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转向思考
2018-04-19马索琴
马索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使小学语文教学满足新课程标准需求,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关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需要借鉴国外学校优秀教育理念与经验,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正确转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问题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语文课程改革发展需求,小学教师应依據学生实际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优化,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合理改革的实现,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结合学生实际,分析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转向。
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相对薄弱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师生都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理念,过于注重考试成绩,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此种形势下突然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此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行。
2.存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利用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自然也需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先进教学设置。我国现代教育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而言起步较晚,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全面,加上有些地区经济较落后,存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难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二、构建在现实需求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转向
1.树立符合现实需求的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教育观念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保留传统优秀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形象,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垫良好的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个人修养培养,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另外需要开展与学生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相符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塑造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作用。
2.制定完善的学业评价机制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的关联性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学业评价是教师了解教学实施成果、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渠道,所以学业评价目标应顺应新课程要求,制定“三维目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考试内容应试必修内容,除了要注重书面考试,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实作考试,这两种考试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只有将书面考试与实作考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发展。传统单一化的评价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即过于注重考试分数,对学生智力发展有所忽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小学语文教学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书面考试固然重要,但实作考试也不容忽视,实作考试可以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素质。因此,制定完善的学业评价机制至关重要,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转向。
3.重视师资力量培育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具备职业素养,还要具备教育智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这就决定了教师要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要求及其在推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智慧。智慧是基于知识与经验而形成的具有灵活性与科学性的创作性能力,教师智慧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长期性与系统性,需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想培养教育智慧,首先需要转变观念,不再局限于知识学习;其次需要培养自我意识,促进专业化发展;再次要重视科学研究,实施针对性教学;最后要加强课外实践,提高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相继发生改变,其课程改革中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学习与借鉴国外学校优秀教育理念与经验,构建在现实需求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教学价值体系,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体会[J].科教导刊(下旬),2017(1).
[2]高贵忠,任京民.20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与抉择[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