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018-04-22周亚
周亚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并且已经把传统文化应用到各个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规划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社会价值。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规划设计;应用
如果一个建筑物缺乏内涵,就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是追求时尚和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在具体的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用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紧密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民俗建筑。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有些城市为了追求现代化发展,建筑规划设计往往缺乏特色化,也无法体现出城市区域的特点,更别说是展现这些城市的民族特色了,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想要回归自然和和谐安宁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恰好影响着现代生活的人们,人们逐渐要求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而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也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巧妙加入传统文化符号
建筑物其实更好的传达出了人们的实际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所以在实际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可以巧妙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符号,即便是一些人们不为熟知的传统符号,也可以通过具体实物来让人们充分感悟其中的内涵,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既有使用价值,又有非常深刻的意蕴,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在建筑物中加入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还能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使更多的人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让人们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世博会中的中国馆设计,里面就应用了许多中国传统元素和传统符号,其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二)在建筑规划设计时积极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在实际的建筑规划设计中积极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有利于解决建筑设计现象,一般不同地方它的文化特色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建筑规划设计时要深入理解和感受这些传统文化,这样才能确保建筑设计的特色性,并且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来就是博大精深的,设计师要不断吸取精华,但也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创新,进而再把传统文化内涵有效融合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还要注意丰富建筑形式,要确保建筑的多样性,有效避免建筑物出现重复的现象,要想真正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建筑设计师不断学习,还需要加大对传统建筑文化教育的投入,注重下一代优秀建筑师的培养,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又有自身见解的建筑设计师,总体说来不管是传承传统文化和创新传统文化,其实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传承是更好的保护古建筑,创新是在此基础上再改进和扩展。
(三)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用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实际的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设计师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它对人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影响着建筑设计师的思想和感受,比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用龙的传统文化元素,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更是神圣和吉祥的代表,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演变,龙不仅代表着吉祥和神圣,还代表着中华儿女发展和谐统一,也是我们精神和心靈的寄托,正是受这种传统文化的深深影响,所以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设计师不能一味的追求商业化和标准化,而是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形式有效结合起来,确保龙的形象能够巧妙融入建筑规划设计中,这样不仅能展现出建筑物的恢弘气势,还有着非常吉祥的寓意,现代建筑设计师也越来越追求这种和中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合的建筑,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师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既是技术,也是艺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一个建筑物没有内涵,自然就不会达到人们的需要,要想促进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充分体现出时尚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师就要根据建筑的自身因素,深入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主要内涵,把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巧妙融合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这样不仅能确保建筑物的多样性,还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再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但能有效增强建筑规划设计的传统文化内涵,而且能极大地促进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世才.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6(11).
[2]李明.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4(2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