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018-04-22陈聪
陈聪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地理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流程,具体针对确定选题、教学导入、教学展开、课后练习以及视频制作技术要点展开讨论,以期为初中地理微课的建设者提供设计与制作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 微课 设计制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13-02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创新,微课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载体之一,正以短小精悍、碎片学习时间的可利用性以及辅助教学的可塑性等特点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发展中,微课教学已被逐渐运用到课堂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研究初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对加强微课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微课选题
制作微课的第一步是确定选题。选题很关键,因为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制作微课。由于微课的课时短,往往在10分钟以内,其讲授的内容需高度凝练、主题鲜明,根据这些要求制作的微课内容饱满,有教育性和吸引力。由此,制作微课前,教师可以选择教学内容中的核心概念、某个独立的知识点、某个教学问题、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或者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作为选题。这样遴选出来的主题容易做到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结构相对完整,适宜用来制作教学小视频。比如概念类微课选题:《地图的要素》《大陆、大洋、岛屿、海峡的区分》等;知识点类微课选题:《板块的运动》《季风的形成》等;问题类微课选题:《真的是大陆在“漂移”吗》《沙漠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吗》《台风是如何形成的》等。
二、微课制作过程
确定好选题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微课尽管“微”且“小”,但其实质还是一个课程,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包含导入、展开、练习等教学环节。
在课程导入环节,根据课程类型不同,导入方式有所不同,有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回忆型导入,如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疆域》这一课,教授学生通过地图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微课的导入可以这样:“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请看这幅世界地图……”;有直入主题的直接式导入,如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一课,教授学生掌握世界语言的相关知识,微课的导入可以这样:“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更好地加强国家之间的来往,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知识。”还有关于生活常见现象的案例式导入,如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陆地自然带》这一课,教授学生了解陆地自然带的气候植物的特点,微课的导入可以这样:先给同学们展示同一季节、时间,不同地区森林的树叶图片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树叶形态、颜色有这么大的差异……无论是何种导入方式,微课的导入环节都应做到快速、准确进入学习主题。
在教学展开环节,主要是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主题明确、条理清晰、步步深入,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合理有序,教学环节要承接自然、安排得当。对于初中地理而言,教学任务是通过教授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建构发展地理思维的能力。落实在具体教学环节体现为:讲解核心概念——讲解基本原理——讲解地理现象案例(剖析原理的运用)。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将问题串联起来进行讲解,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再渐进到“面”。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后进入到学习迁移的层面,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象层面的问题。例如:在制作黄河下游忧患的微课视频中,分析黄河忧患——下游的地上河这一问题时,教学展开环节的设置应为:先进行核心概念讲解——“什么是地上河?”;原理分析——“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泥沙淤积形成)”“泥沙从何而来?(泥沙来自中游,黄河流经中游时产生的泥沙最多)”“为什么中游会产生大量泥沙?(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长期遭到破坏,地表失去保护,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黄河流经时将大量泥沙冲到下游并沉积)”。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案例解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治理黄河下游水患?”如此展开教学,教学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围绕着教学主题逐步展开,逻辑清晰,知识点介绍完整,由浅入深。
在教学练习环节,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知识点后应该提供相应的练习题。配套的练习题目要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数量适量,不宜太多。题目类型可以简单分为两种:即时性检测型作业与开放性拓展型作业。前者为教师一讲解完学习内容就开展的作业练习,目的是对学生刚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评。具体题目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客观题,数量以1至2题为佳。如讲授长江和黄河的微课练习可以设置为选择题:1.长江没有流经的省区是( )。A.四川省 B.江西省 C.河南省 D.重庆市。2.黄河有“地上河”的河段是( )。A.黄河上游 B.黄河 C.黄河下游 D.黄河中游。而开放性练习题目拓展空间大、趣味性与启发性兼具,题目设置最好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既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完成又能够拓展学生运用知识的空间,这类型的题目以1题为宜,不需设置太多。如讲授黄河的微课中,开放性题目可以设置为:“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上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三、微课制作技术注意要点
微课的制作属于教育技术范畴,教学视频的制作在技术层面同时要兼顾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影响因素,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感受。
优秀的微课视频应该是画面简洁、流畅、像素高、美观,画质清晰,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观看的欲望。因此,微课视频的画面需要布局匀称、画面简洁、重点突出、画风柔和,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视频的图片要去除过多装饰、围绕学习内容的展示而选,它们是作为点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不是主体部分,所以数量不宜太多,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视频的文字要做到简洁、少而精,其作用在于描述关键的概念、标题、标识、说明等。建议为视频配上教师解说字幕,视频画面与教师解说要同步,方便学生理解。当然教师的解说语气要亲切自然,语速节奏适当,不宜过快或过缓。在视频的图文等元素搭配上,图文的大小、数量比例、色彩搭配要恰当。教师在设计视频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有意识采取恰当的措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保持学习兴趣,如艺术字体的使用、图片与动画的插入、视频演示与教师真人画面的实时切换等。在视频的拍摄上,建议多用固定画面,给学生带来稳定的视觉感受。拍摄时需要突出主体,去除无关内容以免让整个画面繁杂给学生带来過多的干扰。关于视频的画面切换,不要频繁切换,以免造成页面混乱、繁杂,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 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 J].中国电化教育,2014(6)
[3]单畅,戴心来,崔春阳.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初中地理微课设计[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2)
[4]杨再香.“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J].教育现代化,2017(25)
[5]余爱惠.初中地理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思考——以《非洲气候空间分布》微课为例[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6]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