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审计的探索
2018-04-20耿明坤
耿明坤
摘要:加快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是审计机关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山东省单县审计局为例,详细阐释了县级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审计的经验探索,以期对各地审计机关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审计 大数据 单县
近年来,山东省单县审计局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深度变革和深刻影响,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开展审计工作,坚持统筹推进、夯基固本、攻坚克难、放大优势、注重实效,矢志不渝地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破解了大数据审计在基层落地难的问题。
一、县级层面统筹推进,避免审计机关单打独斗
菏泽是全国经济责任审计的起源地,而单县率先在菏泽市启动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抢占了发展先机。正所谓“有为才有位”。本着以更强能力、更大担当为县委、县政府排忧解难,提升审计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单县审计局提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腾笼换鸟、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将大数据审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为发展大数据的“试验田”,以期借审计之力撬开大数据领域的大门。鲜明特点体现在:一是统一指挥。县政府成立了审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打破隔阂、各司其责、联动建设,避免了单靠审计机关一个部门势单力薄、协调不力的局面。二是顶层设计。研究编制了《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审计规划》,制定出台了《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办法》,描绘了一张长远蓝图,订立了一套管理大数据的规矩。同时,县政府批复成立大数据分析中心,挂靠县审计局管理,赋予审计为大数据战略杀出一条新路的重任。三是条件保障。追加临时预算240万元,择优选调6名计算机专业人员,为搭建数据中心、集聚人才优势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夯基固本,加速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式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全能人员。把人才当作大数据审计最关键的要素,加快审计人员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武装进程,将信息技术前沿理论、数理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纳入日常培训,提高审计人员驾驭大数据的能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行动,一方面邀请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前来授课教学,另一方面选派审计人员外出培训,接触新知识新理念。截至目前,单县审计局有16人通过山东省审计计算机中级,数量居全省县级审计机关前列。在全市首届大数据审计分析能手竞赛中,单县成绩名列前茅,有6人入选菏泽市大数据审计分析人才库。
加强数据采集,建设数据中心。开展大数据审计,数据资源是核心要素。对此,单县依托大数据分析中心,整合政府部门和重要行业的数据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流通和交换,扫除了大数据战略的最大障碍,审计机关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庞大的数据资源,为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审计机关发挥职能优势,充实和完善数据中心,审计进点前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通过数据定期报送制度,让静止、碎片化的数据动态化、连续化,建立了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平台,涉及全县17个单位,达到真实、完整、及时、安全的基本条件。
加强数据管理,方便数据利用。一方面,下大气力攻克数据整合关。对因录入错误、数值缺失、重复冗余等情况形成的非标准化数据或无效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完成标准化转换工作,防范非标数据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精准度,减少数据“说错话”。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攻克数据保管关。强化对数据及其查询结果的规范化管理,严格信息安全,对所取得的数据交由数据分析中心统一管理,任何人调取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制度。注重查询结果管理,查询语句要保留过程、查询结果要及时上报,不允许查询审批范围之外的数据,不得私自对外泄露查询内容。注重电子数据保密,实施访问控制、设定操作权限等方式,为电子数据构筑多层次的安全防护壁垒,堵塞窃取审计秘密的通道。
三、攻坚克难,破解大数据运用瓶颈
为打破大数据运用难的桎梏,突围面对庞大的数据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等望“数”兴叹的窘境,单县审计局坚持围绕需求搞分析、立足日常找疑点、着眼实践集方法,让“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在基层扎实落地,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精确挖掘审计疑点线索。
围绕需求搞分析。打通全县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被审计对象电子数据之间的通道,从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挖掘,让业务数据说真话。首先审计组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数据分析需求,采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然后对采集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出其中所需的结果,作为审计疑点、调查核实、完成审计目标。
立足日常找疑点。数据分析中心对数据开展日常性的监控分析,一旦发现问题疑点,立即告知一线审计组开展核实。或者建立疑点库,对疑点多的行业部门部署开展审计,或将疑点分发至审计项目,予以重点关注。
着眼实践集方法。为促进经验交流,基于实践,健全完善计算机审计方法资源库,如:财政涉农补贴计算机审计方法、核销有偿还能力的非应计贷款计算机审计方法、违规支付大病救助补偿计算机审计方法、燃油补贴申领合规性的计算机审计方法等,涵蓋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跨行业跨领域数据之间横向关联比对分析,以及不同年份之间的纵向关联比对分析。既扩展了审计人员的思路,也是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智慧结晶。
四、放大优势,增强审计工作的深度广度
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锁定疑点,审计人员只需拿着疑点到审计现场查实查透,既节约了时间,又提升了效果,提高了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实现“全面搜索、精准打击”的效果。
预算执行审计方面,克服以往只能做到20%抽样审计的弊端,通过大数据审计,一次性对县级90家财政预算执行、部门预算执行、非税收入及国有资本收益审计等方面的审计全面覆盖,建立起广覆盖的监督网络。如,通过关联预算指标和国库集中支付数据、预算单位清算数据,快速审核预算编制追加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率性。通过关联预算指标和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快速分析查找未完全执行的预算项目和尚未执行的预算项目。将税收征管数据与财政税收收入、银行金库数据、企业工商信息、车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筛选出在税收征管中的少征、漏征税收疑点。
经济责任审计方面,通过多渠道获取数据,不仅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还能分析其业务数据,更能通过关联组织人事、财政、工商、税收等领域的数据,对比被审计单位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从整体视角对审计事项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描述,有效改善了传统审计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全面客观反映被审计对象履职尽责情况。
专项审计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对长期积累的数据进行趋势化分析,挖掘出某行业、某群体行为的共同特点,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关键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估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帮助政府发现问题、改进缺陷。如,在保障房审计中,审计人员不必到管理部门漫无目的一项项查看登记情况,而是拿着筛选出的问题记录去核查落实即可。在2017年审计中,审计人员分析比对发现疑点问题线索560条,审计人员按20%的比例进行抽查,而另外80%的问题线索,直接要求主管部门和人员提供证据材料消号,大大节约了审计人员的时间。
村居审计方面,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摸清政策和资金“最后一公里”走向和效益。如在村居审计中,通过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比对,查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财政供养、经商办企业、正常纳税、领取退休金、缴纳住房公积金、购买商品房、拥有车辆等问题。通过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地理信息辅助审计,发现某乡镇某村将旧有的养猪场假冒成新建猪场,套取扶贫专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