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力新时代教育

2018-04-20宋昊炬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机构培训学校

宋昊炬

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联合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就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等问题作出指示。

《通知》指出,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一是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二是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三是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四是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數学等学科)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五是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六是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教育公平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规范秩序,促进“合适的教育”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相当一部分校外教育机构是正规、有益的,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但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甚至影响了学校政策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此次整顿治理,就是针对不符合办理条件、影响教学秩序校外培训机构,以及发生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中小学和教师。另外,学生的“负担”并不是指学生学习成长所应当承担的学业课业、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应当付出的努力,以及应当承担的成本,而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超纲教学问题的负担。所以,教育部作为一线指挥部,一要在法规层面上主要是查违规,查资质;二要在硬件层面上主要是查安全;三要在教学层面上查大纲;四要在管理层面查行为;五要在落实上查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通知》促进了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一起选择、实践、再选择、再实践,反复地尝试直至找到“适合的教育”。所谓“适合的教育”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其次是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教育,第三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党委书记皇甫立同表示,发展“适合的教育”,要通过项目实验和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机会,带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江苏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江苏教育改革正以昂扬的姿态和积极的作为进入新时代,主要体现之一就在于持续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转型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江苏省淮阴中学在实践实验过程中,新建了3个省级高中课程基地(航空航天课程基地、艺术课程基地、国学课程基地)、实验了2个省级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高中审美教育的生态重构、李更生担当精神的创新与实践)、实施了1项“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2017年还申报获批了7个省级“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这些项目实验和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和教育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未来五年,是我国普通高中实现学校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所以,要努力抓住“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的重要机会,配合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规范学校教育大纲,整治校外不符合条件、超纲教学的培训机构,奋力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

另外,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智深认为,目前合适的生态文明教育仍有不少工作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一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法律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教育实施体系,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表彰和督导检查,在各学科的考核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基础知识,通过发布生态文明教育绿皮书,推动生态文明工作不断深化发展;三是建立政府、科研院所、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教育协同推进体系和工作机制。因此,建议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发挥学校培养人才的主体作用,健全中小学课外活动设计,使学生的社会观察、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提高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减负”与公平并行

根据《通知》,一方面,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学科)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有关人员责任。实际上,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教育部对减轻中小学生校外负担的决心,查处以超前超纲教学为实质的“诱导性”、“强制性”的校外培训机构,减少中小学生“被迫”接受额外负担的几率,更从根本上杜绝家长用金钱购买超纲教学的机会,减少经济不平等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的现象。

另一方面,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存在的“非零起点教学”行为,严厉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坚决查处个别在职中小学校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教育部对规范各中小学校教育大纲的决心,从基本教育内容规范教育公平,让各地区、县市学校教授同样的知识内容,严禁校内“缺讲”、校外培训“补充”,杜绝 “超纲教学”、“提前教学”,让所有中小学生努力站在公平、公正、统一的起跑线上。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要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社会非常关注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量”与“标准”的关系如何把握值得研究。“减负”要靠“增效”来实现,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效,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基础,让教师教学有效果、有方法、有能力。增效的突破点在于教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从入职前到入职后的各方面培训。皇甫立同表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教师队伍是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要招聘好、培养好新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淮阴中学现已全面实施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经过十年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要求每位教师订立个人发展规划,分阶段确立一至三年、三至五年、五至十年的发展目标,分层级确立从合格到优秀、从骨干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及名教师的成长路径,以目标引领发展,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和发展专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认为,教育公平,是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机会通过教育去改变命运,去实现人生之梦,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其核心是围绕着怎么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去解决教育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然而,在人才培养上光谈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是不够的,因为人才培养是一条链,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大家都在讲课业负担重的问题,其核心应该是目前整体教育观的问题,这就牵扯到创新人才的培养。过去,学生们习惯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不断地通过各种练习、背诵,使自己终生不忘。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重,一个词要抄好多遍,通过这种学习来增加对所谓的知识点的掌握。现在教育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如何“点燃一把火”,让他们通过教育不断地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通过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思辨,最后去实践,通过这个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辨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传统的方法,反复记忆、反复背诵,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得不错,但是他脑子里就会形成很多框架,非常缺乏创新思维。

新时代教育促进扶贫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何延政表示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投入和扶持下,贫困山区基础教育学校的硬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但仍面临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国家应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抓项目、重均衡、夯基础、强支撑,全力打造教育扶贫的“同心模式”,强力推进贫困山区教育发展,让每个贫困山区的孩子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全国政协委员、郓城宋江武术学校校长樊庆斌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大力推进教育的精准扶贫,建议以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抓手,推进体育教育的扶贫;二是鼓励民办教育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集合社会力量加强农村职业培训,推动农村开展终身教育;三是加强农村体育产业发展,通过推进体育与养生、旅游和文化的结合,形成“大文化”产业集群,带动乡村经济和文化的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认为应建立起统一推广乡村儿童阅读的机构,实现更多更优的阅读资源流向偏远乡村地区。通过中小学教育体系不断推进,加强乡村儿童阅读的普及力度,充分调动社工机构、慈善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形成一张强有力的宣传网,使学校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衔接,同时鼓励更多民间“阅读推广人”参与其中,让乡村儿童阅读在家长、学生等群体心目中“扎根”。

新时代教育需要新方式

黄震认为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历史观,因为他们从小在网络环境长大,这代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我国教育必须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通过各种各样的App、微信公众号、翻转课堂、慕课、混合式教育等教育手段,贴近这些“拇指族”、“网络原生代”的学生特点,同时教育内容影响要更加贴近年轻一代的思维,能够做到入心、入脑、入行。只有这样才能做他们的价值引领,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建议:一是加快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新时代需要高素质人才,老百姓需要个性化多样化优质教育供给,但是现实状况适应不了要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術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条件,国外出现许多新型学校,并且合法化。要想提高中国教育供给水平,就要为新型教育创造空间,政府对此要包容审慎。二是切实给予民办教育公平待遇,维护民办教育举办人的合法权益。

教育强国,落实老百姓的十大期盼

陈宝生坦言,新时代教育,要解决当下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多种多样的期盼:

第一个期盼,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就近上一个又好、又经济实惠、又安全的幼儿园。

第二个期盼,小学生、初中生希望不要择校,不要出现“大班额”,能够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个期盼,高中阶段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走入社会或者走进高校打下基础。

第四个期盼,大学生期盼能够在大学期间完成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转换,希望自己前途有望。

第五个期盼,有的大学生希望能顺利考研,沿着学术的路子前进。

第六个期盼,随迁子女希望能够在迁入地和当地的孩子们一样享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能够参加当地高考。

第七个期盼,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关爱,有的希望能够吃上好的营养餐,有的希望老师能像父母那样关心他,有的希望能上好一点的寄宿制学校。

第八个期盼,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希望从有学上到能上好学。

第九个期盼,家长们都期盼校园欺凌少一点,校园周边的环境安全一点。

第十个期盼,全社会都期盼好老师,都期盼好老师能给自己的孩子上课,自己的孩子能去好学校。

猜你喜欢

机构培训学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学校推介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