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艺釉上彩
2018-04-19王新华
王新华
一、彩瓷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炉彩”。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1000多度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因彩绘施于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終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
二、陶瓷釉上彩
釉上彩介绍
(一)釉上彩产生的年代: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
(二)釉上彩制作歩骤、过程:先要烧成白瓷胎的瓷器之后,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然后窑烧而成的,彩绘的纹样与釉彩是分开烧的。
(三)釉上彩烧成的温度顺序: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白瓷坯,用色料画好彩画装饰后,再用800℃进行二次窑烧。
(四)釉上彩外表:由于是画在釉面上的,色彩表的颜色有几百种,绘制的技法比较容易,表现力极强。但是因为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以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不会像釉下彩那么光滑。釉是一种透明的、经久不易变的特殊物质。
(五)釉上彩绘分类: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几种。
(六)釉上彩色料:色料用的是650℃——800℃的低温烧成。由于温度低,许多颜料都能经受这样的温度,故烧出来的颜色变化不大。
(七)釉上彩用的调料品:多用的调料是樟脑油或松香油进行调和。
(八)釉上彩技法:以洗水法为基础技法,即先用笔蘸“水色”往坯上塌一笔,然后将笔上的颜色洗掉,挠水反复洗擦。
三、陶瓷釉上彩的烧制
由于行业的不同导致的陶瓷烧制温度区分类别不相同的情况:
陶瓷行业一般分为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工艺陶瓷以及特种陶瓷几类,其各自的高、中、低烧制温度归类情况为:
建筑陶瓷一般的划分:低温陶瓷(700℃以下),中温陶瓷(700--1200℃),高温陶瓷(1200℃以上);
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一般划分方法为:低温陶瓷(1200℃以下),中温陶瓷(1250℃左右),高温陶瓷(1300℃以上);
特种陶瓷就比较难说,有很低烧成温度的,也有超过1800℃烧制温度的适合高技术应用范围的特殊陶瓷。
现着重介绍工艺陶瓷烧制,工艺陶瓷烧制分釉上和釉下烧制工艺,烧成温度也有差别,自然其烧成温度区分类别也是不相同。釉上瓷器,是建立在已经成瓷后的瓷器上再加工而成的瓷器工艺品,其中贴花瓷器又分高温陶瓷(1300℃左右)、中温陶瓷(1200℃左右)、低温陶瓷(700-800℃)烧制。
而釉上手绘瓷器的分类比较单一,一般都是700-800℃烧制而成;极少耐高温的釉上手绘瓷器。
而经过1300℃:高温釉,古御窑、釉下彩、釉里红等色,均为高温釉。景德镇独特烧制高温陶瓷,烧制温度1300度以上。1200℃:中温釉,古民窑常用技法1000℃:低温釉,日常餐具常以低温烧成,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950℃:釉中彩,常用于釉中青花嵌金二次烧结的专用技法。900℃:浮雕金,在1300℃高温釉面,以千足金水施以浮雕金技法,国际标准含量12%-18%,不易氧化,历久如新。800℃以下:称色料,器表类瓷非瓷,类釉非釉,称之为色料。500℃:玻璃金烧成温度,与玻璃质辅料混合烧制,金层含量约5%-9%,易氧化,不耐磨。400℃-600℃:烤花仿釉,当代常以色料喷涂、印花处理俗称烤花玻璃涂料,施于透明白釉,仿红黄瓷器及金边诸色均可乱真。
高温陶瓷日常领域:在日用与工艺收藏瓷中,高温瓷指烧成温度在1300℃以上的釉彩,我国古代的釉下青花、釉里红等传统瓷器,均为高温制成。陶瓷釉质是二氧化硅稳定的三角锥形化学键结构,只有在1250℃以上,方会出现分子层面的变化,使着色剂稳定的置于分子结构以内。因此,高温瓷在色泽、色彩、材质致密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