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今可持续发展观的现代意义

2018-04-22胡芸迪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

胡芸迪

摘要:应时代发展所需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表现出人类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发展”这一概念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进步。它着重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一种和谐,而对于和谐,自中国古代起就有思想源头,“天人合一”,“与天为一”等思想都有和谐的蕴意,尤以先秦道家思想为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在我国古代哲学中,道家崇尚自然,其诸多思想中都囊括了关于正确处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辟见解,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因此,正确理解道家思想中的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探析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思古量今,希望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启迪。

关键词: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观;启示意义

一、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及内涵

道教在本土自其诞生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是围绕自然展开的,其以自然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思考自然的本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

(一)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兴起

道家思想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是道家对自然的态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善于洞悉社会黑暗、拥有渊博知识和敏锐洞察力的庄子阐述,《庄子·齐物论》中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后来被汉代儒家的思想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范畴内的一个重要理念,其在道家、儒家、禅宗这三个思想流派中有着不同的诠释,但尤以道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髓,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有自己特色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与学说。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老子是最先表达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蕴,他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后来,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将“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为道家学说的精华。相比于儒家,它更提倡顺应天道,热爱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在道家来看,天就是自然,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可以说,天人合一思想是当今可持续发展观的雏形。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古代有远见的先辈们深刻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虽然已经过了上千年的歷史,但是老祖宗的东方智慧已是经典并影响后代的子子孙孙。“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天人同源,道家是主张宇宙起源论,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拥有一个共同的本源,那就是“道”。《老子》中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道家所持人与物皆是一气所成,天地与人也均是同根的观点;二是天人同构,道家将天地与人作比喻,认为天地与人均有类似的形体构造,即所言:“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人与天地是相互对应的,也可以说人是天地的一个部分。三是天人相通,道家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首先人类的一言一行均在受到天地的监督,正如《太平经》中说:“天之照人,与镜无异。”其次人类的所作所为能够被天所感应,并给予相应的“福或灾”的反馈。如道家所言:“王者行道,天地喜悦;失道,天地为灾异。”

二、“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背景

在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叶,全世界范围内陆续开始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人口激增、失业率持续上涨、社会矛盾尖锐等一系列的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问题,人类逐渐尝到由于自己错误的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苦头。因此,这引起了全人类的高度重视,人们都绷紧了神经去寻找一条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型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发展,而发展不仅仅是以GDP为标志的经济发展,它还包括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源于生态学,但目前它已演变成了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思想、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动态概念。可持续发展观是经过了几个发展的阶段,由不成熟的思想到逐步形成一个较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突出人与自然的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其基本要领有两个:1.人类在追求财富和享受胜利果实的同时,不应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效益,不该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谋求发展,造成环境破坏,资源短缺。2.当代人在谋求发展和进步的同时,绝不能剥夺和牺牲后代人本应享有的权利,还必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做到发展的一种“可持续”。

三、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启示意义

中国古代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今可持续发展观,这两者均是在不同时期人类思想智慧结晶的产物,具有所属时代的烙印。但是,究其根本都是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都在想方设法使天人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而不管是从历史渊源还是从深刻的理解与实践上,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一)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可持续发展理论首先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较发达的国家产生,他们一味追逐经济利益,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使得人类不得不开始重视与反思自然。而这恰好可以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找到根源,道家的自然观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精髓,并可为其指引正确的方向,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有力完善和补充,也是中国对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国家所流行的人类中心论的观点,而天人合一的思想跳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狭义思想观,认为天与人本是同根同源,因此破坏自然的行为实则是伤害人类自己,其将眼光放在了更远的未来,具有前瞻性,这种思维模式有利于我们不偏不倚地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全面的系统支撑,天人合一思想中巧妙地蕴含了破解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着我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时做到有章可循,例如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观里面所强调的天与人一样具有相似的结构,并且人是天的一部分。因此,在面临难以解决的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时,启示着我们需将人置身于自然之中,紧密联系自然与人的关系,万物需在自然规律之下运行才能获得和谐统一,天与人虽然有各自的领域,但是两者的整体是连在一起的,可以说道家对自然的诸多观念也算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理论补充和健全,可持续发展观借鉴道家“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各项方法和措施的选择、实施。同时,道家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学派,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与认可,促进可持续发展观的实施。

(3)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当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它在几千年前就得出天与人本是想通的理念,人类不能胡作非为,一切均受到自然的监督。这从根本上引导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切只顾人类社会发展而牺牲自然、破坏自然、贪婪索取自然的行为都是不符合客观运行规律的。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的互融性

从根本上来讲,道家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观所追求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说:“天与人不相胜也,是谓之真人。”他所指的天是自然之天,而不是天神,只有承认天人合一的人才是“真人”。因此人与大自然要合二为一,保护自然实則是保护人类自己。老子也认为,“天地一物,物我一也”,这表明人不该凌驾于自然之上,应该思考如何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同时,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的追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应该提升至重要的地位。与天人合一思想一样,这种强调天与人之间的绝对和谐一致的关系,与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中人与自然和平、和睦的思想纲领有着相似的共通之处。可持续发展观所拥有的价值取向也是立足于道法自然,追求生态平衡,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不能单纯为了追求

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自然的承受能力,更不能超越自然,将人类地位凌驾于自然之上。

(三)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另一启迪

无论是在过去的历史、今天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中,我们都寻找到了人类最终应该拥有何种的价值目标的正确答案,并且值得惊奇的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好像早已预测出了这一发展趋势,并在若干年前就已经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即使横跨千年,但是符合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规律亘古不变。直至今天,祖先们的智慧仍然发着余热,带领着我们行动。值得一提的是,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们的启迪还不止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所拥有的那种积极入世、超然洒脱、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更是启发着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老子告诫我们要学会“知足”,切勿拥有过多的贪念,更不能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别人。这种深层次的认识也很好的映射在了当今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境保护,还包括环境中的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要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子[M].齐物论.北京:中华书局,2007.

[2]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4]Little,M.(1991),Themultipl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Geography,76,36-42.

[2]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28).

[6]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1).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
论钱穆哲学的心性论维度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旅游境界浅说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关于《老子》生命哲学探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