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阅读教学的策略

2018-04-22李姗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低年段体系化阅读教学

李姗

【摘要】本文基于低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缺失、设计老套、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弊端,论述教师应顺应新课标要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等,以实现阅读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低年段 阅读教学 体系化 问题化 操作化 板块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61-02

阅读是一项必须“从娃娃抓起”的事业,从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就可以充分看出编者对学生阅读的重视: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从小就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以使学生能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目前的低年段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阅读缺乏规划,以及缺乏科学教学方法的引领,以至于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整体偏低。那么,在低年段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从小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呢?结合部编本教材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教学内容体系化

纵观时下的低年段阅读教学,即使是同样的课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为了推陈出新,体现自己教学的亮点,更是绞尽脑汁,这样就导致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没能掌握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倡导教学内容体系化,就是指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能够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根据不同的年段特征,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以使学生在正确教学内容的引导下逐渐提升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等表达的不同语气”。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达到这个要求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制订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依据课后提示中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确立教学内容;《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则可以把“要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作为教学中朗读训练的主要内容;《古诗二首》的教学就可以把读古诗、想画面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总之,在教学内容的确立上,教师只有把整体阅读目标与课文的核心内容要求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与某个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有机融合,才能真正保证低年段阅读教学有实效。

二、教学环节问题化

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着“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这种碎片化的课堂提问形式很容易把一篇美好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不仅使学生无法整体把握文章,还严重影响了思维、情感及审美等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教学情形下,采取“问题化”教学设计就很有必要,它可以把学习任务真正交给学生,让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

所谓“问题化”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优质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入理解的一种学习模式。在低年段阅读教学中,由于课堂内容涉及朗读、识字等多方面内容,因而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利用两三个主问题,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简明、有张力。

例如,教学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课文题目设置阅读主问题“乌鸦喝水遇到了什么困难,乌鸦是如何解决与克服困难的,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有哪些学习收获”,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能使学生明确阅读方向,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又如,《小蜗牛》一文主要讲了小蜗牛每出门一趟就要经过一个季节,过了好久才能爬回家。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主问题“你从哪可以看出小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让学生阅读思考。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就会发现小蜗牛从“小树发芽”的时候爬出去,爬回来的时候“小树已经长满了叶子,树叶碧绿碧绿的”,已经是夏天了……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当然,在低年段阅读教学中,设计主问题的方法还有许多,教师只有精心钻研文本,并且根据课文特点,为学生厘清核心阅读主线,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显得更轻松、更从容。

三、教学活动操作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是与具体的身体操作活动分不开的,作为语言认知活动的主体——身体必定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对语言的建构与优化,这是人们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他们的学习特点是以动作活动优先,因此,设计课堂教学时,只有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才能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体现在阅读教学设计上,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感官,以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进而让阅读课堂焕发出无限光彩。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讲了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那些没有真本领,只会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仗势欺人的人。寓言故事本身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容易读懂,难就难在对寓言寓意的理解上。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笔者经常见到有些教师为了图方便、省时,或者生怕学生不理解,就直接把寓意打在PPT上,让学生读熟记住。这样的教学只是停留在知识的浅层面,即使学生当时記住了,背会了,也不可能真正对学生的生活起指导作用。只有学生自己“悟到”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操作活动:1.读。读通课文,读懂故事。2.思。想想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3.演。分角色表演狐狸在前面走,老虎在后面跟的部分。4.联。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像狐狸与老虎这样的人。

如此教学,学生就会在具体的操作活动的引领下,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寓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和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多设计一些让学生操作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设计板块化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不再是单纯的全盘授予,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因而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教师也应改变传统的以“剧本式”的设计走向灵活开放的“板块化”设计。

所谓“板块化”设计也叫“分步组合式”设计,其主要特点是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把一节课或者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板块明显的、彼此之间有着一定联系的教学板块。这种教学设计,可以把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充分地凸显出来,从而改变课堂杂乱无章的现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多重组合,真正激活学生思维,实现语文知识学习的高层次建构。

例如,教学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根据课文特点,教师可以把课堂分为“读中识字,积累迁移,书写指导”三大板块。如第一板块“读中识字”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感受作者对荷叶的喜爱。2.学生自由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了什么。3.默读课文,在圈画出生字词的地方停留,并多读几遍。4.回归课文,再次结合生字词熟读课文。这样的板块设计,主次分明,要求具体,既有对课文整体朗读目标的基本要求,又有对具体教学内容把握的要求,遵循了“整体感知—细节把握—整体把握”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本,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板块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从而有效避免“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现象的发生,真正为学生获得扎实的语文知识以及提升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低年段阅读教学中,适合学生的阅读策略还有许多,比如,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先学后教,等等,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语言智慧,真正提升和发展阅读能力。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低年段体系化阅读教学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构建体系化试验安全管理模式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
低年段阅读教学激趣策略浅探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