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要联系生活展开教学

2018-04-22陆焕新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陆焕新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联系生活展开教学,提出以下策略:联系实际,让教学内容生活化;行动实践,让教学方式生活化;结合生活,让教学评价贴近实际。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39-0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任务。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应生活化,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标准与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生成对社会的感悟,树立正确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而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国家。联系生活展开教学,笔者从以下三种做法进行尝试。

一、联系实际,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知识源于生活。要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可以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根据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挑选一些现象、事实或热点问题等,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开放、更贴近学生认知和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全面分析什么是秩序、什么是规则,以及不遵守秩序、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例如笔者提到“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有的人没有等红灯倒计时结束,看到没有车子通过,就急急忙忙地冲过去,这是为什么?有什么危害?”由于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一听到教师的发问,学生就纷纷发言了。趁着学生讨论得热烈的时候,笔者引入“社会秩序”这个主题,落实教学内容。为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学会分析社会秩序的种类,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不遵守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的现象及危害。学生A说:“放学时,有的同学没有排队出校门,也不注意看清楚有没有车辆通行就冲出去,这样做十分危险。”学生B说:“有的人在乘坐扶手电梯时随意走动,不但影响他人,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学生C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学校旁边有个网吧,有的同学看到别人去网吧上网,也跟着进去上网,我觉得这种行为就是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因为国家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对于种种不遵守社会秩序和社會规则的现象,学生能够娓娓道来,“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内涵厘清了,那么对教材内容也就理解得更透彻了,即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主动思考,遵守规则,遵守秩序。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少了说教成分,多了一些真实感,增强了课堂实效。

二、行动实践,让教学方式生活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离不开生活化的行动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框的内容是“服务社会”,学习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全面提升自我、增强能力,自觉践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理念,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社会课堂,认识到积极奉献社会的意义,学习完课本理论知识后,笔者与社区负责人取得联系,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务劳动,慰问社区独居老人。学生在义务劳动中动手、动脑,将整个社区的卫生打扫得干净整洁,获得社区居民的赞扬;学生在看望社区独居老人时,主动陪老人家下棋、看电视、聊天,老人家特别开心,并夸赞了他们,学生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实践活动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围绕活动展开讨论。经过深入社会生活,学生感触颇多。有的学生说:“如果人人都能积极奉献自我,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有的学生领悟到:“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关心社会,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有的学生则表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每个人都义不容辞,从中也能收获快乐。”

除了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教学中教师也要多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生活实际,如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等,让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更深刻,服务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学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课《集体生活合作策略》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野炊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会采购食材、煮饭、炒菜、饭后清洁场地等,通过采取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切切实实地理解“学习服务于生活”这一理论,也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多行动、多实践的道理。

三、结合生活,让教学评价贴近实际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评价学生,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首先,结合生活的评价,教师要做到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初中生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到他人、同伴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在评价一个学生时,务必做到客观、公正、具体,从多维角度分析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以便其找到自信或及时改正。例如,某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他是一个爱帮助他人、关心同学的人,而且他的英语口语特别棒,笔者对他进行评价时,没有只盯着本学科的学习情况,也对他表现好的方面给予了好评。

其次,结合生活的评价,教师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分不开,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只看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到学生的道德行为。在这个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日常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获得反馈,同时不断修正评价结果。

再次,结合生活的评价,要做到评价的开放性。比如笔者给每个学生制作了一个“成长记录袋”,定期给学生做出评价并记录下来放进“成长记录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的表现,评价结果作为学生道德与法治课成绩的一部分。开放性评价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化,例如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因为学生之间在学习、生活上交流较多,他们对对方的感受真实、清晰、直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家长是对孩子最了解的人,让家长参与评价,能更直接地指出孩子的不足。

联系生活展开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要求,也是教师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回归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与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以生活为本,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融入社会,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