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
2018-04-22崔洁
崔洁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在小学阶段也是如此,加之我国城乡结合的逐渐深入,更加注重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方式方法的掌握。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学科性,应用题也自然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难点,对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讲解习题的解答技巧,提升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本文将通过读题、复述、推敲、情境设置等几种方式,对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应用题
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应用题向来都是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但同时对于应用题的学习和解答,也是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对近十年来数学习题的研究得知,应用题已经成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题型,并且占有相当大的分值比重。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在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上十分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帮助,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
一、通过读题和复述来理解题意
在小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首先便是要对题意进行理解,读题属于进行应用题解答的首要步骤,同时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养成反复读题和思考的习惯,并且在读题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到不出现错字和加字现象,使学生能够在独立阅读和默读的基础上,逐渐理解习题含义,进而提升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理解,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在身心发育上都不够成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应用题又属于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强逻辑性的题型,因此学生在理解上也势必会产生困难。对此,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对习题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只有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够使学生自身对习题的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部分学生在首次读题的过程中,仍然处于认字、认词的阶段,因此无法对习题真正表述的内容进行理解,这时便需要教师对其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够自己流利的将习题朗读出来,然后顺利进入到理解阶段。在目前大部分新教材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许多应用题都采用图文的形式呈现,这样作为小学生的读题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很容易领会到习题的含义,还能够培养学生看图会意的本领。另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在读题完毕后将习题的含义复述出来,使教师充分了解到学生对习题的理解程度,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通过反复推敲提升审题能力
要想提升城乡结合部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图中所表达的含义进行反复推敲,以此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题中所呈现的含义。
首先,数学术语方面的推敲。例如,在学习“倍数”内容时,对应用题中所提到的“倍数”“相向而行”“中点”“终点”等含义进行推敲,同时还要对数学应用题中所提到的“增加到”“增加了”等具有较强相似性的术语进行仔细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对题意做到真正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运算。
其次,数学数量关系的推敲。为了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应使其在解答过程中,对应用题中提到的数量关系进行仔细的推敲。当代心理教育学家西蒙曾经指出“对应用题的解答过程其实质上是一个模式识别的过程。”例如,在对“行程问题”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关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解决。因此,识别问题将对解题的完成程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对题中所提到的数量关系进行反复的推敲和识别,才能够使习题得到正確且准确的解答。例如,“儿童裤子48元,衣服的价格比裤子贵9元,鞋子的价格又比衣服贵6元,问鞋子的价格多少钱?”对于此种问题的解答,有些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思维,想不出该如何列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衣服的价格比裤子贵9元”这一关键句,然后推算出衣服的价格到底为多少钱,接下来再抓住“鞋子的价格又比衣服贵6元”这一句,推算出鞋子的价钱最终为多少元,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之下,通过对习题中关键语句的反复推敲和循序渐进的列式计算,最终使得这种价格计算的习题被迎刃而解。
三、通过情景设置提升审题能力
除了本文上述介绍的“阅读和复述”“推敲术语”两种方式来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能力以外,还可以采用设置情境的方式,来达到提升学生对习题理解能力的目的。所谓的情境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习题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将题目进行转化之后,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解题环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下提升自身的审题能力,进而做出正确合理的解答。例如,蔬菜店中共计运来5箱蔬菜,其中菠菜2箱、油麦菜3箱、每箱菠菜为25千克,每箱油麦菜18kg,问一共运来多少千克的蔬菜?对于此种问题的解答,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对习题内容进行复述,进而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然后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自己想象成蔬菜店的店主,然后对自己这次进货的总量进行计算,有了“店主”这一角色,学生的解答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首先根据菠菜和油麦菜的箱数和每箱的克数计算出单独的总量,然后将两种蔬菜的总量相加便得出了最终的蔬菜总量,学生在理解这一解题思路以后,对此类应用题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而完整的理解,使自身的审题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情境设置时,可以带领学生将习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等以列表、画图等形式展现出来,使题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情节、数量等更加清楚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铲除障碍,更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应用题属于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所在,大部分小学生在与应用题的接触过程中常常把握不到规律,审题能力较差,这时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设置教学情境、反复推敲数学术语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技巧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齐隽.探究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及提高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09):193.
[2]袁少勇.巧学活用,举一反三——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7.(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