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初国民消费:西安影院空间分布史略

2018-04-20

电影评介 2018年22期
关键词:大戏院西安发展

20世纪初西安街景

电影作为承载民族文化,传递独特理念,娱乐大众身心的重要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影一方面在见证历史、记录历史的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的原状,这对人们了解处于巨大变迁中的社会有着极强的辅助作用。谈及中国电影的起步和发展渊源,就不得不提到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大本营的上海。百年以来的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代表和特例,能够积极地吸纳并融合全球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当然这其中包括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新型科技,这便促使上海市虹口区作为电影院出现和集聚的区域日趋活跃。西安作为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使得这座城市从不吝于表现对文化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在近代,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就电影这个行业而言,西安的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节奏较慢。本文立足于西安这个区域空间,尝试通过探讨电影在这个城市的早期发展以及物质环境——电影院的搭建分布情况,来增进对西安这个城市的了解,更好地把握西安市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整体情况,以期透过分析地方性的现象初步把握当时整体国家国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

一、西安地区早期电影院的发展

1908年,严格意义上说,上海放映的第一部电影《龙巢》在虹口活动影戏园隆重登场,此消息一出,众人欢呼雀跃,顿时影院满座;而这种场景在西安出现伊始,历史的车轮已经迈进了20世纪的30年代,即西安电影业的发展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正式发端并逐渐步入正轨的。此时的中国已经摒弃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处在长期战争影响下的西安也终于有了一丝喘息的发展机会,并且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极大地改善,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例如先声电影院、秦光电影院、世界电影院、国民大戏院、民众电影院、西安露天游艺场、阿房宫电影院等;在此期间亦放映了不少的佳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歌女恨》。随着民众对电影这一新奇事物的关注度和欢迎度日渐攀高,电影商人也随即投入资金进行电影院的扩建和内饰的装潢,以期迎合市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由于全国各地开始处于抗日战争的阶段,西安城内硝烟弥漫,致使作为休闲产业的娱乐产业,日渐缩减,导致西安早期的电影产业进入了停滞状态,基本瘫痪。直至建国之后,国家的政局基本稳定,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就业机会也在不断地增加,这才为西安电影产业的发展重新注入了活力。纵观西安地区早期电影院的发展,可以看到,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西安电影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开端得较晚,而结束得也是那么的利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家环境对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影响。

二、西安地区早期电影院的空间分布

在中国,电影最初进入市场的场所并不是所谓的电影院,而是和当时的人们生活作习息息相关的一些场所,如茶楼和戏园子等。随着外国电影运作模式的传入,电影院这一作为电影放映的场所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建造一座电影院需要综合考量的要素较为复杂,因为电影业的发展和繁荣不能只单单依靠情怀,更为重要的是资金的支撑和运作,这就涉及到会为电影院带来经济效益的一些指标,比如人口的疏密程度、周边经济的繁荣与否、交通是否便捷等等。

(一)早期一些重要的电影院及选址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本文尝试梳理并总结出早期西安电影院的地址分布,这对于了解其后期用动态的眼光去考量空间演变的规律或策略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以下笔者列举一些重要的有标识性的电影院作为参考依据:1930年出现的两家电影院先声电影院和秦光电影院分别位于西安东大街青年会和盐店街;而世界电影院也将院址选在了盐店街这个地方;之后出现的国民大剧院则位于五味十字中州会馆,现在这个地方恰恰是西安市第六中学的所在地;民众大戏院位于西安市中心钟楼的黄金地段;阿房宫大戏院位于竹笆市北段;同年的西安露天游艺场选择在已有的易俗社游艺场的基础之上进行翻新重建,这其实是一种节省资源和成本的做法;西京大戏院则建在东大街端履门什子;民光大戏院建在马坊门;随后的两个电影院即陪都大戏院和新民大戏院分别建在东大街116号和尚仁路,而尚仁路就是现在的解放路;明星大戏院位于北大街路西、钟楼西北侧;银汉电影院并不是一座新的影院,而是在原有的案板街易俗社露天剧场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宝珠大戏院位于南院门33号;平安电影院位于案板街新安商场。上述所列的这些电影院都是当时规模较大,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要场所,梳理出这些电影院的地址和建造的先后顺序,有利于分析并总结出早期西安地区电影院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这一变迁的趋势,为后续研究找到症结所在,为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提供了关键的参考依据。

(二)空间分布的特点

早期西安电影院的空间布局基本上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归纳和说明。

1.以南院门为中心的影院聚集区

对西安历史较为了解的人一定听过南院门这个名词,南院门作为西安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中心,可谓西安市的一处地标。根据上述所列举出来的有名的发端较早的电影院,就会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电影院的选址皆是围绕着早期西安的政治中心——南院门而铺开的,随后电影院分布的中心就会出现明显的转移。一般而言,政治中心的所在地会吸纳大量的人口集聚,由于人口密度较大,商业机会较多,就一定会催生出众多的产业形态,形成一定的商圈。商圈的形成会促使附近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并跟进时代发展的脚步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而电影院的出现就是基于这种现实的考量和需要。自辛亥革命之后,众多人口就涌入南院门这个地方,造成该地人口聚集,消费市场较为活跃,此时的电影行业就依托于大众的消费口味和追求新鲜刺激的体验发展起来。

2.电影院空间分布的东移

西安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古城,在其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亦受到外界推力影响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恒久的屹立,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优势。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地更新换代,西安城内出现了具有现代气息的火车站和汽车站,这就极大地改变了西安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重新规划了西安的城市布局。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建立使得交通变得便捷,不同区域之间的人们会在这个地方集中停靠,给商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这也就促使东大街和端履门成为了新的商业中心。而火车站和汽车站恰恰就在西安城的东部,这也造成了后期西安电影院发展空间布局东移的局面。在此区域内,不同的货物,尤其是洋货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基于这种日常的新奇刺激,人们对舶来物的兴趣就会增加,休闲娱乐这一板块的发展空间就会变得尤为宽阔,这就使得作为人们精神消费的电影产业不断繁荣发展,而作为电影产业物质化载体的专业化电影院建设亦如火如荼地展开。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院的空间分布不是凭空设计的,而是与诸多要素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三、西安早期电影院空间分布的缘由

探究西安早期电影院空间分布的缘由,就一定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电影院的建造地址和数量这一表象来得出一般的结论。其实,电影院作为隶属于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的一个物质化载体,一定要在文化消费这个视域下去分析导致现状出现的原因。

(一)人口因素的影响

电影院消费的主体是人,因此人口聚集的多寡和密集程度对电影院承载量或者说是容纳量直接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西安作为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历来为有政治影响力的人士关注的焦点。早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王朝末年,一批怀有新思想的爱国进步人士纷纷要求开展变法,这就使得国家处于新旧政权交替的动荡时期。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一直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西安城内的斗争不断,杨虎城将军治理期间,西安才处于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而电影业的发展和电影院的建设,亦始于此时。长期的战争使得西安人口数量减少,且处于西北内陆的地理位置极易引发自然灾害,使得城内的人口数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交通获得了极大改善,尤其是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建立;铁路和公共交通轨道的出现和增加促进了不同省份和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全面抗战开始之后,不少有志之士和文化学者纷纷转向陕西延安,这使得西安人口的聚集更为密集。而这一切为西安带来的是更多的消费需求和精神消费的市场,并为电影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以南门院为政治和商业中心的西安城内布局,逐渐向东大街和端履门方向转移,人口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南门院作为传统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人口数量众多毋庸置疑,因此商机不断显现,集餐饮、生活和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商业街不断扩充内容,丰富人们的各种选择。但是随着城区扩建和铁路建设的影响,外来人口的涌入为西安的东部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也开拓了新的市场。电影院毕竟是市场化的产物,是处于一定的商业运作模式下的商业形式之一,其选址只有结合人口密集程度的这一因素,才能保证电影院的上座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电影院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效益的支撑,因此电影院的整体数量和空间布局分布是和经济效益紧紧挂钩的。民国时期的西安整体还是基于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布局规划发展而来,依据经济中心为辐射点的影响力不断向外扩散,此时的社会大环境相对较为稳定,因此民众有了足够的精力和经济能力去承担与满足精神消费娱乐消费的需求。但随着内战和全面抗战的开始,经济发展萧条,西安城内的物价水平急剧攀高,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负担水平,导致了许多电影院门可罗雀,之前风光一时的电影业基本上陷入了瘫痪的境地。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发现,此时西安城内影院的数量急剧减少,分布的范围和密集度也明显降低。随后国内政治时局相对平缓和稳定,西安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是以延安为主的中央红军的所在地依托,其后期的发展较为顺利。而此时的西安的交通条件亦得到了较大的改观,这不仅体现在陆地交通道路数量的增加,便利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商业往来上,还体现在西安作为拥有火车站的城市,更加促进了当地工业与商业的繁荣。就中国而言,经济发展的规律就是越是靠近海岸线和河流,经济的发展就比内陆地区要好,针对西安而言,受到东部经济影响最多的当然是东部区域,这是铁路最先到达的地方。因而此地的商业贸易发展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增加了更多的消费需求。经济的繁荣使得商人看到了电影业的发展前景,纷纷在之前已有的戏院或影院的基础上进行翻建和重建,这样一来便刺激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可谓良性的发展互动,实现了经济的常态发展。

(三)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规划决定了城市新的中心的出现,这也决定了该市商机和经济活动重心的转移。一般而言,一个城市由于人口的增多,商业的不断繁荣和外来人员的不断涌入,会使得原有的城区容纳不了如此庞大的人群,因而扩建是刻不容缓。西安的城市建设规划以钟楼的东面为中心开始动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此地已建有火车站,另一方面则西安作为内陆城市,要想进一步密切与外界的联系,就必须向东发展,即要学习东部的经济发展经验,增进与沿海地区的交流,如此便导致新的城市格局形成。早期的西安商业中心多集中在城区的南面,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涌入东面,围绕着东大街这个核心,包括尚仁路这一区域,商业逐步增加,与人们生活相配套的基础设施逐步健全,这亦促进了电影院数量的增多。城市东边由于作为新的发展中心,整体的环境是比较良好的,加上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已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使得区域的建设质量亦能够承载电影院设施的应用,尤其是新道路的不断建成,新的建筑风格也与外来的电影业气质较好地匹配起来。新区位的出现其实已经在为电影业在西安城的发展造势,和现今西安的发展格局一致,东部这片区域已成为西安市商业和经济的重要支柱。

20世纪初西安城貌

结语

电影院作为电影业发展的重要物质环境依托,一方面反映出影视发展的专业化趋势,另一方面显示出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程度。西安作为我国著名古都,探究其早期电影院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情况,其实是关注我国传统文化或者说传统的意识观念在应对外来西方文化的进程中的融合情况,是了解普通人精神文化需要和休闲娱乐需求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处于新旧文化交替中处于工业文明冲击的城市的一面镜子,而其照出的则是众多在困境中存活与发展的文化产业和影视产业的状况。这对于全面把握早期中国内陆地区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具有极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大戏院西安发展
西安2021
Oh 西安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上海大戏院三月“重生”
70多岁上海大戏院改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话剧《惊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