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徐州中考历史命题新导向的几点思考

2018-04-19曹希宁

考试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

摘要:徐州中考历史学科命题新导向给历史老师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从为什么要重视史料教学、如何不断优化史料教学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養策略三大方面进行思考并给出了自己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徐州中考;历史命题;史料教学;知识迁移能力

一、 为什么要重视史料教学

1. 由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

历史不可重现、不可再现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只能通过历史资料来认识和研究历史。可用资料一般包括历史遗迹、遗物、文物资料和文字记载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史料的引用或补充,可以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2. 由历史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决定。

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前言”里明确提出了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要求是“历史课程的改革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的理解,逐步发展学习历史的能力。”在后面的“课程实施建议”里再次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只有积极改变自己的态度,大胆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方面转变自己,才能打造真正高效的历史课堂。

3. 由中考应试的现实需求所决定。

近几年来,徐州市的中考中,历史命题愈加向高考接轨,历史在命题中运用量越来越大,其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果我们历史老师现在还不去有意识的重视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升学考试也是一大影响。所以从优化历史学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更加重视史料教学。

二、 如何不断优化史料教学

1. “精”——精选史料。

要让史料教学发挥最大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做到精选史料。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的准备教案。选择材料一定要按照典型、贴切、简短、通俗易懂的标准去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拓展知识时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备课时要认真研究课标的要求,仔细研读教材抓重点、梳理主干,再进行史料选取。

2. “实”——考证史料。

这里的“考证”指的是以历史研究者的严谨态度对待选用的史料,本着去伪存真的精神去甄别史料。只有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才能更加接近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我们只要本着严谨的态度去努力“考证”就好了。必须杜绝为了生动精彩,不惜牺牲真实性原则的做法。

3. “多”——多样化多维度。

历史课堂教学选用的史料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文字类、图片类、音视频、漫画类等等;另外也要注意历史的多角度,尤其是东西方不同学者的史学成果对比呈现更好。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学生更优秀的历史思维方式。多样化多维度使用史料教学,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加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几年的历史教学经历中,我尝试和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1. 引导学生复习时构建知识网络

夯实基础知识必然是历史学科复习阶段的一个重点,要想把知识学活、用活,就需要关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这一方法尤其适合在专题复习阶段使用。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整理知识网络可以起到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作用,尤其是历史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整理专题知识网络的时候可以锻炼历史知识的重构能力、要点的概括能力,也可以培养书写的规范性和条理性。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在考试中可以自然而然的迁移过去,长期的坚持使得这些能力已经内化为学生自己能力的一部分了。

2. 经常温故而知新和对比教学

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要努力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出发,采取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3. 总结知识的共性,实现规律性知识之间的迁移

在历史教学中要实现历史规律性知识之间的迁移,必须要善于总结知识间的共性,例如,在分析某某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我们往往发现一般都具备三个角度、四个层次。即个人(领导者或者挥者)角度、军队角度和人民角度。这三个角度可以通俗的概括为:一人、多人、很多人。个人角度的表述一般是某某领导人指挥得当或战略得当;军队角度一般表述为: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人民角度答案一般表述为:人民群众支持。人民群众为什么支持这场战争呢?因为是正义性的战争。所以第四点答案表述为:是正义性的战争。这就是所谓的三个角度、四个层次。

4. 关注时事,实现知识与热点之间的迁移

时事热点问题就是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一课时,我曾将雄安新区的设立和推进情况不断的以恰当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利用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雄安新区设立带来哪些积极影响之类的问题,锻炼了学生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5. 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提高历史文化积淀。

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指的就是从大文化的角度看,这两个学科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大量的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中涉及历史元素的内容对平时的历史学习大有裨益。

以上的做法,不但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使学生提升学习知识的能力,达到一种较高的学习境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曹希宁,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撷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之史料教学
例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