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中的婉约之花
2018-04-20孙士现
孙士现
摘要: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是汉族传统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其以雕绣技法见长。常熟花边品目繁多、针法多样,与常熟人文相生相长,具有鲜明、独特的地方风格,进入新时期以来,常熟花边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砥砺前行。
关键词:常熟花边 技艺美 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46-02
山清水秀、温润旖旎的常熟是一座承传了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常熟文化艺术的不断繁荣发展、开拓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曾经灿若星火的常熟花边如盛开在江南水乡中的婉约之花,清丽典雅、温婉可人。
常熟花边历史悠久,远道而来。花边又称抽纱,原是欧洲一种有图案、装饰性的镂空织物手工艺品,它一般以棉线、麻线、丝线或各种织物为底料,经过绣制或编制而成,多用于服装镶边、室内陈设品和床上用品,直到19世纪末花边技艺才传入中国沿海城市,并于民国六年传入常熟。常熟花边是以雕绣技法见长的汉族传统手工雕绣抽纱制品,它运用娴熟精巧的手工技艺将各式图案绣制在不同的布料上,随之去除底布镂空图案,呈现丰富多彩的主题和鲜明的立体感。常熟花边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坚持民间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又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创造性地推出了新针法、新针艺,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加夺目光彩,熠熠生辉,充分展现了这一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之美。花边技艺在国内分布较广,因其技艺差异和产品特点及侧重点不同而名称各异,比如在广东汕头一带称为“抽纱”,京津附近则称“补花”或“挑花”,浙江萧山周边又称“万缕丝”,山东对花边的称谓相对来说更为丰富,有“百带丽”“麻布绣花”“青州府”等。江苏常熟一带的花边最早是两方连续条带形绣品,常见的是绣花衣饰,虽然后来品种增多、图案丰富,却一直沿用“花边”旧称。
常熟花边与常熟人文相生相长。常熟花边以“雕”见长,它靠一枚针、一根线,仿照各式纹样搭配几何线条先将边缘绣好,再去其底布使之镂空、立体,达到镂雕的艺术效果。这种雕绣本身就是一个精致的活计,需要长时间审视和莫大的耐心,要求手眼协调、慢工细活。而江南水乡的女子历来擅长刺绣、编结等女红,针法技艺本就有基础,再加上她们温婉细腻、心灵手巧的特性,很快熟悉掌握了花边的针绣手法,使得常熟花边能在常熟范围铺展繁荣开来,逐渐在当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各种绣花场景遍布大街小巷,或母女传习,或妯娌互教,不一而足,场面热闹非凡,展现了常熟这个江南小城特有的人文风情,固化成多少水乡女子梦中的江南和乡愁的记忆,这也促使花边技术在常熟发展迅猛,在水乡江南摇曳着独特的光彩。通过几代劳技人员的不断创新和砥砺前行,常熟花边逐渐发展成为彰显地方特色、做工精巧、形式典雅的民间工艺珍品,并在2008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可谓盛极一时,声名鹊起。
常熟花边品种丰富、针法多样。常熟花边既有传统品种如抽丝花边、雕绣花边、贴布花边等,又有创新品种如曲带花边、钩针花边、特丽纶影针花边、网绣花边等。美丽的花边图案多以花卉为主,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杜鹃、菊花、梅花、玫瑰、牵牛花等,有的再佐配些卷草、绶带、丝穗等。花边工艺的图案纹样,因受技艺制作、材质等方面严格要求,须对自然形象加以提炼概括,去粗取精,去繁就简,使之更集中、更典型、更完美、更生动,以达到细腻精巧、流畅柔美的艺术效果,体现婉约精致、柔情优雅的江南特色。花边针法以“雕”见长,在“雕”上用足功夫,下狠功夫,形成了独特的“浮雕”“镂雕”技艺,并随之而产生了“雕绣”技法,使所“雕”图案主题鲜明、色泽明快,使常熟花边别具一格,美名远播。
绣一方水土,展万种风情,常熟花边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格。常熟花边有别于传统在绷架上的传统刺绣或抽纱,它操作简易、占地不大,手捏绣布绣制即可,简单便捷、效率极高。与传统刺绣相比,常熟花边针法栉比排列绣制成各类条形,色彩较为简洁明快。这种特殊的适合突出表现线条和小块面的绣制针法可以充分发挥在图案造型上的线条勾勒和装饰,舒展、曼妙的线条契合各类植物枝蔓缠绕、婀娜多姿的生长特点,极富张力和形象,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常熟花边还经常运用“添加法”、贴布、抽丝等方法对大块面进行艺术处理和加工,使图案造型更加饱满、多元,富有神态而又装饰感强。
常熟花边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创作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具有常熟本地特色的表现手法和地方风格,在中国花边技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特别是近年来,在对传统针法和技艺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创制了更多新品种,将常熟花边的风格特色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呈现出时代感更强的艺术风貌。在新品种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象钩针镶布,它在传统雕绣镂空的技艺基础上,极大的糅合吸取了编结工艺中钩针以虚衬实的长处,创新了针法。钩针镶布技法一改过去进行小面积点缀的镶嵌钩针在底布上雕绣的手法,它专注于大面积图案的处理和设计,在编结钩针为底的绣布上镶上各种花纹形象。无论是传统花边技艺中的雕绣还是新创的钩针技法,都充分表现了花边工艺精细入微、虚实相生、层次分明的艺术表现手法。
常熟花边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砥砺前行。传统的常熟花边,品种单一,大多在白布上绣以白色图案或在米黄布上绣以灰色图案。上世纪70-80年代曾辉煌一时,但因其墨守成规、难以适应新时代生活需要而逐渐衰落,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变革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要求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花边不断受到新颖替代品的冲击和挑战。同时,在常熟花边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虽有技艺上的优势和良好群众基础,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完善的营销手段,一直没有形成独具特色、实力强劲、知名度高的花边品牌,再加上其产品的种类、样式比较单一,缺少更新和提高。同时,针对花边技艺的理论研究和相关成果欠缺,在指导花边技艺日臻完善、与时俱进方面的衔接不怎么紧密,使得常熟花边越来越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并渐渐被人们边缘化。在人们生活日益精致化、时尚化的今天,如何传承、创新常熟花边技艺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重塑常熟花边在新时期的崭新形象,重新焕发出传统技艺魅力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常熟花边技艺必须打破常规、力图突破,在保留传统工艺特色和艺术风貌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满足时代要求的创新之路。在花邊针法技艺上要挖掘创造出新的技法,设计新的图案,结合时代特色,创新构思,改进技法,积极融合现代技术,以产品新颖、实用取胜。同时在题材方面,在保留传统花木、缎带、水果等题材的基础上,增加动物、山川、河流等新型图案题材,融入信息、时尚、绿色元素,用新瓶装美酒,将旧貌换新颜,以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将传统工业美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在保留传统花边制作精湛雕绣工艺的同时不断发扬光大,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赋予常熟花边新的生命,注入新的血液,焕发出新的活力,使之可以传承发展并发扬光大。
“七溪流水、十里青山”滋养下的常熟花边,历经百年沉浮变迁仍倔强屹立,生命力不可不谓坚韧,艺术力不可不谓常青,它那优美的图案、巧妙的针法和细腻精致、变化多端的艺术手法不能不令人叹服,它是开在江南水乡里的一朵婉约之花。常熟花边在常熟的发展壮大、蔚然成风是与当地的人文、自然息息相关的。常熟花边对技艺的细腻精巧要求与常熟这块江南水乡沉淀形成的柔婉精细风情不谋而合,可谓是表里相依、相得益彰。常熟花边技艺要求手法细腻、针法娴熟、构思精巧,既要坐得住又要绣得快还要绣得美,在一针一线的穿插游走中,在钩织雕扣的腾挪跳跃中,一幅幅精美的花边作品次第层现在世人眼前,在满足人们装饰实用的同时,也让人们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常熟花边在常熟扎根、发展壮大,历经百年,休戚与共,成为常熟民间手工技艺高超的佼佼者和代表者,是常熟一道亮丽的城市名片,理应受到保护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