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泪尽催心,生死断情

2018-04-22宋丹丹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南乡子江城子艺术特色

宋丹丹

摘要: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纳兰容若的《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都为词史上悼念亡妻经典的爱情绝唱。两首词作蕴含着相似的创作心境即对自己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但所要表达的深层内容又有不同,苏词更多的是现实的不如意与内心的苍凉,纳兰词是自己身处高位内心充满了身不由己的无力之感。两首词在艺术特色上,都使用了典故和一些相同意象;都是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都虚实结合,但在深度上略有不同;语言上两首词都简洁自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且五言、七言间或使用,用韵讲究。将两首悼念词进行比较阅读,穿越时空界限,领略词的精华,情的真挚,美的享受。

关键词:《江城子》;《南乡子》;创作心境;艺术特色

《诗经》中的《绿衣》、《葛生》被看作是比较早的悼亡作品,之后不断有文人对这个主题进行吟咏。“悼亡”之称,最早出自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其文学影响深入人心,使人们所提及的悼亡诗便是专为亡妻而作的。之后,著名的悼亡诗和诗人不胜枚举,如唐代元稹的《遣悲怀》、李商隐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等。在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的发展历程中,苏轼承上启下,起着举足轻重的过渡作用,在悼亡词的产生和发展上功不可没。苏轼情深义重,为他的两位夫人都写过悼亡诗词,尤其是为其第一任妻子王弗写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影响之大,令人动容感叹。在他的笔下,夫妻除是生活上的伴侣之外,更像是知音朋友,知音难觅,佳偶难寻,因此王弗的逝去令苏轼伤痛欲绝。此后的悼亡诗词,或多或少都受到苏轼悼亡作品的影响。例如纳兰容若的悼念亡妻的词作《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苏轼悼亡词的影响,与其有颇多相似之处。

一、创作心境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话题,两个相爱的人都渴望朝朝暮暮,白头偕老,自古以来,这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现实是由于身体健康状况、意外事故等各种原因,一人先逝,生死别离,最难消遣。失去亲人爱人的苦楚,往往是一生的,只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程度会有所不同,刚经历生死相别时,一时的伤痛爆发,恨不能随之而去,随后很长的时间里,虽然没有了那种歇斯底里,深入骨髓的痛,但是会陷入孤寂之中,而伤痛之感不时会慢慢地渗出来,源源不断,或睹物伤情,或悲叹身世,念及亡人,愈加悲伤。这种感情,是时间越长越难以磨灭,甚至可以说是终生不愈的残疾。因此每到亡者的生日、忌日,或是周年,或者其他有回忆的日子里这种记忆或感情就像喷涌而出的瀑布,长期压抑的思念就会层层翻涌出来。

苏轼19岁时与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成婚,王弗知书达理、温婉贤惠,两人爱情甚笃,恩恩爱爱,既是夫妻,又为知己,生活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弗随苏轼颠沛流离,身患疾病,于治平二年(1605年)卒于开封,年仅二十七岁。苏轼十分悲痛,久久难以释怀,后在熙宁八年(1075年)乙卯正月二十日,即亡妻去世十年之际,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苏轼时年四十岁。当时,正是苏轼艰难的时期,贬谪于密州作太守,生活的艰难更容易使苏轼想起与王弗相濡以沫的十年,于是写下了这首悼亡词或者说“记梦词”,表达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也暗含宦海浮沉,身世漂浮,“人生如寄”的慨叹。

纳兰容若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当时卢氏十八岁,她端庄典雅、贤惠温柔。夫妻二人情投意合、恩爱幸福,卢氏既是纳兰生活中的伴侣,同时也是其文学上的知己。但是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三年后卢氏因为产后遭风寒离开了人世,这对纳兰的打击极大。因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平日常伴皇帝左右,所以夫妻间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妻子的离世让纳兰的心中满是自责痛惜之情。回忆曾经夫妻间的美好生活,再来对比现在自己的身不由己、孤独无力,只有把这深沉地悼念寄托在词中。《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写于卢氏去世不久,是其四十几首悼亡词中经典的一首。

因此,苏轼和纳兰性德的这两首词都是抒发对自己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遭遇与失意,让他们更加深深地怀念曾经一起走过的美好时光,这是两者相同的创作心境。但是,两人除了思妻之情外,还包含了其他不同的思想。苏轼更多的是想起以前与如今的境况相比,不禁令词人有着更多的宦海浮历尽沧桑的感慨,从而赋予了这首悼亡词以沉重内敛的感情基调。而纳兰由于处境与理想差距颇大,其身上的责任是其永远也逃离不了的枷锁,所以词中更多的是由于身不由己的无奈,而愈加想念妻子卢氏曾带给他的慰藉和温暖。

二、艺术特色

首先,两首词都用典巧妙得体。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借用前人的诗句,语出《本事诗》“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冈。”[1]这里苏轼巧妙地化用这个典故的意境,言明明月照耀下,埋葬妻子的松冈,为词人每年肝肠寸断的地方,如今,月亮、松树依旧,但是夫妻二人却天人永隔,这般深情,冲击内心,读来令人动容。纳兰容若的《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中“泣尽风檐夜雨铃”是借用白居易的《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借用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来抒发自己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及对亡妻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其次,两首词都有着相同的经典意象,例如梦的意象、泪的意象等。苏轼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在妻子逝世十年后一次梦境后创作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小轩窗中妻子精巧的梳妆打扮,容颜依旧,恍若昔日,既亲切又熟悉。好久未见,然却失了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感,更多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深沉。十年恩爱的夫妻,生死两隔,如今梦中再聚,也是凄凉,作者将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此情此景,痛彻心扉,感人肺腑。在“梦”的意象的运用上,纳兰性德也并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是技高一筹。《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中“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便是写梦意象的经典句子,比喻纳兰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意深远,却中道分离。以“梦”喻生,以“醒”喻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直接言死,既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思念和痛悼。泪的意象在悼亡词中经常出现,表达思念与沉痛之情。苏轼《江城子》中:“相顧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营造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泪千行”夸张的手法将苏轼的仕途坎坷,心中苦闷、抑郁心情寄托在对亡妻的悼念中,真挚感人。《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中的泪也是极尽情思,令人动容。“泪咽却无声”颇有苏轼“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意境,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为酸楚感人,因此词一开始就为思念爱人,悼念亡妻奠定了凝重的感情基调。

再者,苏轼的《江城子》与纳兰的《南乡子》都是有情有景,情寓景中,情景交融,且情感基调都为哀婉凄绝,表达对亡妻的思念。《江城子》上片写现实状况,通过“孤坟”、“尘面”、“霜鬓”这些景物来写现实的悲凉和不尽人意,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下片写梦境,写“轩窗”之景贯以“梳妆”的动作,回忆越是仔细,心中越是悲痛,于是不禁“泪千行”。梦醒时分,心更加落寞寂然,作者自叹想必每年的这个时刻,都会更加怀念远在千里的松树环绕下安息的妻子了。清顾贞观在《通志堂词序》曾评价纳兰的《南乡子》曰:“婉丽凄清”[2]词上片通过“泪、画”等意象,睹物思人,语痛情切,严厉责己,表现出爱之深、情之切,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下片写回忆诀别的痛苦,“梦、泪、鹣鹣”意象交融,營造了凄婉的意境,抒发了深切思念、无比哀痛的情感。

另外,现实与虚幻的结合也是这两首悼亡词的共同之处,但虚幻构景的风格和感情度有所不同。在苏轼悼亡词中构出的梦境十分真实且所构之景有作者自己的参与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就似真的妻子在梳理秀发,作者静静在一旁看着,给人以超越时空之感,意境更为开阔。而纳兰容若这首词中所构虚景就没有上述开阔的境界,而是哀伤,所有的景物都充满了哀伤,是作者心理的写照。此外,这两首词语言简洁自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且五言、七言间或使用,用韵讲究,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感情的抒发可以收放自如,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

三、结语

悼亡词,苏轼开启先例,最先将悼亡主题用词的形式表达,在苏轼的悼亡词中,词人与妻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女性的地位不再是丈夫的附属物,而是有着独立的个性,这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到了纳兰性德进一步把悼亡词发扬光大,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水平颇高。《江城子》与《南乡子》分别作为苏轼与纳兰代表的这两首悼亡词,主题相同,即悼念亡妻;词中含有相同的感情基调,即对爱妻的深切怀念;因为作者际遇不同,暗含在两词中的内容略有不同,苏轼更多的是现实的不如意与内心的苍凉,纳兰性德是虽身处高位,尽享荣华富贵,但是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身不由己的无力之感;两词都用到了梦、泪等意象,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都虚实结合,语言都简洁自然、且五言、七言间或使用,用韵讲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参考文献:

[1]马学林.宋悼亡词的双壁—苏轼江城子和贺铸鹧鸪天比较探赏[J].邵阳学院学报,2006,(2):75.

[2]明道,中华经典藏书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380.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猜你喜欢

南乡子江城子艺术特色
南乡子
江城子·春潮不息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南乡子·奇峰傲骨
南乡子·庆祝党的十九大 隆重召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以“情”之钥匙开启《江城子》感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