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故事带领儿童走进阅读的大门

2018-04-22雷蕾高春张星华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绘本故事立夏教学设计

雷蕾 高春 张星华

【摘要】本文以《立夏·摘桑葚》教学设计为例,论述用绘本故事引导儿童阅读,认为可以从图画入手,引领儿童依据绘本图画共同创编故事;在伴读绘本故事中将自创故事与绘本故事进行对比,学习新知、实现超越;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提升;在“创造—对比—学习—借鉴—再创造”的良性循环中进行阅读。

【关键词】绘本故事 《立夏·摘桑葚》 教学设计 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63-03

绘本阅读是介于“无字阅读”(图画阅读)和“纯文字阅读”之间的阅读形式。儿童在初次接触绘本时,容易被五颜六色的图画和各种各样的形象所吸引。质量较高的绘本不但给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画,更有与图画相匹配的简短文字,是儿童激发想象力进行文字学习和阅读的“好朋友”。由于每个儿童的生长具有差异性、不平衡性,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力与领悟力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如何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依据自己的现有情况,对整本书的阅读不畏惧,反而充满兴趣去读、高效率地去读呢?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绘本教学中,教师不一定非得从“以读入读”的方式入手,而是可以先从图画入手,引领儿童先看绘本图画,想象、自创故事,再通过伴读,将自创故事与绘本故事进行对比。这样,儿童在学习绘本故事前,已知什么、不知什么,通过绘本学习又学到了什么,由儿童自己选择应关注的有用信息。这样一方面可以分解儿童一次性既看图又看字的无目的性、注意力的分散性、阅读的低效性,将图画的含义、儿童的想象、绘本内容三者区分又融合开来;另一方面可以将绘本客体与儿童主体相关联,使儿童在想象与对比中找到异同点,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

“二十四节气”AR自然科普绘本《立夏·摘桑葚》讲述了狍子君和狍子美在立夏時节到山上采摘桑葚,勇敢、机智地克服苦难,最后与小伙伴一起快乐地分享桑葚汤、“斗蛋”的故事。下面,笔者就《立夏·摘桑葚》绘本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在“创造—对比—借鉴—延伸”的绘本教学中,带领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初步训练。

一、“猜猜看”环节——创造你心目中的故事

本环节的目的是实现“图”与“字”的分开教学。当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图画中的人物、色彩、场景上时,教师如果能依据儿童的注意力顺势引导,提出恰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故事情节”,就较好地把握了儿童当下的阅读需求和思维习惯。

(一)对绘本的总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特别的礼物,请看(师从背后拿出绘本)——这是一本漂亮的故事书,它有图有字,我们叫它“绘本”。它的封面是不是很美呀?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一同欣赏的绘本,也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精神食粮”,它的味道可不比冰淇淋差哦!

【设计意图】以“礼物”“故事”“漂亮”“绘本”等词,配以教师“变魔术”般的语言、动作,拉近了师生距离,在课堂开始环节抓住学生的审美心理、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想学、愿学。

2.师:我们一起先看看封面。这是什么小动物呀?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左边的小动物哭了?右边的小动物在安慰她吗?究竟发生了什么?别着急,在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玩个游戏,叫“看图猜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从与封面有关的简单问题入手,对封面的动物、行为、表情、情节等进行直观地提问,但并不直接给予学生答案,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3.师:有的小朋友猜,封面的这两只动物是小鹿。可是,小鹿说(师戴上事先准备的卡通鹿角,降低语调):“你们只猜对了一半,我其实是鹿的一种,是中小型的鹿,大家都叫我‘狍子。”大家能给这两只狍子起个名字吗?为了方便我们玩“看图编故事”的游戏,我们就用绘本里的“狍子君”“狍子美”来指代它们吧!

【设计意图】“狍子”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为了让学生激起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教会学生读“狍子”这个词,寓教于乐,自然而然引导学生攻克难字,愉快、轻松地学会生字。

4.师:请小朋友们从绘本的第一页翻至最后一页,轻轻地摸一摸这本书,像老师这样一页一页地往后翻,先不看字,感受一下图画、色彩、纸张、厚度、人物、情节等。谁能用简短的话大致说说你所看到的图片,你觉得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一起“看图编故事”。

【设计意图】从封面到内文的插图,学生轻轻地摸摸书、粗略地看看图,可以帮助学生对整本书的厚度、纸张的质感、书的开本、插图的色彩、大体的画风、故事情节等有一个主观的感性认识,形成对整本书的初步印象,培养学生对书的喜爱,减少学生对阅读的畏惧感,增加阅读的亲切感、掌控感。

(二)师生一起看图编故事

师:在第1、第2页的图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哪些植物?我们来猜猜看:蚯蚓会说什么话?青蛙在唱什么歌?藤蔓上的黄瓜在说什么呢?这是什么季节?(预设:夏季)我们中国有二十四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就叫“立夏”。

师:我们看看第2、第3页,太阳公公出来了,说明这是——(预设:清晨)狍子君在做什么?(预设:看书)这时,狍子君的妈妈走进来,端着一个碗,碗里红色的汤是什么呢?我们翻到第3、第4页。谁能说说狍子君接过这碗汤的表情?我们看第5、第6页,场景从室内一下切换到了室外,这是哪?狍子君和狍子美到山林里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到山林里呢?

师:在第7、第8页中,狍子君和狍子美在山林里欢快地采摘。瞧,图片中红的、紫的果子是什么呀?(预设:生猜葡萄)老师先卖个“关子”,其实它是长得和葡萄很像,却不是葡萄,待会在伴读故事中我们见分晓。

师:再接着看第9、第10页。我们对比前一页,在山林深处,茂密的树林遮挡了天空的光明。这时,狍子美蹲下了,她怎么了?(预设:她哭了)为什么哭了?

师:第11、第12页,狍子君怕不怕呀?勇敢的他在做什么?(预设:狍子君安慰狍子美)谁来表演狍子君,这时你会和狍子美说什么话呀?(预设:生表演)狍子美听了狍子君的话,有没有变得更勇敢了?她的手紧紧地牵着狍子君的手,可是表情还是——(预设:难过,害怕)来,让我们一起鼓励狍子美好吗,谁来说说?

师:第14页,看,这是一条河。请同学们观察狍子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预设:她开心地笑了)是狍子美发现了河吗?如果真是她带狍子君走出森林,说明刚才同学们鼓励狍子美的话起作用了!

师:再往下看。第15、16页,谁出现啦?(预设:狍子君和狍子美的爸爸妈妈)对!他们拥抱在一起,想想,狍子爸妈一个晚上没有见到狍子兄妹,心情如何?它们此时对狍子兄妹说什么话呢?

师:故事准备大结局了。往下看,这是哪里?(预设:狍子兄妹的家)我们看到好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是狍子兄妹的好朋友。狍子君和小象手里拿的是什么?(预设:莲藕、鸡蛋、鸭蛋、外星人蛋)它们在做什么游戏?用两个字猜。(预设:碰蛋、摔蛋、孵蛋)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但都没猜对。这个游戏是立夏的一个习俗,叫“斗蛋”。

师:刚才,同学们发挥想象,创造了一个你们心目中立夏时节的故事,这个过程叫——创造。这个创造的故事和作者心目中的故事有哪些异同呢?有的同学像在森林里迷路的狍子美,不知道怎么走出“整本书”这座茂密的“森林”。下面,老师做你们的“狍子君”,我们不看图画,而是阅读文字,看看作者写的绘本故事和我们的自创故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儿童阅读绘本常常容易被大篇幅的精美图画吸引。此时,儿童对图画、情节会产生好奇、想象或初步的喜好评价。教师如果一开始就教文字,或是边看图边教字,可能会“打断”儿童的关注,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儿童的需求点,从绘本图片入手,顺应儿童的注意力与想象力,遵循儿童的阅读心理规律,带领儿童一页一页猜读故事,渐入佳境,融入猜一猜、想一想、演一演等环节,以有效的提问和教学语态,激发儿童對绘本图片及绘本故事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为后文的伴读及故事对比作铺垫。

二、对比、借鉴——学习新知、实现超越

(一)教师朗读绘本故事,在对比中学习新知

师(带领学生读第6页内容):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猜的像葡萄一样的植物吗?其实,它不是葡萄,叫“桑葚”。(学生学习新词“桑葚”)

师(带领学生读完第9页内容):同学们如果想让自创故事更充实,可以向作者学习,用一些表达心情的词语,比如“兴奋地”这个词,绘本里写的是“狍子君和狍子美兴奋地攀着树枝采摘”。又如,在第12页作者用“着急地哭了”来形容狍子美,我们刚刚用“难过”“害怕”来形容狍子美,说明我们也有小作家的潜质哦!

(二)在阅读基础上思考——我如何实现绘本故事的超越?

师:刚才,老师请同学们来扮演狍子兄妹的爸妈,让同学们说说狍子爸妈说了什么话,这些对话是绘本故事没有的内容。我们刚才创造了这一部分的故事,让故事内容更加充实了。这告诉我们,阅读不但要思考我可以向作者学习什么,更要思考:我可以在哪些方面超越作者?这些新内容、新表达、新词汇,就是可以超越的地方。

师:读完整本书,回忆一下,我们的自创故事和作者的故事,你更喜欢哪个?我们学到了四个新词——“立夏”“狍子”“桑葚”“斗蛋”,还学会了用表达心情的词语充实故事,发挥想象力创造了人物对话,是不是收获很大?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在自己创造的基础上,对比和阅读绘本,这其中的滋味是不是比得上夏天吃冰淇淋呀?这就是今天老师要送给你们的礼物——如何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在自创故事与绘本故事的对比过程中,儿童的注意力会更关注自创故事的情节、对话、行为等要素,在“我的故事”与“作者的故事”中比对谁的创作更好,既兼顾了儿童想象力的需求,又能让儿童初步感知“我的想法”与“对方的想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理解他人意思的基础上,也可以保有自己的想象与解读,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儿童愿读书、乐读书、爱读书。

三、延伸——同系列或同类绘本的阅读

师: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阅读一本书的方法,老师叫它“对比阅读法”,就是把我们的想法,与作者的想法进行区分和对比,从中学习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东西。怎么检验我们是否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呢?这就是“课外阅读延伸法”。这个系列的绘本还有立春、立秋、立冬三本书,我们在课后可以读完,一起开“读书沙龙”,分享学习的新方法、新体验。

【设计意图】真实学习的发生源于儿童好奇、探究、拓展、超越的需要。绘本对于儿童是外部事物,如何将独立于儿童之外的绘本与儿童本身关联起来?儿童倾向于关注那些与他们自己有关的事物,而自创、对比、借鉴、超越、延伸的绘本阅读,以儿童的需求为起点,以绘本为桥梁,让儿童在自创故事和对比故事中行进。由于每个儿童的发展存在差异,所创故事的丰富性、深度、广度都有所不同,他们在对比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关注自己未知的、有意思的、有用的信息。当教师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与绘本故事之间搭建平等关系与对话的桥梁,儿童对阅读的畏惧感减少了,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增加了。

江苏省特级教师奚一琴认为,“还原比较”“猜想探究”“模仿表达”“补白想象”是深化“悦”读的路径。绘本阅读或整本书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它最终目的是指向输出。只有输出,儿童才知道自己已经懂什么、不懂什么、缺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阅读应为成长而读,为创造而读。在当今我国全民阅读率较低的情况下,从儿童抓起,从小带领儿童学会整本书阅读,让学生真正从书中体悟阅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形成“创造—对比—学习—借鉴—再创造”的良性循环,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体会阅读的精神创造享受。

【参考文献】

[1]关祥荣.陪孩子走进阅读的殿堂[ J].家庭教育(中小学版),2012(1)

[2]奚一琴.绘本,从“阅”读走向“悦”读[ 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12)

【作者简介】

雷蕾(1989— ),女,壮族,广西昭平县,中级职称,硕士,广西教育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中小学课堂教学、高等教育。

高春(1975— ),男,汉族,广西博白县,中级职称,学士,广西教育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中小学教育。

张星华(1981— ),女,汉族,广西玉林市,中级职称,文学学士,广西教育出版社综合编辑部主任,研究方向:广西地方文化、青少年阅读。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绘本故事立夏教学设计
立夏喽,碰碰蛋
立夏
立夏
Début de l’été
具身教学应用于小学绘本故事课堂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重拾绘本故事 撷取别样芬芳
学前儿童汉字识读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