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

2018-04-22罗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作用舞蹈

罗婕

摘 要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舞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发展,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内容,对舞蹈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舞蹈 小学音乐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将舞蹈与小学音乐教学结合,是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得以完善的有效举措,也是音乐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合理引入舞蹈,以此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1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

1.1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舞蹈对于小学生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其中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走向学习道路的第一步,这个时期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如果符合小学生心理诉求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奠基坚实的音乐基础,让小学生对音乐具有更大的兴趣。而通过用肢体语言表达的舞蹈融合到音乐教学当中,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更深的理解到一个个音符组成的内涵,陷进去音乐的魅力中。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审美具有很好的作用,甚至于有可能会促进学生将来走上音乐这条路。

小学音乐课堂中涉及到舞蹈的部分有很多,教师就可以从这点介入,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良好的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制作一个小的舞台剧,集舞蹈,音乐,表演等于一身,从而促使小学生在玩中,闹中就能完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将舞蹈因素有机的糅合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这对于小学生锻炼肢体协调,培养音乐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促进学生身体的良好发育

舞蹈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很有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做很多舒展身体的动作,在学习当中不自觉的锻炼了身体机能。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也是一项有关于身体活动的学习,但是舞蹈和体育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舞蹈更在于柔,在音乐带领的氛围下,学生能够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对于艺术的追求和音乐的感知。教师经常性的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学习和训练,促使学生的音乐教学效果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小学生的身体尚处在发育期间,身体还处于未开发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可塑能力十分好,尤其是在7~13的年纪。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性的将各种舞蹈加入到音樂教学当中,针对小学生的特性,教师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习一些活力十足的舞蹈动作,从而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身体发育。而舞蹈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气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学生的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肢体问题有效改正,促使小学生得以健康的成长。

1.3有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要在实际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联想能力,从而为音乐和舞蹈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一些基本动作之后,为学生明确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这个主题进行自主创造,在利用基础动作进行更多的动作创作,促使在音乐渲染下,舞蹈能够更加具有张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对音乐和舞蹈具有更深的体会,只有真正的明白音乐的深刻内涵,才能实现符合其内涵的创造出相应的舞蹈作品。

为了促使音乐教学能够收获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下进行自由舞蹈,根据学生自身对于节拍的理解,进行舞蹈动作的变化,并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各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模仿,从而促使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良好的发挥,宣泄他们的天性。教师可以以更多更有趣的方式进行舞蹈和音乐的教学,尽可能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素养。

2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整合策略分析

2.1注重音乐教案的精心设计,促使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

在音乐当中融入适当的舞蹈能够更好的体现出音乐的内涵,也能够促使学生实现对音乐更深的理解,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具有很好的作用。而想要实现音乐和舞蹈做到无缝连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计划,在进行前期备课的过程中,对于音乐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全面的掌握音乐节奏,设计相配合的舞蹈动作,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打下充足的准备。教师对于音乐和舞蹈之间的连接问题要明确注意,只有做好良好的结合,才能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参与,具有更深的感悟。

例如,教师在进行一些特定歌曲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其歌曲的鲜明特点之上进行,在充分的了解歌曲的各项情况之后,进行舞蹈动作的想象和创作,实现舞蹈动作的良好的编排,而舞蹈要在音乐的基础之上进行也就说明了舞蹈一定要良好的配合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其次,每首音乐都是蕴含着特殊的感情,并且传达的是某一特定场景下发生的事情,所创作的舞蹈一定要符合当下的情景设定,能够明确的传达出当下所具有的浓厚情感,将音乐中的每一个节奏下的情感活动都落实到舞蹈动作中。这种对音乐的体验和舞蹈的编排,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音乐,同时能够在各种符合小学生天性的舞蹈动作下被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素养。

2.2创设音乐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为了促使音乐和舞蹈的教学能够切实的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创造一个符合音乐教学内容的情景,为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小学生在一个符合心理诉求的学习氛围下被充分的激发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从小学生很熟悉的儿歌入手,教师根据歌曲大意为小学生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进入到这个音乐氛围当中。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舞蹈中加入这个音乐中涉及到的一些动作,让学生实现亲身的体会,让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教师还可以在讲完故事之后,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之后推举一个学生进行表演,其他组的学生可以对其点评,从而很大程度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和舞蹈当中。

或者教师在讲述一些叙事性歌曲时,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之后,让小学生幻想自己是这个歌曲的主人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舞蹈来演绎这个音乐,还可以用一个小剧的方式充分的调动自己的表演情绪,促使这个音乐和舞蹈更加的灵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是主导,舞蹈的辅助,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于音乐课上的舞蹈教学安排要适度。小学生的兴致有的时候是控制不住的,经常有的时候,舞蹈部分应该结束进入音乐教学部分,但是学生由于在这个过程中的天性得到极致的发挥,难以抽回,导致课堂秩序难以维护。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难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学生自身所产生的影响也十分不好。因此,舞蹈的学习要适度,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良好的控制。

第二,舞蹈的设计创造要以音乐为主。舞蹈在音乐教学课堂的出现,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是为了音乐实现良好的教学而服务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舞蹈出现的目的。

第三,舞蹈动作要符合音乐情境。教师要做到出现该舞蹈让学生想到对应音乐,出现一首歌曲就会自动反映出相应的舞蹈。

3结束语

舞蹈往往是人的肢体传达出的视觉动作,舞蹈的画面感直接可以博得孩子们的眼球,往往更能引起共鸣,吸引孩子注目。给孩子们的音乐课堂加入舞蹈,更能为孩子们的世界添一抹亮色。音乐与舞蹈本身就存在着密切联系,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借助舞蹈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蒋海云.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

[2] 周晓燕.小学音乐课堂引入舞蹈教学措施[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24).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作用舞蹈
冰上舞蹈搭档
我和舞蹈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