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018-04-21陈祥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情境导入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情境导入的现状分析、情境导入的原则、情境导入的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优化课堂情境导入,使情境导入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情境导入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实现:1. 学有价值的数学;2.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 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获得最大化的数学发展,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问题。一节课情境导入能很好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因此设计一个好的情境导入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每件事情都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是一样。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的认知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长久,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刚上课时不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在一堂课的开始,一个好的情境导入是非常必要的。什么是“情境”,怎样使用才能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 情境导入的现状分析

1. 情境导入流于形式,忽视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动力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许多教师积极投身在课堂教学实践和情境导入大流,他们认为,不管教学是否有效,只要戴上了情境导入的帽子,就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于是开始不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就随意的创设情境,或是把“现成的”情境通过“现成的”多媒体或者其他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而接下来的教学都是围绕这样的情境所展开的,试问这种“现成的”情境怎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样没有目标的情境,是脱离了学生实际的,是流于形式化的。

2. 情境导入时间太长,减弱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和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又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左右。很多教师在情境导入环节花费太多的时间,导致学生的兴趣减弱,又影响后面的教学环节。

3. 情境导入远离学生生活,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器官处于最兴奋状态,能更快,更好的接受教学信息。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源自具体情境。因此,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原则

1. 创设情境要真实,考虑学生生活经验

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自觉学习知识的热情就越高。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在学生鲜活的生活环境中,挖掘学习资源,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无处不在。

2. 创设情境要自然,考虑学生思维过程

数学问题的核心是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这就要求必须要创造有思考性的情境,要把思考空间提供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而不是做作,牵强。

3. 创设情境要有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

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建立在旧知识、经验的认知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最近發展区”,认为新知的建构应基于这个区域,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

四、 小学课堂情境导入的一般方法

1. 唤起旧知,直奔主题

复习旧知,可以巩固旧知,使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做进一步的理解,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体会到其更深刻的意义。温故而知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猜谜质疑,激情导入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新课时用谜语导入,既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增长,又可以使学生思维开拓,还可以使学生愉悦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以生活实际导入

情境必须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现象,现实中的数学是由不同的环境所形成的,因此现实数学能成为儿童学习数学的基础。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问题,然而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才可以使他们感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最好的老师,因此引入课堂情境更多的应该是儿童所关心的内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和学生互动起来。

4. 设疑导入,激发创造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教师教新课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与课题有关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往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思考问题。设问引入,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

5. 故事导入,吸引注意

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非常喜欢听故事。当课堂上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时,会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心情愉悦,高高兴兴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可以用这样的故事导入:共读绘本《谁是四边王国的王子》:从故事中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能来到最后一扇门,是因为它们具有了边和角的一些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特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融入绘本,一方面内容有趣轻松,让课堂“活”了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另一方面通过故事的主线叙述,图片呈现“边,角”的特征,学生模糊的“已知”被唤醒,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进一步探究和理解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6. 动手操作,因势利导

通过动手操作对知识能更直观,更形象,更专注。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拿出4根小棒,你能用这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学生摆出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师:如果拿掉1根小棒呢?请用3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摆出三角形)。师:好,如果再拿掉1根小棒呢?拿掉1根小棒,保持不动,那这是什么图形呢?你们知道吗?接着引出课题:认识角。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导入只有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最感兴趣。导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选择合适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

陈祥,浙江省诸暨市,诸暨市店口二小。

猜你喜欢

情境导入小学数学
情境导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情境导入”艺术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导入的应用
数学课堂的导入技巧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