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城郊乡村旅游景观特色营造研究

2018-04-22朱洪端张宗书蒋敬曾维静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营造景观成都

朱洪端 张宗书 蒋敬 曾维静

摘要:本文通过搜集有关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沿理论和实例研究分析,构建乡村旅游景观基本组成要素即视觉景观和声音景观,对成都城郊典型的乡村旅游地进行实例对比分析,提炼出乡村旅游景观特色营造提升策略,助力成都打造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观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大众化消费活动。乡村旅游,由于距离近、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已经成为人们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常选择的一种出游方式和休闲行为。乡村旅游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对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精品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景观特色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力要素在乡村旅游的打造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景观粗制滥造,乡村文化凸显不够等问题也困扰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成都作为全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乡村旅游发展也走在了全国前列,2017年3月,在《成都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中更是提出将成都打造成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要塑造和保持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乡村旅游景观的升级与特色营造。

一、乡村旅游景观概述

(一)乡村旅游景观内涵

纵观学者对乡村旅游景观的阐述,乡村旅游景观是以乡村农业生态、农事生产、乡俗风情以及民俗民风等资源为基础,精心规划设计,合理开发利用,组织融合乡村的生产生活、观摩学习、休闲旅游、产业基地、生态环保等各个环节中的观赏和体验项目,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空间环境。

(二)乡村旅游景观构成要素

从游客感知角度来看,乡村旅游景观构成要素可从视觉景观和声音景观展开。视觉景观即通过游客的眼睛观看到乡村旅游的景物而产生美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分为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建筑景观、乡村庭院景观、乡村文化景观等。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的整体景观,代表乡村的整体形象。乡村田园景观即传统意义上的劳作场所,土地、植物、动物、农具都是重要的构成元素。乡村建筑景观承载了村落文化和时代烙印。乡村庭院景观是乡村建筑外围的生活休闲场所。乡村文化景观展现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以及文化传承,是乡村的灵魂所在。

声音景观由一系列声音元素构成的可感知现象,可分为自然音、人工音和活动音,让游客更完整、更全面地体验乡村旅游的景观效果,增强乡村旅游景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自然音是生物所处自然环境中能听到的所有天然声音组合,如水响风声、虫啼鸟鸣等。人工音是人类通过一定技术所创造出的虚拟声音环境和优美音乐氛围,如广播喇叭、背景音乐等。活动音即群体社会音,是人类在沟通和活动中所产生的声音,如孩童嬉戏声、脚步声、鸣笛声等。

二、成都典型乡村旅游景观实证分析

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各省争先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农家乐等。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成都成为了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最具特色的城市之一,成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国的典范之一。成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中,初期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农科村,鼎盛时期的三圣花乡,近期新兴的中国酒村,在乡村旅游景观营造中各具特色,研究其景观营造方法及经验,提升游客对乡村旅游景观的感知度,促进成都乡村旅游发展。

纵观农科村、三圣花乡、中国酒村在景观营造上的特色也折射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由传统景观到文创景观的打造不断满足游客的文化和体验双重需求,保持旅游的新鲜感。同时,也不难发现在景观营造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对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忽视了乡土文化、鄉村民俗等在景观上的展现,景观同质化现象时有存在,乡村旅游形象不够鲜明,游客感知度降低;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景观全域性的意识不强,破坏乡村旅游整体和谐感;细节决定成败,在乡村旅游景观营造上,大到整体规划,景观主题展现,小到景观辅助,标识路牌等未能协调统一,跟进维护等。

三、成都乡村旅游景观特色营造提升策略

(一)落地规划,跟进维护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很多乡村旅游地都在争创国家A级景区的招牌,各地在打造乡村旅游时也越来越重视规划。然而,落地性是检验旅游规划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往往在规划中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剖析深入,然而在实际景观营造中却不能落地。又或者为了创建A级景区,在景观打造中统一布局,风格一致,然而后期却没有跟进维护,导致各种景观不和谐,美感不复存在,自然也就谈不上特色了。深入考察成都周边乡村旅游地,就发现此类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落地规划,跟进维护,是成都乡村旅游景观特色营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景观全域性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乡村旅游经营中各业主不能各自为政,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景观文化的打造。

(二)深挖文化内涵,守住乡魂

目前,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乡村城市化,景观城市化,景观同质化,乡愁的记忆不复存在。在乡村旅游景观营造中,如何有自己的创新与特色,文化是根基,只有全力守住传统村落的“根脉”,维护自然生态的村落环境,依托乡村传统和乡土风情,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才能让乡魂不丢“魂”,乡愁不剩“愁”。中国酒村无疑是成功的案例,无处不能体现酒文化,呈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系列的“种酒粮、醅酒窖、事酒艺、兴酒礼”的酒人酒事让游客深度感知中国酒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三)景观主题化、体验化,引领升级

传统、单一的乡村旅游景观已经不能满足游客越来越多样化、高品味的旅游需求了,要持续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景观营造方面就要注重突出主题,增强与游客的互动与体验。大到乡村旅游形象定位,乡村聚落景观的整体文化标识打造,小到一个标志系统、景观小品,都需要突出主题。在乡村田园景观特色营造中更是可以大肆发挥,由单一作物向多种作物种植升级,由线性种植向艺术图案种植升级,由农业劳作向农业乐园升级,让景观主体化、体验化,使游客能真正乐享其中。三圣花乡主题化、体验化的“五朵金花”, 春赏“花乡农居”奇花斗艳、 夏品“荷塘月色”清雅淡香、秋赞“东篱菊园”世外桃源 、冬暖“幸福梅林”孤芳自傲,以及依靠农田耕种特色为吸引的“江家菜地”,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游客。

(四)让声音景观为乡村旅游锦上添花

在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下,各类噪音不断升级,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人们追求更加原生态的景观环境。然而,声音景观相比视觉景观在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却极少得到重视,让游客更完整、更全面地体验乡村旅游的景观效果,应该合理有效地运用和设计声音景观。尤其是自然音对人们身心的放松,注意天籁之音的营造鸡啼、犬吠、鸟语、虫鸣、蛙叫以至田野笑声、

风声、雨声、潺潺的溪流声等,在乡村旅游景观营造中极力避免噪音,合理利用人工音和活动音,增加人们期待的声音,有效地保留原有的自然音,通过有声刻画乡村的宁静,促使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受乡村旅游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鲜勇军,声音景观的意义及营造方法[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

[2]陈博,成都三圣花乡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宋棣,陈东田,等,乡村旅游规划中的景观营造研究与实践-以博山长寿山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杨勉,谢科,论乡村旅游发展中声音景观的必要性—以成都市为例[J],绿色科技,2016.

猜你喜欢

营造景观成都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美丽可持续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洗水soft fabric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