便利地进入到公众生活,更加高质地传播艺术精品,同时增加社会和公众对美术馆的关注,从而为更便利地筹集资金增加了砝码。打破壁垒,资源共享,诚意服务,是美国国家美术馆值得称道的长处。壁垒在将观众挡在外面的同时,也阻挡了自己前进的脚步。

不得不说,我国博物馆在这方面由于诸多原因做得还不到位,高清晰度的藏品图片还不能免费向公众开放,甚至文博兄弟单位之间都有所保留,虽然我们已经在进行全国藏品普查,藏品的电子化进程也在进行中,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应该看到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差距,还有很多工作等待我们做出更多努力。

我国的故宫博物院将超过186万件藏品已全部在网上公布,同时正全力将藏品的三维影像信息以及故宫的古建筑资料传入网络平台。中国美术馆也已将约万件馆藏经典作品的图片在官网公开,目前正在全力完成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项目,用专业艺术品拍摄设备对藏品进行文字和图像记录。到目前(2018年6月初)为止已为8万余件作品做了记录,预计2018年年底完成所有美术藏品的普查和信息采集工作。随着人们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博物馆公共服务意识的增强,国内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打开心扉,将藏品图片的使用权交给公众。

笔者针对当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国家在调研基础上,对博物馆和美术馆藏品数字化的公开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整体规划,从政策上加以合理引导。第二,博物馆和美术馆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分阶段实施高清图片的拍摄和公开,并在向公众公开数字化藏品时提供准确、完整的配套信息,例如作品名称、尺寸、材质、艺术家和创作日期等,同时对于技术层面如何使用高清图片给以指导性意见。第三,利用网络资源,与其他高点击量的网站合作,拓展和延伸馆藏高清图片资源,增加优质资源的覆盖面。第四,博物馆和美术馆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推动和鼓励公众对于此类艺术品图片的创意使用。

电子画册的免费上线

画册是展览在另一个空间维度的延伸和继续深入,可以放入实际展览因受空间限制或诸多条件制约而未能完全展现的信息内容,从而拓展展览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国内的画册大多可以算作图录,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前言或序言(致谢)、一两篇学术性文章、作品图片和简介(有时会加艺术家照片)、后记等。这类画册更多地呈现和记录了展览作品,而在拓展和深化内涵方面着力不足,用力不够。

美国国家美术馆的画册根据展览的内容和性质而有不同的分类和要求,但总体而言,馆内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些画册装帧未必豪华,但都制作精良、设计新颖、印刷精美,简约大方中透着大气考究。图录式画册图片清晰,版式讲究,制作精致;以个人艺术家的某一阶段特点或回顾其艺术生涯的展览画册则对学术水平和严谨程度有着极高的要求,每篇文字都必须有科学的引证,有严谨的学术观点,有精准的学术评价,有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不是为了有画册而出画册,也绝不是单纯的展览记录和再现。这样的画册一般都有很长的制作周期,邀约相关主题的著名美术史学家来撰写,并给予充分的时间上和资金上的支持,馆内高度重视,并有一个成熟的出版团队。一般而言这种画册的制作周期都在两年以上,对展览主题和资料都做了非常充分的研究之后才得以成形。例如该馆年初举办的“塞尚肖像画展”,就是邀请了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主要策展人担任学术主持,另邀各方策展人共同合作完成的。其画册制作精美,文字资料详实丰富,对塞尚肖像画的学术分析独到而精彩,颇有学术价值。这个展览从最初产生想法到实施一共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而画册至少在展览开始前一年就已经开始筹划制作了。

在尊重知识产权的美国,书籍类印刷品的价格并不便宜,这种重重的大部头画册价格更是不菲。但是美国国家美术馆却做出重要决策,决定将画册电子化,大家无须购买和付款就可以在官方网站上看到画册每一页的内容。可能有人会问,这会不会影响了美术馆商店的收入?一本画册从学术到人力到生产的成本这么高,怎么拿得回来?然而美术馆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务目标大众。负责制作第一本电子画册的影像部同事芭芭拉说,有些学生,尤其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艺术,但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无法购买,他们可以通过这种电子画册增长艺术知识,节省开支。

美国国家美术馆使用高级设备通过稳定摄像机而移动作品拍摄藏品超清晰图片,这部分图片同样对公众开放。

数字办公室除负责高清图片和电子画册的制作之外,还负责为馆内保存修复部和为公众提供超高清晰度照片——可以展示作品上细如发丝般的肉眼不可见细节的照片。艺术作品放置在电脑控制的动力画架上,非常稳定,他们采取的创新办法是保持灯光和摄像机的稳定,通过移动画架来给艺术品的不同细节部分拍照,大概每次只拍摄0.05英寸(1.27毫米),之后将这些高清图片拼凑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图片。

研究者、修复师、出版商和观众都能从中获益良多,因为这种方法拍摄出的画面真的是非常精微,可以任意放大,呈现艺术家的笔触和画法,发现甚至与作品面对面都无法观察到的细节。这部分图片也向公众免费开放。

版画作品的近距离接触

美国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主要聚焦于欧洲古典艺术和美国艺术,其中版画和绘画藏品数量庞大。美术馆共藏有108388件版画和绘画作品,分藏于美国、现代版画与绘画部(64957件)以及主要掌管欧洲版画和绘画的大师部(43431件)。

学生仔细观摩艺术家作品

版画和绘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艺术作品,它们的材质易于损坏,不适宜长期光照(会导致褪色),即使展览中有此类作品也需要经常轮换展出,再加上长期陈列之外的临时展厅空间并不多,而美国国家美术馆的版画藏品又十分丰富,所以为了增加面向公众开放的程度,加大美术资源向社会的辐射,美术馆除向公众免费开放长期馆藏陈列和临时展览外,还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版画和绘画藏品,观众可以在专门的阅览室内近距离观察大师的作品。为更好地引导观众,美术馆同时还安排专业的学术、策展人员从旁协助,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以便普通观众更好地了解作品。

版画和绘画作品对观众开放大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观众可以提前打电话预约想看的作品,可以是一个时期,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艺术家的某件具体作品。工作人员会提前从一旁的库房中将藏品准备出来,并引导观众做好预防工作。例如下雨天,需要观众脱掉雨衣,用毛巾把头发擦干,防止雨水落到作品上。工作人员全程监看,同时屋内设有摄像头,以保证作品安全。据工作人员介绍,对外开放五十多年来,还从未发生过一起由于观众的疏忽和过错而造成作品损坏或丢失的情况。

美国国家美术馆策展人向学生们讲解艺术家创作特点

笔者第二次到访美国及现代版画与绘画部时,策展人里奇·查利(Richie Charlie)正在接待某所艺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他将作品放置在桌前的架子上,供大家上前仔细观察,并讲述这位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特色。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有些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有些则开始悄悄摹画起来。

学校和美术馆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美术馆的这些艺术资源,带学生实地讲解和观赏版画作品。有实物的比照,学习效果当然要比只有课本上的一张小小的图片要好得多。这是多么得天独厚的优势啊!

档案部资料的对外公开

美国国家美术馆设有一个专门的档案部,成立于1984年,共有三个储存室,储存空间共计8000立方英尺(226.4立方米)。和其他部门不同,档案部(Gallery Archives)直接隶属于总理事会(General Council),他们直接向美术馆的最高律师汇报,而这位律师也是董事会成员之一的董事会秘书。

档案部负责收集、存储具有长期历史价值和行政管理价值的资料以及可作为美术馆及相关活动全面历史证据的文件和材料。档案部工作人员根据馆内的规定,有权决定哪些记录和资料具有足够的长期保留价值而进入档案部。它的职责是保存、管理、描述辖下所有的记录及捐赠资料,并为这些材料的合理使用和传播提供可能。

档案部内档案保管库

档案部还会收集最终版的电子邮件、各类媒介上发行出版的画册、海报、期刊、其他印刷资料、声音和视频材料等,以确保完整的历史记录。美术馆记录中可能含有影响到美术馆及其馆藏机密信息的,经授权后,部门负责人有责任确保销毁此类记录。为确保记录美术馆的重要历史,档案部还可以录制口头记录。档案馆努力尽快且尽最大可能地向公众开放美术馆档案记录,但为保护个人隐私,或者当美术馆有合法的管理需要时,部分文件资料必须暂时保密。

档案部凭借一己之力,开发了一套系统来管理收集来的各个部门的各类档案,名叫“描述大师”(Descriptive Master),并针对各部门的职能,制定详细的需要上缴资料的方案,来指导各部门对工作资料的遴选。

绝大部分的档案资料免费对外开放,这些资料包含第一手的、涉及馆里工作及展览方方面面内容的信息。同时,档案部也通过电子化,将这些信息公布在官网上,通过电子手段上传给网上的使用者。

推开展厅内部的一扇门,一楼是美国及现代版画与绘画部的观众阅览室,左侧楼梯上行就是档案部的对外阅览室。学者、研究者经过预约,可在这里浏览所需资料,还可拍照记录。笔者在这里浏览了在美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过的几个关于中国主题的展览。他们收集了有关展览的往来信件、公关宣传资料、当时的展厅图片和重要活动如晚宴和演出的照片、宣传册、教育手册、画册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档案部收藏有非常全面的馆建历史,包括东西两馆的设计方案、实施阶段、历史沿革等。这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更为馆内工作提供了查询历史的可能。前段时间美术馆某一个柱子的底部出现了裂缝,建筑工程部就来查询资料,找到当年购买材料的名称、种类和地点,对柱子进行修复,确保如初。如果馆内需要重新装修、更换电灯、供暖等,都需要查看当时留存的墙内走线的资料,当然他们今天的施工和实施方案也会被记录在案,并成为未来人们查询的对象。

目前档案部正在开发一套可以自动抓拍电子邮件的截屏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将涉及展览等重要内容的信件智能地选择出来,而过滤掉私人邮件!

其他方面

除以上提到的方面之外,美国国家美术馆的公共性也体现在对馆内工作人员的公开性和开放性上。

美术馆鼓励内部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关美术馆的媒体报道、开幕讲座、媒体新闻会、重要公教活动等等都会通过馆内邮箱来发布信息,使得馆内的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时刻感受到美术馆的律动并根据需要参与进来,而不至于只是埋头做事,两耳不闻窗外事。美术馆也会创造机会增进大家对彼此部门工作的了解。例如保存与修复部每周会带大家走访一个下属部门,大家进入到工作室,观察修复工作的进展,了解修复过程中的问题,讨论并提出建议。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外观

美国国家美术馆内的某些区域也会对员工和外单位同事开放,例如美术馆引以为豪的冷水降温系统,这套系统非常科学,通过将泵出的水气送入管道,降低美术馆各个空间的温度,避免了空调降温对艺术品纸张的不利影响,而且温度随时可以控制和调节。工作人员作了各种展示板解释工作原理和流程。

美国国家美术馆内部向工作人员开放的还有灯光使用、生产制作空间、商品库藏、艺术家资料(各个历史阶段艺术家使用的颜料和纸张等)等展示。通过这种展示,工作人员增加了对馆内状况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本馆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了一个各部门之间相互欣赏、比拼的良好风气。各部门工作人员都以做出贡献和成绩为荣耀和骄傲,而其他人则会根据工作表现给与充分的鼓励和赞美。

结语

美术馆旨在传播美术作品在大众范围内的审美价值和影响力,使其深入地参与民众的社会生活,打破美术馆与社会大众的隔膜。美国国家美术馆通过一系列手段,为公众提供尽可能丰富的高质量美术资源,强调美术公共资源的共享利用和与公众的互动,在工作的各个细节之处都尽量考虑观众的想法和需要,处处以服务观众为行动指南和目的。他们贯彻在工作中的公共精神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希望国内的美术馆可以从中有所借鉴,并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使美术馆在社会文化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从而展现出文化领域的公共性和审美的普世价值。

注释

1.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猜你喜欢

画册藏品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去美术馆游荡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