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徐克电影透视香港底层空间的银幕嬗变

2018-04-20

电影评介 2018年22期
关键词:黄飞鸿徐克香港电影

对香港电影底层空间的表征和构建进行研究,其实就是对电影的导演和制片方所关注的影像与焦点进行讨论。本文通过列举徐克近年来的影视作品,探寻香港电影底层空间的表征,即电影中常见的基本视觉元素,包括街道、乡村、服饰道具等空间场景,以及人物形象刻画、电影基调等抽象元素。徐克影片通过表征揭示香港电影大背景下的叙事手法与意义构建,通过底层空间的实践性和空间理论的构建,阐述了香港电影的时代特征以及底层空间下人物主体的精神空间,并挖掘出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电影《智取威虎山》海报

一、徐克与香港电影史回溯

香港电影产生于19世纪末,美国“Tommers Edison”影像公司派一名电影摄像师到香港拍摄多部纪录片:《香港街道景象》《香港直隶总督府》《港口》和《香港经济》。尽管这几部纪录片不是由香港电影公司发行,但它们的拍摄地点是在香港,内容又是香港景物,人们便称它们为“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便由此诞生。

1923年,黎民伟创办了全香港也是全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民新制造影视有限公司”。它的成立极大地推进了香港电影业的发展,其不但在1923年创制了香港第一部新闻化纪录片,一年之后又开办了第一个表演培训机构——“民新演员养成所”,旨在培养有演戏潜力的人。但到了1929年之后,受大罢工的影响,香港电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至解放后,香港电影行业才逐渐复苏,而香港电影的真正崛起,还要追溯到1979年。1979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初始之年;大量的电视幕后工作者转向了电影圈,包括徐克、谭家明、余允抗等人;尤其是徐克,可谓电影“新浪潮”中的代表人物。徐克在1979年正式进入影视圈后连续拍摄了《蝶变》《地狱无门》《鬼马智多星》等电影佳作,在影片《第一类危险》中,其第一次将西方电影拍摄手法融入香港电影。1983年,影片《新蜀山剑侠》首次将美国的先进特效技术融合于电影拍摄中,开创了香港电影史的先河。之后的几十年,甚至在进入21世纪后,徐克于香港电影的发展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2005年,电影《七剑》在全球上映获得强烈的反响,影片整体色调沉郁、厚重、朴实,体现了500年前侠客生活的原貌,其在音乐、服装造型、动作方面皆是可圈可点,七把宝剑令每个怀揣武侠梦的人心驰神往,影片整体可以称得上恢宏壮阔。简而言之,作为香港影坛上最具影响力的新生代导演之一,徐克为香港电影的发展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二、香港电影中底层空间概念的产生

“电影由一系列空间片段组成”而“特定的镜头必须具有特定的画面”。作为最具空间表达性的艺术之一,电影跟其他艺术媒介的叙事方法大有不同;“空间”在电影中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从视觉艺术角度出发让电影立体化,简言之,“空间”就是构成电影的“骨架”。

而电影的底层空间,实际上包括底层群体生活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文化空间;此三个空间以物质空间为基础,以精神空间的感知与体验为内容,进而升华至文化空间。物质空间,主要指电影镜头下呈现的群体生存的具体事物和元素。“观众可以在银幕上看到的内容均可以称为物质空间”。这些物质空间主要包括自然空间,亦包括人造空间,即大到世界万物、山川河流,小到家庭寓所,房中一隅;例如电影《七剑》中的荒漠、戈壁;《智取威虎山》中的林海雪原,均是构建底层空间的视觉元素。而物质空间的呈现是精神空间传达的基础,这里所言的精神空间并非“乌托邦”的世外桃源,更非想象中的美好世界,而是从物质空间生发出的关于人物处境和心理活动的精神体验和情感波动。影像中的物质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是多重感知和象征的精神载体,包括创制者所期待大众感知的精神情感,它超越物质表象和物理空间的束缚,向大众分享作为人物或角色的精神体验,使大众参与到情感调动或精神交流中。无论是秀美的江南水乡,还是繁华的香港都市,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皆塑造着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意蕴。

文化空间,即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的底层群体生存空间。20世纪初期,处于半殖民地的香港,在原来传统的、古朴的空间环境基础之上,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空间。香港的现代化进程使得其文化变得多元而复杂,香港在继承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新的事物,形成独特的新文化阵地。香港在文化空间中注入了现代意识,使具有历史感的香港以富有时代气息和现代元素的新面貌成为时代更迭下富有特色的社会文化空间。例如电影《黄飞鸿》的背景刻画就是旧时代香港社会的缩影,影片中底层文化空间的构建则是将英雄主义重新确立,将民族信心重新塑造。香港电影选择典型的物质空间,通过镜头语言呈现“波澜壮阔”与“蛛丝马迹”,将动荡不安的时代和昔日香港的繁华与喧嚣还原重现,将民族的兴衰与历史的进程用镜头记录下来。

香港电影的产生并非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在特定情境下的衍生品和消费品。因此,探究香港电影底层空间,更应将影片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量,从而把握时代的脉络。电影《笑傲江湖》中的人物形象对比刻画十分鲜明:令狐冲生性豁达不羁,岳不群表面正直,内里奸诈,生动地体现了当时香港奸人当道的社会现象和人们对善良的憧憬。香港电影以其底层空间的影像传达社会文化信息,见证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映射着社会文化形态,而香港电影底层空间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及教化宣传的政治意义本身,就是某种文化形态。因此,以底层空间的视角分析香港电影实际上是借助特定的历史、政治及文化语境还原电影艺术,从而管窥香港的发展历程,并对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所呈现的底层空间进行宏观审视。

三、以徐克为代表的香港电影底层空间构建

电影的底层空间叙事,与导演创作的情感诉求不可分割。浓缩香港电影你会发现“江湖”两个字,然而反观徐克电影,“江湖”两个字就是徐克电影的灵魂。因此,通过解读徐克电影中的底层空间构建,就可以对香港电影的底层空间做出概括性的研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徐克手中的银幕世界用这句话来描述毫不为过。的确,电影的“江湖精神”一直被徐克所追捧,前几年《智取威虎山》的上映,犹如寒冬中的一团火焰,透过银幕在茫茫林海雪原上,霍霍地燃烧着,令人激动不已。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充满革命性模板的江湖义事的重塑,尽管它是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江湖故事,但是通过“徐克式”豪放的包装之后,纵观整部影片,已然没有了意识形态上的血腥,与此相对,一股清新脱俗的“侠客”情怀,巧妙且自然地贯穿了作品的始末。通过这种方式,影片《智取威虎山》在徐克的改编下,呈现出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另类江湖:一群解放军士兵,也可以说是一群爱憎分明的江湖侠士,在他们眼中,只要有侵略,就会有保护;只要有压迫,就会有反击,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

在影片的每一个镜头中,无论是破落的村落、华丽的山寨,还是宏伟的林海雪原,徐克一贯严苛的美学要求和底层空间构建手法都在银幕上得到体现。东北粗犷豪放之美绝非仅仅是一处风景,而粗犷中透露出的景致才是美之精华,呼啸的狂风和皑皑的白雪,其实就是天然的底层空间元素。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内容情节在国内早已妇孺皆知,而徐克版本的《威虎山》,却通过底层空间构建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惊喜,尤其是当大量土匪黑话和桥段涌现的时候,他可以做到让观众捧腹大笑,更能做到让观众不由地鼓掌。所以,针对一个剿匪的故事,徐克绝对是有所超越的,他在给观影者带来刺激、紧张等观影感受的同时,也能让观众发自内心地佩服,而此种效应最难能可贵。

1979年,徐克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他“江湖电影”的开山之作《蝶变》正式公映,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平南将军墓地沈家堡的一宗神秘的“杀人蝴蝶”事件。对于一个以蝴蝶杀人奇案为主线的故事,浓郁的悬疑感和恐怖氛围贯穿全片,尽管故事情节复杂,但逻辑清晰,场景刻画也十分逼真,银幕上沈家堡的建造和装饰十分华丽,像是一个微缩的宫殿,面积不大,却曲折多变。人物造型上,黄树棠扮演的田丰一头长发,身披斗篷,外形飘逸,古代传统侠客的形象随即映入观众眼帘,而徐克对电影细节的把控在这些物质化的底层空间构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被称为香港电影“新浪潮”和黄金时代的代表之作,《黄飞鸿》系列电影对底层空间的构建同样精彩,以现代的电影技巧来演绎这个传统题材可谓是武侠电影的创新手段。电影发生在动荡的清末,讲述了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列强侵扰,当局昏庸无能、百姓愚昧无知的现状和一个身怀武功绝技,为民解忧为国效力的一代武学宗师——黄飞鸿,他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反对列强侵略的故事。影片中大量的武打情节和宏大的动作场面在徐克的镜头中都达到了完美无瑕的程度,同时,黄飞鸿的个性形象在武打场面中得到了有力地衬托,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侠肝义胆,甘愿为国为民洒热血,宛如一个民族英雄。电影底层空间由此便从物质空间上升到了精神空间,也就是底层空间的第二层面,显示出的是民族的自信心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影片《黄飞鸿》代表了徐克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对历史的反思,这部影片也被香港影坛公认为“20世纪”香港电影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作为香港武侠片的代表作,《蝶变》《黄飞鸿》的成功离不开徐克对底层空间构建,这也为后期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极好的参考作用。

如果说底层物质空间的构建在《蝶变》中是神秘,在《黄飞鸿》中是宏大,那么其在徐克的文艺电影中便是细腻的。1987年,改编后的新《倩女幽魂》在香港公映,宁采臣的扮演者张国荣天生一脸正义,令人艳羡张国荣不仅生着一张颜值极高的脸,而且自带正义的眼神和散发着阳光气息的气质。而聂小倩的扮演者——王祖贤则美如天仙,即使在《倩女幽魂》中扮演狐妖,依旧自带仙气,让观众无法忘怀她那曼妙的身姿,以及仙女般的容颜。在场景、道具、服装设计上,电影也十分细致;看过电影的观众不难想起,聂小倩出场时,清风美乐伴随而至,王祖贤一身素衣翩翩入境,华美的服装、绝美的琴声与凄凉破落的兰若寺以及后面出现的狰狞千年树妖形成鲜明的对比,哪怕没有对白,观众对人物的形象也能一目了然。如此细腻的刻画,体现的是徐克对电影底层空间表征与构建的严苛要求。自《倩女幽魂》开始,香港影坛古装文艺片复苏,而影片中底层空间的精心构建,从电影上映开始便一直为行业内的标杆,引领着香港电影的发展。

作为香港电影最高产的领域——犯罪片,徐克当然也不会放过。1986年,同样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徐克监制的《英雄本色》正式公映。周润发塑造的小马哥这一不朽形象早已深深根植于观众心中,他忽而长衣带风,潇洒地出现在街头,忽而叼着牙签用美钞点烟嚣张到极点,又忽而拔枪如风,不畏强权傲视一切,这般情节,让人心服口服。影片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幕枪战场景30年来为无数人津津乐道:枫林阁里微风拂面让人沉醉,坐拥着歌女在长廊下辗转反侧,小马哥不时奸笑到毒辣的眼神间的转换,坚定有力的舞步与腾腾的杀气在演绎了暴力美学的同时完美地诠释了电影中对底层空间人物形象的构建。自此片始,黑帮犯罪片成为香港电影另一永恒的主题,以至于后来的《无间道》《黑社会》《放逐》等,无不是在底层空间的表征转换之间叙述着同样的江湖义气、侠胆豪情、男儿尊严。

电影《黄飞鸿》剧照

结语

空间是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建构的产物,同时又在不同程度影响着这个场域中人的行为、方式以及权力意识形态。在香港电影中,以徐克为代表的导演们所构建的底层空间,表现了对传统空间观念的突破,揭示了空间的形成与塑造暗合的权力关系,并形成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式。在徐克的作品中,往往会看到香港电影中一些特别的东西;无论是充满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的《黄飞鸿》,还是嫉恶如仇、爱恨分明的《英雄本色》,都以其精心构建的底层空间,向观众展现了属于香港电影的主流价值观,这样的影片代表了香港电影的态度,那就是永远年轻,积极向上,这也是以徐克电影为代表的香港大众电影这么多年经久不衰的原因。

猜你喜欢

黄飞鸿徐克香港电影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徐克眼中的狄仁杰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王濛莎作品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还原一个真实的黄飞鸿
还原一个真实的黄飞鸿
武术大师黄飞鸿的传奇人生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