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诗人步履,找寻心中田园
2018-04-22黄蓉蓉
黄蓉蓉
这是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这是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这是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这是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
本次说课的主题是“循着诗人步履 找寻心中田园——《归园田居其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分析
俗话说,对症才能下药,因材才能施教。结合本次教学内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力作《归园田居》)、授课对象(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及对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考量,我们做了深入调研,采集各类大数据,对此次教学进行了综合SWOT分析,精准把握了教与学的真实状态。我们发现:
创新解读能引发“无穷创意”是最大的优势;
诗歌学习多存在“浮于表面”是最大的劣势;
信息技术会带来“学习革命”是最大的机遇;
海量信息易造成“选择恐慌”是最大的挑战。
从中,不难看出,此次教学的突破点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让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将这座1700多年前的中国民宿真实还原。
二是如何让古韵变成今风。让陶渊明活在当下,让这位生活的智者栩栩如生在眼前。
于是,本课教学目标也就应运而生了:
1.认识陶渊明其人,能学会知人论世;
2.感受田园风光,能找寻诗歌意象;(重点)
3.进行拓展提升,能汲取古人智慧;(难点)
4.培养创新思维,能尝试多元解读。
二、教学策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采用“体验式混合教学模式”,将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现代传统有机融合,以云班课为平台,以自制“古诗主题学习云教材——古韵今风”为载体,创设视听结合,立体交互的语文学习环境,让文化可以体验,从而缩短时空距离、实现古今对话。
现在,让我们与这群00后一起,进行一次远足,参观一座古宅,拜访一位古人,体验一种生活。
三、教学过程
课前,平台发布主题任务单:循着诗人步履,找寻心中田园,要求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并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队,确定个性化解读方案、课中深化品味完善作品并進行展示,学生带着任务进入课堂。
整个课堂结构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性导读——悟一下诗画的融合。学习软件呈现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陶渊明诗意图》,特别能引起美术专业学生的共情,让学生调动积累,说一说透过图画能联想到的诗句,找出其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田园风光”,从而引入本课。
第二环节:真情诵读——来一场最深情朗诵。点击诵读按钮,教师精心制作亲自范读的MTV弹出,师生共商诵读方法,同学们找出了韵脚“an”,由此体会到了诗歌的音韵美;发现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应该读出如释重负的轻松感等,把握了诗歌的情感美,诵读的基本方法了然于心,布置学生课后为MV配读,参加“人人都是朗读者”活动,竞选“最佳朗读者”。
第三环节:知人论世——会一位最朴实长者。点击按钮,一位朴素清癯的种菊人映入眼帘,他是东晋最有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391年到405年,是怎样纠结的一段时期,终于选择挥手官场回归田园头也不回。一条曲线,把陶渊明仕途十三载“五进五出”的曲折生动展示,同学们扫描二维码阅读教师为大家精选的资料,了解了他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切感受到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悔恨,“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渴望,一个“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诗人淳朴形象栩栩如生。对作者的深入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学们也找到“知人论世”这把打开诗歌情感大门的钥匙。
第四环节:入境赏读——看一看最美的风景。本诗语言通俗易懂,然而这种绚烂之极的平淡,十五六岁的职校生未必能轻易领会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诗中“风景”?音画结合,我们随诗人款款而行,不觉间走进了一个美丽的村落,南边的田野绿草如茵,诗人正荷锄归来,矮矮的草屋,周围榆柳成荫,桃李丰硕,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辨,炊烟袅袅,鸡鸣狗吠隐隐传来……同学们在诗句中穿梭,找意象、明修辞,发自内心地感慨陶渊明真是“白描”的高手。
第五环节:精彩品读——聊一聊古人的智慧。播放一段能让人身心沉静的音乐,陶渊明的其他田园诗作一一呈现,同学们“穿梭时空”与陶渊明对话,“电子留言本”记录下他们的敬仰:有同学说,您入仕为官十三年,仍不忘“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梦想,那种“不忘初心”值得学习;有同学说,深入了解了您的经历,我明白了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有同学说您回归的不只是田园,还是一个精神港湾……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表达的空间,他们追寻着诗人步履,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第六环节:创意拓读——秀一秀最闪的作品。至此,大家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各组完善作品,纷纷秀出自己的创意解读成果:文学“大咖”为陶渊明洋洋洒洒写了一首赞歌,对陶渊明其人其诗有了全新的认知;浪漫“歌者”把流行歌曲《成都》改编成《田园》,诗歌意象在歌词里反复,诗中没有直言的情感在歌声里回环,作者对田园根深蒂固的爱是歌曲的主旋律;有心“学霸”在云班课与大家分享了一组“《归园田居》印象笔记”,挖掘了“恬淡处事”“守住初心”“诗意栖居”等写作素材,令人拍手叫绝;巧绝“丹青手”把诗歌绘成了自己拿手的画,简单的几笔勾勒,素淡的色彩搭配,画面很淡,味道却很浓,这不正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需要达到的境界吗?
循着诗人步履,大家找到自己心中的田园,学会了品读诗歌的方法;依托软件与平台,我也记录下了孩子们的努力,成为我科学评价学生的依据。
四、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淡化结构分析,强化诗意体验;破除旧格俗套,糅合知人论世;捕捉人性之光,诗化现实生活。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师生智慧共享,平等对话,在品读文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