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特点

2018-04-20马俊杰

艺术评鉴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姿造型

马俊杰

摘要: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创立于50年代,是我國古典舞蹈中的精髓,对世界舞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

舞姿是人们用来表达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舞蹈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而中国传统舞蹈的舞姿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要求舞者的体态能够表现出丰富、和谐且强烈的美感。为了研究舞姿在舞蹈动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舞姿特点的了解,并将眼神与四肢动作相融合,要求在神与体完美结合的过程中迸发出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并将独特的民族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生命力   舞姿   造型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88-02

一、中国古典舞舞姿的体态特征

中国古典舞舞姿的体态特征可用“圆、曲、拧、倾”四个字概括,它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元素,也是舞姿造型中必不可少的体态。我国舞蹈家将手、眼、身、法、步巧妙地与婀娜多姿、形态万千的舞姿造型相结合,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为传民族之情,达民族之意提供了丰富的舞蹈语汇。但舞姿的千变万化,总是不离“圆、曲、拧、倾”的体态特征,下面笔者就多年来对中国古典舞的学习与认识分析述之。

(一)圆

“圆”:“圆”的体态在中国古典舞的舞姿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是身体以腰为轴心以圆为轨迹进行运动,形成“三圆”动律,即:平圆、立圆及八字圆。而八字圆又是各种转换连接中的必然过程,是转换的衔接点。在审美上它是一个弧线,在动作上主要在踝关节处做勾、撇、绷,小腿要在膝关节处做端、直、掖,小臂关节运动的晃手,上臂在关节处的摇臂,以及腰、胸颈在回旋等都是舞姿“圆”的体现。

例如在舞蹈中常出现的“云手”动作,是以舞者的腰部为中心,依靠手臂前后左右依八字形挥出圆形的“风火轮”,并依圆形(八字形或蛇形)交替碾行的“走圆场”,以腰为轴而臂为辅,做舞姿立圆的运动的“翻身” 等,都是“圆”这一特点在身法、技法上的具体化。

(二)曲

“曲”:就是曲线,是中国古典舞舞姿中的又一特点。它注重形体的曲线美和运动过程的迂回曲折,是指身体和四肢弯曲成各种不同的弧度,表现舞姿的柔美线条及柔和曲线,暗示含蓄的意思。在舞姿动作中,要避免棱角,不能直来直去。它讲究从反面做起,比方说“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冲先靠,欲前先后”等,例如:做“顺风旗”时,一臂上举稍弯曲的同时手心向上做“托掌”动作,另一臂拉开“山膀”形成双向弯曲,做“山膀”时,双臂呈弧形线条即可。

(三)拧

“拧”:是中国古典舞美的支柱,是指下身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颈、头)向左或右作水平旋扭。“拧”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运用最多,其作用是非常重要而突出的,许多舞姿和技巧都用“拧”的动律构成,而且将它与别的元素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复合元素。在拧的体态特征中,多以腰为轴的“横拧”加以运用。不同的舞姿都是在“横拧”的基础,融入胸与肩的仰或含进行变化的。“拧”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卧云”,“它要求舞者向右蹋步,渐渐下蹲时向左侧拧动下身,最后,右脚着地,左腿盘拧在右腿之上,右手抬至后背,整个人给人一种复杂的盘绕之感”。

(四)倾

“倾”:主要指的是身体的倾斜,要求是以髋关节为限的同时上身躯干往前、后、左、右做不同程度的屈伸、伸躺等动作,如:探海、踹燕,老鹰展翅等。当然,也可在倾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的动作元素,形成各种丰富的姿态,让舞姿更加的多元化。

综上所述,从古典舞舞姿的这些体态特征不难看出,它都是一些上身的变化,其中蕴含了“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通过对古典舞体态特征的认识,了解到舞姿中的圆、曲、拧、倾是相通的,有着大圆套小圆,圆中有曲,曲中有圆,及“十拧九倾”等规律。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特点,并自如的运用,从而使舞姿在舞蹈中起到点睛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点、线配合

(一)含义

点和线是经常提到的专业术语,它本身的含义也是多方面的。它的点就是舞姿的造型,线就是舞蹈运动的过程。从动作的外部形态看,“点”指的是在舞蹈动作中突然停止或突出的强拍,“线”指的是舞蹈动作的路线;从气韵来看,“点”通常指的是舞者瞬间的闭气,包括在舞者动作起伏的强弱以及眼神的作用和转换,“线”更多的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感、乐感以及韵律感。

(二)节奏

用“点”和“线”来表现舞蹈动作外部运动轨迹及节奏处理的强弱快慢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典舞在节奏上,并不是匀速的,而是在“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且有变动规律的节奏中进行的。此外动作的力度也是有区分度的,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等区别,这些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点与线,身与心,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的完美融合,使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具有“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独有特色。

三、中国古典舞舞姿在技术、技巧的运用

中国古典舞蹈的精华之一就是身法和舞姿,中国古典舞舞姿的技巧以拧倾体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舞姿的技术技巧有较大区别。将舞姿运用到旋转、翻身、弹跳中,不但能丰富人物性格,更能为舞蹈增分添彩。

(一)旋转

中国古典舞的旋转有小舞姿转和大舞姿转。它的技巧多以拧倾体态为主,这里强调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的不同,在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要求中对动作的笔直要求较高,要求长而舒展且有延伸感。旋转靠的是全身的协调性。舞姿从身体传达到手臂、跨,再由手臂传达到手指尖,让舞姿显得长而舒展,并富有生命力。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在身体形态上还表现为拧倾体态的转。

民族舞对复合性和流动性的要求较高,要求舞者能通过由下往上等转动来体现较大的空间变化幅度,并通过在转动过程中体现民族舞的复合流动性。以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挥鞭转和平转为例,挥鞭转属于直立转的一种,从芭蕾舞中借鉴而来,在保留了下身旋转的基础,加上上身与手臂的舞姿变化,使舞姿转更富有复合性和民族性。如在挥鞭转中加入托掌转,按掌转和穿手轉等,不仅使身法在舞姿转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更加强了难度。而平转虽也属直立转,但其的流动性相对强一些,空间变化幅度也大。无论是做直线还是圆周的,在运动的过程中,加入带舞姿的上步掖腿转或由上往下的舞姿转,都能使原本单一的动作更有生命力。

(二)翻身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巧妙地将身法与舞姿相结合,以手臂为辅助以腰部为轴,使舞者在倾斜的状态下做各种翻转移动,并要求在翻转过程中保持仰俯转和。由于不同的舞者具有的性格不同因而翻身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有所差异,有些会表现出连绵不绝的感觉,而有些则会传递出干净利索的艺术效果。除了节奏上的处理与表现力,它在空间运动上,形象也十分鲜明,如“探海翻身”要求舞者在做空间弧线动作时能够传递出连绵不绝的情感,而“串翻身”能够使动作呈现出波涛汹涌的视觉效果。

(三)弹跳

中国古典舞蹈中弹跳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在弹跳过程中保持用力与轻飘的结合,能够通过集中且快速的发力保证“寸劲”,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并且我国民族舞蹈近年来对弹跳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跳的过程中,将不同的舞姿加入到大、中、小跳中,能够更好地表现“拧、倾、翻、闪、展、腾、挪”的特点,这不仅将舞姿中的身法韵律得以展现,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了难度。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将地面的身法动作向空中发展,也可在空中进行变方向的训练,使舞姿弹跳,起伏跌宕,对比鲜明。因为古典舞中对弹跳的技巧要求较高,强调要有一定的弹跳技巧,同时这也是舞者更好表达舞蹈技巧的重要前提,此外与毯技技巧的结合也在加强舞姿弹跳难度的同时为剧目增添了亮点。

四、中国古典舞舞姿的提炼与发展

谈到舞姿的发展与提炼,笔者认为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舞姿对今天的中国古典舞创作来说,绝不是平空而出的,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时代的转变,使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这里指的提炼是“变其形、扬其神”,讲究的是连贯的韵味而非平常指的程序片段化教学。

五、结语

中国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中国古典舞步继承了民族舞的主要特点,将中华传统武术和中国国粹戏曲作为呈现美学特点的重要依托,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国外芭蕾舞步的精华,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逐渐形成。通过充分了解中国古典舞舞姿的特点,舞者能够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舞舞姿的体态特征与身法动律相结合,并配合手、眼、身、法、步,生发成出千姿百态的舞姿,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沈元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舞姿造型
看看,春的舞姿
石头也会舞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风中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