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言语交际风格对比研究

2018-04-19朱莎

活力 2018年22期
关键词:言语交际对比汉语

朱莎

【摘要】全球化的进程推动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但跨文化交流障碍依旧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言语交际模式的差异,其深受不同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英汉言语风格差异,即谦虚风格与自信风格、含蓄风格与详尽风格、个人化风格与背景文化风格三个方面,并进一步分析导致风格不同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汉语:言语交际:对比

文化交流是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文化软实力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软实力。英语和汉语这两种主要语言已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许多学习者能够熟知很多单词,但他们仍然无法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言语交际风格。当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时,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发音、语法和词汇,并且需要了解语言的交际风格,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英汉言语交际风格对比

下文将具体通过三类言语风格差异分析英汉言语交际的不同,即谦虚风格与自信风格、含蓄风格与详尽风格、个人化风格与背景文化风格。

(一)谦虚风格与自信风格

首先,与英语相比,汉语语言风格更为谦虚。在古代,谦虚被视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当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有礼貌地拒绝赞美。许多著名学者一贯主张大家要谦虚,不能满足于小小的成功,我们应该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国,谦虚的语言现象随处可见。当被邀请到一个中国家庭吃饭时,人们发现桌子上摆满了十道精美菜肴,并且摆得很漂亮。但主人很可能会谦虚地说:“我们并不擅长做菜,做得不好,请多多担待。”然而,说英语的人很有信心。人权、自由和平等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文化之中,因此他们更乐意接受称赞。在英语文化中,人们被鼓励去“推销和夸耀自己”,当他们受到别人的贊扬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接受称赞并说“谢谢”。并且,他们认为拒绝赞美是不礼貌的,固有谚语“恭维带来朋友,真理带来敌人”。因此,在西方社会,我们总是听到像“好”“非常好”“完美”“精彩”这样的词。在同样的情况下,不同文化的人们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当一个说英语的人士被别人夸奖她的美丽时,她会毫不犹豫地说“谢谢”,然而中国人更倾向于说“哪里哪里,你比我漂亮。”另外,当一个人因为他在团队中的出色表现而受到表扬,西方人可能会说“谢谢你的赞美”,而中国人可能会说“不不不,这应该归功于我的团队。”这也和二者所属的个人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二)含蓄风格与详尽风格

汉语交际风格是隐性的、含蓄的,而英语人的交际风格则是显性的、详尽的。中国人倾向于以迂回的方式说话,避免冲突。例如,当有人公开征求意见时,中国人会间接地表达,甚至保留他的意见,保持沉默。当一个西方人被要求表达他对某事的意见时,他会明确和诚实地表达他的观点。在中国,为了营造和谐的谈话氛围,人们总是以含蓄的方式说话,他们认为说得太多可能会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确地提出“言多必失”,因此听者应该从含蓄的说话中揣摩言外之意。在中国,人们也倾向于用诸如“可能”“也许”等词语来含蓄地进行表达。至于说英语的人,他们倾向于对其他人做出明确和详细的回应,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是最有效率的体现。例如,当一个英语演讲人被问到:“你在这个比赛中是如何看待他的?”他会诚实地说:

“他在这次比赛中不是那么优秀,因为他没有准备,也没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声音。”然而中国人可能会回答:

“他可能在这次比赛中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结果并不比预期的好。”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英语语言表达更为注重事情本身,而汉语语言表达则更加考虑他人的感受。

(三)背景文化风格与个人化风格

西方人在言语交际中具有个人风格,中国人在言语交际中具有语境风格。“个人风格”指的是人们称呼他人时直接使用名字而非头衔,“语境风格”则更关注别人的资历和地位。在中国,人们会考虑到不同的年龄、资历等情况,进而选择不同的称呼,在很多场合必须使用尊称以表示自身的修养。然而,在西方社会中,“你”一词可以指老年人或年轻人,高或低的社会地位的任何人,他们不太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距。例如,孩子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直接呼叫他们的父母或老师的名字。在西方社会,个人化的语言表明非正式和关系上的平等。《圣经》中也强调“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二、原因及策略

不同的言语交际风格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中国人遵循的是螺旋式思维,而西方人则是线性思维。并且,中西方的价值观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则更为强调个人的存在,即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异。因此,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时,不能仅仅关注积累了多少单词,同时也应多多了解目标文化的语言交际风格,并在交流时尽量做到“入乡随俗”。换言之,为了避免误解,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方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言语交际对比汉语
学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汉语与拼音
主观语境对言语自在表达的影响与制约
关联理论下的语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