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雍正皇帝:满汉全席,我没吃过

2018-04-20李舒

看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雍正皇帝奏折饭碗

李舒

雍正五年八月,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生气源于一个传闻,雍正听说钦差大臣护送“苏禄国贡使回国”,途经苏州时,受到地方政府公务接待,其中有“满汉席”。

当时,宫中的宴席分为两种,一种为“满席”,一种为“汉席”,根据乾隆时所颁布的《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与光绪时所颁布的《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满席一般用于“万寿圣节、元旦朝贺、公主、郡主成婚”等场合,而“文武会试入闱出闱宴,均用汉席”。

而奏折中所谓的“满汉席”,其实是当时江南官场兴起的一种习俗。“满汉席”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人李斗所撰写的《扬州画舫录》:

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食次。第一分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汇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汇珍珠菜、 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第二分二号五簋碗十件:鲫鱼舌汇熊掌、米糟猩唇猪脑、 假豹胎、蒸驼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 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第三分细白羹碗十件: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班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 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一品级汤饭碗;第四分毛血盘二十件:<豸蒦>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臛、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 白煮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白面饽饽卷子、十锦火烧、梅花包子; 第五分洋碟二十件, 热吃劝酒二十味, 小菜碟二十件, 枯果十彻桌, 鲜果十彻桌, 所谓“满汉席”也。

看看这报菜名一样的“满汉席”,属于大大超出規格的“三公消费”,怪不得雍正皇帝大怒,在奏折上批示“迎接贡使,款待失体”,并且要求苏州巡抚陈时夏赶紧麻溜回复,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上发火,后果严重。很快,陈巡抚的奏折来了:

有吴县、长洲、元和三县,于公所备满汉席并寻常果点各二桌,邀请贡使,请臣与布政司相陪,贡使因病不来赴席,即将所备之席送去,并未设有看二之席,臣亦无亲请赴筵之事。——《朱批谕旨》卷 11 下《朱批陈时夏奏折》。

我翻译一下,陈时夏的意思就是,皇上啊,满汉席这个事情是有的,但是第一不是我准备的,是下面三个县搞的;第二,因为贡使生病了,所以这饭就没有吃,送去给他吃了。第三,不管他最后有没有吃,反正我没有吃。

“满汉席”流行于江南,大概主要吃的是排场,所以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曾经这样抱怨:“今官场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不过,他大概想不到,在很多年之后,大清早就灭亡,“满汉席”的名头却越来越大,并且升级为“满汉全席”,最终以讹传讹,今日的百度百科词条上,“满汉全席”一栏,居然赫然标注来自清朝宫廷。如果雍正四爷泉下有知,不晓得会不会把那个建词条的人,拖出去打屁股呢?

猜你喜欢

雍正皇帝奏折饭碗
成长与“饭碗 ”
“丢掉饭碗”的由来
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浅析《红楼梦》对二月河创作的影响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Vocabulary Translation
恼人的人数问题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的内务府相关的奏折
雍正朝奏折制度发展概述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