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号演奏中发声机能与音色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2018-04-19杨可嘉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吐音小号嘴唇

杨可嘉

音乐乐器学习的方法因乐器的不同而大相径庭。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初期 的启蒙又因其重要性而显得大同小异。音色又名音品。不同乐器的声响都能区分为不 同的音色。管乐,因其非校准音高的特性,使得演奏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演奏音色的美感中显现得尤为突出。又因小号的音色具有灵敏的辨识度,使得其在启蒙学习中如何 采用正确的音色学习方法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在刚开始进入状态,针对初学者,使其正确认识自身“发声机能”并采取针对符合自身特性的正确学习方法。对小号演奏在实际教学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铜管乐器,即是“通过气息带动双唇振动发出声音的一类乐器的统称, 由于此类乐器 绝大多数都是由铜制造的, 所以称其为铜管乐器。 ”小号的发声是乐器、气息与嘴 唇三者之间有机结合产生。气息为嘴唇的震动发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尔后,被气息带入号管的震动,通过类似扩音器的号管作用,将声音发散并传递出去。可以说,如果把气息比作原动力,号管充当了声音能量的传播扩者。而嘴唇则扮演了从气息到发声转换的关键步骤的缔造者。在声学原理中,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唇震的频率。唇震频率又与气流速度的快慢成正比。即,高音时气流速度快,唇震频率高;低音时气流速度缓,唇震频率低。

综上所述,小号演奏由 1、气息(呼吸) 2、嘴唇(唇震) 3、手指(控制活塞) 4、舌头(吐音)构成。 唇震类管乐器由于在发声原理上与气鸣管乐器不同,而显得其演奏的“发声机能”更贴近人体。下图我们将看到喉部、口腔及气息的配合效果,③中唇部的先天条件及变化构成了小号演奏中最至关重要的“发声机能”,最终使由它使号管发出声响。而从广义上讲,①喉腔与②口腔气息的“产生”和“调节”也是隶属于“发声机能”的一部分。

如图:

1、充沛兼具能动性的气息是作为小号演奏的基础保障; 我们将人体内用于气息供给与输送气息的胸腹与咽喉称作发声技能中的1气息补偿机 能。采用正确的、科学的胸腹式呼吸法能够在演奏练习中保证充足的气息供给量。而 在呼吸过程中此处机能的局部紧张,都将带来音色狭窄、发紧的后果。如:乱动身 体、过度耸肩带来的气息供给部分的紧张,咽喉部过度紧张带来的气息输送部分的紧张。

2、舌头在口腔中,随着音域的变化也会产生变化,类似于“气息”与“(声)震源”之间的气息调节器; 当在低音区时,舌头在完成发音后,自然平放,喉腔打开,感觉整个口腔是发“O”的状态;而在高音区,舌头根部微微拱起使气流加速。①气息补偿机能的正确工作,是让气息畅通无阻的重要通道,而提供源源不断气息的小腹,两者一体。而气息需要根据练习演奏时的具体情况(音高、速度)使用舌头这一重要的②气息调节机能进行有的放矢控制。

我们在演奏高音练习中,要采用拱弯舌根以达到局部加强气息,从而制造频率更高音域的目的。而此时拱弯的度则显得尤为重要。

过度的拱弯将会影响喉部松弛度,导致气息气流不稳、过细。进而造成音色单薄缺乏气势。

下文中我们会剖析这一点。

3、结合气息变化的嘴唇部震动为声音的发出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唇震类管乐器最核心的“发声机能”莫过于嘴唇——这一“发音震动机能”了。吹奏时,良好的唇型是嘴唇充分、均匀震动的前提。上下唇保持在竖直面的一致、整 齐,使得接触号嘴的上、下唇震动受力均匀。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震动不均与漏气产生的音色中纯在杂音、不集中的现象。

音乐是极具美感的艺术形式之一,而乐器演奏者正式这一表现之美的代言人。小号作为铜管乐器之王,有着其非常独特的音色与音乐表现力。由于中西方文化对于音乐审美习惯与标准存在着差异,致使大多是国内人士对于小号这一门乐器的学习与演奏产生了诸多误区。各种乐器演绎的差异首先来自于不同乐器间音色的辨识度,而“音色”这一概念也同样承载了音乐艺术所赋予乐器演奏的美感。 与其他乐器的学习方式大同小异的是,小号演奏音色是否富有美感在学习初期启蒙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着学习者在往后的学习重,是否能够采用正确的练习方法而获得小号本身应该具备的:饱满、洪亮、厚重、圆润的音色质感,同时也影响着初学者的审美体验与标准,以及他们学习小号演奏的兴趣与热情。

接下来主要分析以上三部分“发声机能”的正确指导练习方式:

1、在刚开始学习小号时,初学者们需要有个正确的演奏体态和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平时的 基本功训练中切不可忽略体态姿势等“外部”因素对演奏带来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咽喉部过度紧张这一常见问题往往是由于演奏者在后端发声机能处,由于气息所带来的“反作用力”引起。而使用了过大的号嘴、唇肌未稳固 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带来这样的“反作用力”。具有经验的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客观 实际情况为其挑选合适的号嘴。至于唇肌方面,我们将在下面讨论到。

2、舌头与气流的关系就像绘画中的纸笔关系。舌头的发音不应当过强、过大,好比绘画时,笔画的掌握应当恰到好处,不宜过细,也不宜过粗。吐音是小号演奏中基本的技巧,根据音的高低,舌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吐音与长音的要求一致,首先就是要气息饱满。低音时,舌根放松微微下沉,气息犹如宽阔的大海,不急不慢的灌满整个号身,使低音变得厚实,随着音域的拓宽,高音区时,气息加速犹如湍急的河流,在舌尖完成发音后,自然的收回舌尖,舌根微微拱起,整个动作无需刻意、一气呵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哪个音域,喉部不能过于紧张,保持张弛有度的状态,否则会极大的影响吐音的连贯性。“舌头断开气不断”是我们演奏吐音的一个关键。

3、 想要有好的音色,就必须要有好的唇震动。嘴唇作为“发音震动机能”的核心,但却不能再演奏中单独存在。嘴唇的良好震动靠的是一个良好的嘴型,良好且稳固的嘴型来自于“发音震动机能”的外延——嘴唇四周的肌肉群的鼎力支撑,我们称其为机能。嘴唇上下吉嘴角两边各有2个支撑点,由肌肉群来控制它们的张弛度,而它们支撑着高低音的转换,这6个点充当了这个支撑中最具核心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着力点”。当然在整个演奏中,嘴唇、气息、舌头都需要高度统一的配合。也正是以上这几部分共同构成了“发音震动机能”中相互衔接的各环。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心感受用“肌肉群”与嘴唇四周的着力点共同支撑的“发音震动机能”的整体结構。而非片面的将紧张的注意力关注在嘴唇上,这样会失去应有的放松甚至走音。

小号从最初行军打仗、放牧的通讯工具变成了可以用音符构成旋律来表达情感的乐器,经过2个世纪的演变,使它无论是外形还是演奏技巧都得到了更新,而小号的魅力也正是它的千变万化。有了正确的方法才会训练出好的机能,再配合小号特有的技巧就能使得这只乐器更加的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吐音小号嘴唇
年纪大了 嘴唇瘪了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简析小号的演奏风格
嘴唇干裂怎么办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萨克斯演奏中吐音技巧的应用
小号的K-1 宾得KP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