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共识激发强大的奋进力量

2018-04-20王海蕴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习近平高质量思想

王海蕴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得到代表委员们的高度评价。我们应如何解读这份约2万字的报告,真正读懂和领悟蕴含其中的重要精神?“落实《报告》的目标任务要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105期“经济每月谈”上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工、俞正声、张高丽、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出席会议。

韩文秀也是《报告》起草组成员,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经济思想,是五年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和理论的借鉴,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经济思想,才能确保我们的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来发展,不断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思想决定出路

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报告》全篇都贯穿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经济发展能够取得历史性的成就,能够发生历史性的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做经济工作,都能够从当中汲取智慧,找到答案。当然从经济工作来讲,我们特别提出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个经济思想是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同时核心要义也非常丰富,包括我们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所以,要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也要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第三,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立足于大局,把握好规律,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以GDP论英雄,这是我们在发展观念、理念方面这些年来的一个重大转变。

第四,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中国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我们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充分体现中国的特色,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所以两者之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第五,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要相机抉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当前经济运行中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结构问题。那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供给侧还是在需求侧呢?答案是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供给侧。因此,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说是经济工作重要的一个方法。

第六,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这几年,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倡议、战略,这其实和原来提出的四大板块: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3+4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希望他们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立体的、良性互动的關系和格局,推动中国的区域发展能够激发出新的动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生动的局面。

第七,要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尤其是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前,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各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使我们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

“稳”和“进”要有机结合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中求进”这四个字其实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治理经济长期历史经验的一个总结,也就是说,“稳中求进”并不是刚刚提出来的,而是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比如说,在199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做到稳中求进。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经强调必须坚持稳中求进。2011年经济工作会议曾经提出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所以,我们党历来在宏观调控、经济治理方面都讲究要“稳中求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稳中求进,强调要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从2012年一直到最近,都多次强调了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我理解,稳中求进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说,这个要求应该落实到具体的经济工作当中,它不是抽象的,应该是具体的。

在经济工作中怎么坚持和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呢?在新的一年,要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保持主要的经济指标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基本稳定,从而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的区间。具体来讲:

一是稳增长。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5%左右,这个目标和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相衔接的,和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符合的,和市场预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从各方面的条件、环境来看,我们觉得完全有把握实现。去年以来,我们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运行通常也有一定的惯性,比如说向上走的时候,会一直往上走一段时间;遇到逆风的时候,往往也会持续一段时间。现在,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处于稳中向好的态势,这种态势相信还会保持下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增强忧患意识,有风险意识。现在我们看到天上阳光灿烂,天边也许有一片乌云正在集聚,所以两方面的情况都要有所考虑。国内经济发展当中,的确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报告》作了系统阐述,国际环境当中也有一些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与风险要尽可能多考虑周到一些。

二是稳就业。要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这就意味着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继续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在就业方面,我们面临的是总量问题和结构矛盾同时并存,在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解决结构性的就业问题,比如说高校毕业生今年总量达到820万;还有其他一些群体,包括去产能,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下岗职工;以及帮助就业困难家庭解决就业身份、性别歧视等方面问题。所以,要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同时也更加公平的就业。

三是稳物价。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要控制在3%左右,这个目标和去年总体上是一致的。现在看来,市场供应是很充分的,供求总体上是平衡的,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是非常有把握的。前几年,目标基本上是3%左右,但实际运行下来价格涨幅大概在2%或者2%以内。所以从新一年来说,我们也有把握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他方面的价格,包括价格的结构性的问题,以及要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房地产价格和资本市场价格变化的态势,要前瞻性预测和把握这些价格变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防止市场和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

四是稳政策。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报告》强调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我们今年的财政赤字率预算是2.6%,比去年的预算降低了0.4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财政收入增长加快的好态势,所以我们有条件来适当降低赤字率。与此同时,还要强调,财政政策积极的取向没有变,财政赤字的总额跟去年相比是一样的,没有减少;财政支出的总规模也是增加的,增长了7%以上,有1万亿元。所以支出规模在进一步扩大,当然与此同时支出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比如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对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民生等领域的倾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这就涉及到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都要保持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的稳定。同时,要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使得更多的资金要流向实体经济或者说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五是稳预期。预期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确实日益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与市场和国际社会的沟通,要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及时解疑释惑,对一些缺乏依据的极端的看法、不当的言论要及时纠偏,这样才能增强国内外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

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还要着力在提高发展质量方面积极进取,要奋发有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进”的主要含义。

第一,经济结构要进一步优化。要持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使得服务业和消费能够持续地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可靠依托。通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往说经济快速增长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三四产业,主要是靠工业,而我们现在主要是靠服务业;以往说经济快速增长需求靠的是什么?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現在消费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第二,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好转。

第三,人民生活要进一步提高。要保持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要努力在七个“有所”方面取得新的扎实进展,七个“有所”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四,体制改革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努力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对外开放方面要进一步扩大。要探索开放的新领域、新途径、新高地。十九大指出要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形成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要以高水平的开放来促进高质量的发展。

总体来说,“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不能相互脱节,顾此失彼,应当实现“稳”和“进”有机结合,使得二者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推动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大系统长期持续健康地发展。

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和大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要求,或者说没有其他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上基数不断增大,过去那种高速增长已经不可能重新显现,所以,今后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成功地从中等收入国家跃升到高收入国家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前面所讲的发展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比如劳动力成本上升了,在很多年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周边一些国家相比是明显偏低,而我们现在比周边相当多的国家已经高了很多。据了解,广西在收割甘蔗的时候要大量使用越南劳动力,越南人到中国来帮助收割甘蔗,可能两三个月挣的钱就相当于他们多半年甚至一年挣的钱,这就表明相比较而言,周边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比我们低一些了。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各方面客观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所要求的。

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高质量发展不是天上掉馅饼,不是说速度掉下来了,发展质量自然而然就升上来了。也就是说,在高速增长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之间并不存在一个天然的无缝衔接,而是说,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付出加倍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期望“一口吃个胖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瞄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年年都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当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都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从多个方面来采取措施,包括我们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要完善“三有”经济体制,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同时还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而且,还要强化人才的支撑,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人才。

猜你喜欢

习近平高质量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思想与“剑”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