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现状及优化对策
2018-04-22马阳阳
马阳阳
摘要:中国画作为我国美术艺术的一种,在历经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之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风貌。缘于中国画特殊的价值,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作用显著。目前,有关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的研究备受瞩目。本文基于对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现状的简述分析,重点就其相关优化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精神意蕴;优化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美育对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各大高校多有开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包括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等。但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现阶段的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等,对其本身价值的发挥还有待提升。因此,进一步优化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现状
时至今日,中国画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综合来讲,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定位不仅仅是笔墨锤炼,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整体文化素养。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与实践中,许多高校美术中国画的教学定位不准,忽视了学生综合发展,相关理论落后,关涉内容繁杂难成体系,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困惑。部分执教老师的文化素养偏低,对中国画内涵的理解浅薄,重视技法传授,却忽视了作品的意境体悟,很多时候陷入了美术史教学的误区,难以发挥其真正教学价值。中国画本身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其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亦需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汇入新的元素,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
二、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优化对策
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是一项系统化过程,其中不仅仅关涉到知识、技法传输,同时还承载着丰厚的精神意蕴。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明确目标定位
素质教育引导下,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其关注点在于全面发展学生。课程目标的确立对完成课程整合具有导向、测度及评鉴等功能,首先具有先行意义。目前而言,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的目标仍然是以品鉴为主。事实上,中国画本身作为艺术承载体,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法、趣、意,继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绘画及审美体系,对引导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作用显著。因此,基于全面发展学生目标导向,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应进一步分化各阶段目标,建立以精品和经典为师的课程观,重视知识与技能传输的同时,强调品鉴过程中形成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综合学力,包括思维、创造、情感、意志以及态度等,进而提高他们的品味和眼界,深化其对该种艺术行为的理解。
(二)加强师资建设
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其自身对中国画精髓意蕴的了解浅显,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专业教学发展与提高。同时,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其综合水平建设尤为重要。对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多样化的教研培训活动,及时传导先进思想理念,丰富教师学识涵养,深度解析美术中国画教学的意义及作用,提高相关教师的认知,并强化他们的创新能力,分享经典案例,使之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另外,对于教师个人而言,亦需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动态,了解中国画历史及艺术价值,通过互联网络,开拓自身知识视界,吸收先进思想理论,不断延展自己的专业所长,继而组织有效教学实践活动。
(三)优化课程设置
中国画在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至今,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艺术体系和独特的艺术面貌,承载着丰厚的精神思想,为后世人传唱。目前来讲,相较于古代画家的文化修养,当代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学生整体文化修养表现一般,关于诗词、古文、画论等方面的学习只是浅尝辄止。对此,高校美术中国画教学,应注重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不断优化其内容设置,有机地将民间美术、西方美学融汇其中,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代潮流并进。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美术教师可从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其背后的精神意蕴,激发学生真切的情感体悟,并适时解读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帮助学生深刻领悟中国画的精髓,为他们的艺术创作行为提供启示。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尊重其个性差异,营设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并将所学转化为所知。
参考文献:
[1]袁江洪.关于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学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6):90-91.
[2]趙金霞.探析传统中国画在当代高校美术教学课堂中的意义[J].艺术科技,2015,28(10):279.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