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近代中西方美术思潮及中国美术发展

2018-04-20王小红

艺术评鉴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展

王小红

摘要:经济全球化及国际贸易化的实现,在加快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发展,使不同国家在经济及文化上的往来及交流越来越频繁,有的国家甚至达成了同盟,共建美好未来。我国为世界较大的共产主义及发展中国家,在该趋势下也在文化尤其是美术文化方面得到了发展,并与西方美术文化进行了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美术思潮,即近代中西方美术思潮。该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及引导作用,故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得到中国各美术学家及相关学者的重视,还将之融合到日常的美术创作中去,足以见得中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近代西方美术思潮   中国美术   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48-03

中国美术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对我国很多领域乃至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故一直以来在中国文化发展中都得到重视及关注。中国美术发展至今,已经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自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国际贸易的时代就已经到来,使很多西方文化被传入到中国,美术文化也不例外,并对中国美术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某时间段里还引起了一股西方美术潮流。但随着我国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已经将西方美术文化很好地融入到中国美术文化中,形成了中西方美术思潮,最终促进中国美术发展。所以下文先分别分析了中西方美术思潮的发展,然后分析了近代中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

一、近代西方美术思潮的发展

早在20世纪初期,近代西方艺术就已经形成,美术是当时西方艺术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及复杂性,所以在当时出现了很多文艺派别。具有抽象性的艺术也被称为抽象艺术,与很多写实艺术一样,都具有很强的理性主义,因此被当做是理性主义的艺术产物。但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写实艺术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共同点,主要表现在表现手法都比较激进,两者也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写实艺术比较注重外在世界的真实,而抽象艺术则比较注重内在的真实。与写实艺术相比抽象藝术早在19世纪中期就成为了近代西方艺术的发展主流,所以在20世纪形成的近代西方艺术中,抽象艺术的比重最大[1]。

近代西方艺术最早发展时期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抽象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西方艺术发展三大主流方向,此外还包括一些主义性艺术,诸如科学主义、人本主义性艺术,这两种主义则成为了近代西方美术思潮形成的根源,也可以归纳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形成了近代西方美术的两大美术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多地区即国家在文化上都进行了来往,并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文化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矛盾。因为每个地区的文化、精神文明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往来和交流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障碍和问题,进而发展成两种不同精神文明及文化的矛盾。西方美术文化也不例外,在与其他国家美术文化进行交流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故近代西方美术文化在发展时会尽可能提高自身的生命力及创造力,以在世界各国美术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决定了近代西方美术思潮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及感染力,也被纳为现代美术创作研究主要内容,使西方美术文化在该思潮下从传统美术理念和技艺转向了美术创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还出现了印象主义美术,该类型美术的出现加快了近现代西方美术的发展使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印象主义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外表的第一印象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利用明快鲜艳的光感、简洁的笔触,将西方美术完成前的形象真实追求意向转变成对求色彩和光的追求。另外,印象主义还引导学院培养画家从室内创作走出了室外,并在自然世界中探索到自然色彩等美丽事物,为美术创作增添了很多光亮和色彩,为近现代西方美术思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指出了新的前进道路。我们从近代美术表现形式中发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变革,使人类的生活方式、习惯及观念都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在该变化下人类越来越注重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流露,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美术中简单的几何线条拼接所展现出来,使人们的生活有依托,故印象派艺术成为带领近代西方美术思潮发展的一大力量[1][2]。20世纪以来,近代西方美术文化已经流入到很多国家,对世界很多国家的美术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不乏有中国,还引起了中西方美术融合的一股潮流,促进了中国及西方美术文化的共同发展。

二、近代中国美术思潮的发展

(一)中国近代美术发展的动力

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所以所蕴含的文化非常灿烂,而美术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但承载了中国古代及当代人民的生活信息,还传承了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并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及情感。早在明朝时期,很多西欧国家在进行商品贸易时都会想方设法的传入他们的古典艺术,但因为中国国力雄厚、文化底蕴丰富及美术文化成熟,所以拒绝了西欧国家古典艺术的传入,对他们蛮夷之邦的舶来品也不屑一顾,足以见得中国美术文化的发展历史之悠久[2]。

但在地方工业革命后,我国古典艺术就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因为该期间还发生了很多侵华战争,西方很多国家都在我国进行文化上的入侵,所以该时期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入侵。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地区建国家,这一现象在艺术领域得到了凸显,例如在当时中国很多地区都开设了很多西方美术馆、西方美术学校及培训机构,很多中国学者还出国留学,学习新的美术文化及技巧。

当然,在该形势下中国很多美术家的民族意识都被唤醒和激发出来,为了推动我国近代美术发展,这些美术家积极向西方优秀的美术文化学习,并利用这些西方美术创作技巧来优化中国美术文化,在中国传统美术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绘画技术进行美术作品创作为,终于在20世纪末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立了很多属于中国的艺术学校,并将中国国画作为中国美术的精华进行学习,更是出现了齐白石等伟大的国画艺术家。另外为了抵抗西方艺术思潮的入侵和泛滥,我国艺术家们积极开展了各种艺术活动,以加大我国传统艺术宣传力度,进而唤醒我国人民的文化自豪感[3]。

所以中国近代美术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第一,为振兴中国民族精神及传统艺术文化,强力抵御西方文明的冲击,所以在1920年成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地点在北京;第二,中国传绘画艺术受到西方美术的挑战,必须将“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口号打响,并给予中国美术新的生命力;第三,在强烈的中西对比之下所形成的巨大落差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他们倡导通过收集和研究古代的艺术作品,从中获得新知[4]。

(二)中国近代美术兼容并包局面的形成

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多,使我国增加了很多西学美术家,这些美术家不仅学习到了很多传统及近代西方美术文化,还将西方美术文化以传统的形式带入中国,使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美术很好的兼容在一起,并相互碰撞和融合着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美术现代化发展,同时也很好的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文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传统文化保留最多的国家[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门被全面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在刚开始的阶段受到了强力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新文化因子的影响下中国美术文化又有了新的活力及生命力,使很多新型的绘画艺术形式在中国兴起,形成近代西方美术与近代中国美术的兼容并存;第二,在西方美术的冲击下中国美术呈现出对推崇西方美术、提倡创新、发展新兴美术形式三种局面,这三种局面相互冲击、碰撞和借鉴,最终逐渐走向兼容并存的道路;第三,各种兼容并存局面的出现衍生出各种美术思潮及派别,主要包括国粹派、西派和融合派三种思潮,其中徐悲鸿是西派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还大力支持西画的引进及西方美术技巧学习,林风眠则是融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相互融合[6]。

三、近代中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

第一,近代西方美术的野兽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均对中国美术思想产生冲击,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美术学家们的创新欲望,即将西方美术所传达的各种思想融入到中国美术中来;第二,近年来西方美术现代哲学思潮已经在中国美术领域得到了渗透,促进了西方美术与中国美术的融合,也为中国美术现代主义美术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中西方美术的融合是近代中国美术思潮的一大特征,这决定中西方美术相互融合、并存成为中国美术发展新趋势;第四,近代中国美术思潮在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得到了推进,并普及到各教育领域,成为人们思想及情感的主要承载空间,使中国美术越来越大众化、国际化[7]。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美术思潮和西方美术思潮在某些方面可以实现融合,也在近年来引起了一股中西方美术结合思潮,但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在根本上还是有区别的,中西方思潮均对中国美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完善中国美术文化体系,促进中国美术文化与西方美术文化共同发展。所以中西方美术思潮在我国社会上引来了各方人士尤其是美术领域专家们的重视,使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更为迫切。故上文先论述了近代西方美术思潮,然后分析了中国美术思潮,最后详细分析了近代中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岩.分析中西方美术理念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J].设计,2017,(24):138-139.

[2]何文婷.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J].美与时代(中),2017,(11):6-7.

[3]梦月.从布歇画中的中国元素浅谈贸易对于中西方美术交流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7,(17):24.

[4]常文娟.论中西方美术的共性与个性[J].大众文艺,2017,(07):108.

[5]栗壮志.中西方美术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评《20世纪初期中西美术教育改革比較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147.

[6]张璐.中西方美术史中的风格学发展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4):28-29.

[7]皇甫琳琳.论中西美术的共性与个性[J].艺海,2015,(05):142-144.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