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员损伤成因及预防措施
2018-04-19裴楠
裴楠
【摘要】田径运动是一项基础运动项目,具备竞技性特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田径训练中,动员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不仅影响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还浪费了训练时间。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田径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期望能帮助田径运动员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加强安全意识。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损伤成因;安全教育
田径运动具有高强度、长时间、高标准的特点,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也很容易造成运动员的身体损伤。一些严重的运动损伤甚至会给运动员的终身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应当重视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避免运动员产生损伤或突发情况的概率,从而为运动员持续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不足,出现疏忽大意
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成因,与运动员本身对损伤的认识、自身安全意识、自身预防措施有很大关系。在实际训练中,如果运动员安全意识不强,做一些超过自身身体素质的动作,就会造成运动损伤。同时,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最终影响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二)动作不够标准,身体素质较差
在田径运动中,一些运动员只有准确掌握所要完成的动作,减少出错,才能降低运动损伤。如果动作不够标准,违反了生理结构、运动力学原理和机体特点,就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同时,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具备力量、速度、耐力和敏捷度等多方面的素质,如果缺乏了某项素质,就会造成运动损伤,进而影响了正常的运动活动。
(三)热身活动不足,准备不够充分
训练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就立即投入到训练或比赛中,由于肌肉的力量、韧带的伸展性都不够好,身体的协调性差,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在田径训练之前,运动员必须要准备充分的热身活动,在运动心理、生理系统等方面做好准备,进而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
二、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提升防范意识,注重安全教育
提高运动员、教练员的运动损伤防范意识是减少运动损伤的关键。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将安全教育放到第一位进行贯彻落实,让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成因、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以及预防措施有一个系统认识,提升运动员自身防范意识,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同时,运动员还要对自身身体素质有一个正确认识,采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个性化预防措施,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此外,教练员在训练中,也应当监控、分析、把握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成因,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实施合理的训练方案,如此才能进一步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
(二)提升身体素质,做好养护工作
如果运动员能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升各项身体机能,增强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各种运动素质,那么就能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是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重要途径。以增强力量训练为例,教练员可以运用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增强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耐力等素质,为专业技术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当意识到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做好防范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做好运动损伤后的养护工作。一旦发生了严重的运动损伤,就应当及时做好就医工作,并禁止带伤进行比赛或训练,让运动员培养一个良好的身體素质,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三)做好准备活动,逐步提升训练强度
在田径训练中,运动员应当做好准备活动,循序渐进地提升运动强度,避免因运动量过大造成的运动损伤。准备活动是体育训练前必须进行的一个活动,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科学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构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提升运动员的神经兴奋性和身体协调性,提高运动员的肌肉温度,增强血液流量,加快氧气扩散,为肌肉组织供氧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之后的运动训练做好心理准备。在准备活动中,运动员的注意力已经从其他活动转移到运动活动上,做好了运动训练的心理准备。此外,还应当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制定科学的准备活动。比如,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田径技术水平、训练阶段、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区别对待,为每一个运动员科学编制运动训练方案,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从而有效预防运动员负担过重造成的运动损伤。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田径运动员运动训练中,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可以为运动员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立足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通过重视安全防范工作,注重安全教育,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进行运动活动;因地制宜,合理设计运动员的训练强度等方式,让运动员从思想上认识到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性,使运动员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避免运动损伤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